何立柱 賈麗麗
我國純堿工業始于1917年天津永利堿廠的創辦,距今已有百年歷史。自1924年起25年間,我國共計生產純堿150萬噸,平均每年只有6萬噸。1949年,產量僅有8.8萬噸。1953年起我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對大連和天津兩個堿廠進行技術改革和擴建。1957年,大連堿廠產量達30萬噸,永利堿廠產量達20萬噸。此后,我國純堿產量進入了持續發展階段。1988年以前,我國純堿的新能產能以聯堿法為主。1989年,開始了聯堿法、氨堿法和天然堿法并重,進入了以原鹽產地為中心的大規模發展和高速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結束了長期依靠大量進口滿足國內純堿需求的局面,并逐漸成為純堿的凈出口國。2002年,純堿產能突破1000萬噸。2003年起,我國純堿產能和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純堿產能突破2500萬噸。
2021年,國內純堿產能為3319萬噸,純堿生產企業有41家(其中,聯堿法27家,氨堿法11家,天然堿法3家),正常在產35家,有效產能3124萬噸。2021年底,產能在3339萬噸(江蘇晶昊擴產20萬),有效產能3144萬噸(見表1)。

表1 2016年-2021年純堿產能列表
純堿產能100萬噸/年以上的企業有13家,產能之和為2120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65.6%(具體100萬噸/年以上產能企業明細見表2)。

表2 純堿產能100萬噸/年以上產能企業明細
2013年起,我國純堿閑置產能下降,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2018年起,純堿產能利用率達80%以上。2021年,純堿有效產能利用率達89.5%。
我國純堿生產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和西北地區。2020年,華東地區產能約1130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34.69%。西北憑借豐富的原材料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產能達643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19.74%。
國務院、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相繼提出和頒布多個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政策指標,對于化工行業的運行發展制定了較為完善和基礎的環保規范體系。在純堿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受產業政策影響,新增產能受限,未來總產能難有大的增長。根據國家對長江流域重要指標要求,長江流域純堿生產企業產能只減不增,純堿產能將逐步向西轉移。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純堿消費國,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純堿消費量整體呈遞增趨勢。2020年,我國純堿總需求量為2710.8萬噸,較2019年增加3.3萬噸,較2016年增加103.8萬噸,4年間增長率為3.98%,年復合增長率0.98%,2021年,純堿總需求量為2953萬噸,較2016年增加346萬噸,增長率為13.27%。
2021年,隨著光伏朝陽行業的投放,新建生產線和投放的產能備受關注,待投放量大,純堿需求提振,在“碳中和、碳達峰”以及環保政策的約束性背景下,大部分純堿廠家限產,但光伏企業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純堿價格保持景氣狀態。

2016年-2020年,純堿及其下游行業紛紛經歷了去產能和產能升級的過程,各行業間產能變化的節奏不同,造成純堿供需的階段性不匹配,導致純堿價格在這一時期經歷了兩輪周期性波動。到2017年11月,輕質純堿月度均價為2248元/噸、重質純堿月度均價為2435元/噸,純堿月均價達2010年以來的新高。2018年,純堿價格波動幅度有所收窄,但新增產能較多,輕堿需求萎縮影響價格波動,全年共經歷兩輪價格波動,分別出現在3月和8月。2019年,國內純堿市場受金大地100萬噸新裝置投產、淮南德邦復產、大連大化計劃9月份點火等消息影響,當年均價不及2018年,但也受1-8月份新點火及復產浮法線集中,對重堿市場形成剛需支撐,新增產能對市場沖擊較小,價格曲線波動幅度明顯放緩,整體呈現漲—跌—漲走勢,全年輕質純堿下游日用玻璃、泡花堿、兩鈉、印染、合成洗滌劑等行業行情一般,加之受環保及安全檢查影響,部分下游小戶需求萎縮,整體表現供應增加,需求不夠理想。2020年,受行業發展周期影響疊加及2020年疫情影響,純堿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上半年國內純堿現貨價格創十年新低,庫存屢創新高,期末庫存達99.89萬噸,純堿行業虧損面擴大,尤其3月份受疫情影響,民工出工困難,使得全國玻璃大幅滯銷,部分玻璃生產線提前放水檢修,但4月份開始,我國出臺的寬松金融貨幣政策和適度偏寬的房地產政策,使得大家對未來房地產市場信心充足,浮法玻璃行情開始連續上升。同年8月,浮法玻璃現貨價格創十年新高,高利潤驅動玻璃企業擴產步伐加速,同時突發事件導致純堿供應大幅減量,下半年純堿市場迎來強勢反彈,玻璃與純堿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雖然純堿行業產能過剩局面沒有本質扭轉,但存在階段性供需錯配,為市場的波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19年12月6日,純堿期貨首批上市交易,因行業供需矛盾凸顯,2020年多數時間期限結構為正向結構,8月份疫情緩解后經濟復蘇帶動現貨價格開啟大漲模式,帶動期貨價格上行,由于玻璃產能恢復尚未到位,所以行業預期純堿高利潤不可持續,純堿產量也會快速恢復,期貨漲幅不及現貨價格漲幅,期限結構轉變為反向結構,11月份開始現貨價格大幅下滑,12月期貨跌勢放緩,期限結構再度變為正向結構。
2021年,受浮法玻璃產能置換及國家對光伏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不斷放大影響,國內純堿市場從供過于求逐漸向供需偏緊的局面轉變。國內90%以上的重質純堿用于生產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純堿在其生產過程中不能被燒堿替代。因輕質純堿與30%液體燒堿在氧化鋁、味精、化工等行業替代性更強,輕質純堿下游需求并無明顯好轉,主要原因是下游無機鹽行業行情低迷。6月份后輕質純堿價格的上漲很大一部分的驅動因素來源于重質純堿的強勢支撐,重質純堿需求不斷增加,價格持續上漲,重質純堿貨緊價揚,純堿廠家壓縮輕質純堿生產比例,增加重質純堿生產比例,導致輕質純堿供應量減少。去年8月底,國內純堿廠家重堿生產比例達52%,國內輕質純堿主流出廠價格在2200-2300元/噸,較2020年年底價格上漲70%,重質純堿主流終端價格在2450-2550元/噸,較2020年年底價格上漲69%,輕質純堿與重質純堿價差從400元/噸縮到150元/噸左右。
我國純堿應用領域,4%的純堿應用于食品行業,屬于食用純堿,其余96%的純堿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原材料或輔助劑,屬于工業用純堿。

在工業生產中,純堿廣泛用于平板玻璃、無機鹽、日用玻璃、洗滌劑和氧化鋁等行業。2020年,包括平板玻璃、日用玻璃以及光伏玻璃在內的玻璃生產需求占我國純堿需求的63%,三者分別占40%、17%、6%,共同構成純堿需求的主要部分。除此以外,純堿的其余應用領域,如硅酸鹽、焦亞硫酸鈉、洗滌劑等則均占比較小且分布相對均勻。
從季節性規律來看,因玻璃行業窯爐冬季必須連續生產,每年在冰雪來臨前玻璃行業加大純堿采購量,提前備貨,保證冬季正常生產。2月、3月,下游行業多以消耗庫存為主,采購量減少。3月、4月為氯化銨銷售旺季,造成聯堿企業產能明顯提升,大部分企業會壓縮純堿采購量,純堿價格下滑。5-8月為純堿企業檢修季,產能波動較大,供應量相對減少,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影響。9月、10月是房地產黃金時期,對浮法玻璃需求持續增長,浮法玻璃新生產線多選擇在此階段投產,因此10月純堿需求量會出現明顯增長,同時受房地產政策影響,浮法玻璃企業現金流充裕,采購支付能力提升,對純堿行情產生支撐。
1.光伏玻璃。2020年,國內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及國內宏觀經濟帶來明顯利空沖擊,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回落,光伏玻璃市場先抑后揚,上半年公共衛生事件抑制國內國外需求,5月中旬起海外市場緩慢恢復。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光伏發電進入平價上網的關鍵之年。我國光伏應用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預計新增裝機規模可達55-65GW。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市場將迎來市場化建設高峰,預計國內年均光伏裝機新增規模在70-90GW,有望進一步加速我國能源轉型。供應方面:目前部分在建產線接近或已達點火條件,三季度點火產線較多,供應呈現連續增加趨勢。需求方面:上半年裝機量不及預期,下半年隨著終端電站需求回暖及分布式光伏項目推進,需求穩中緩慢向好。
2.浮法玻璃。重堿最大的下游應用領域,在2020年純堿下游消費占比中,浮法玻璃占比40%,且純堿在浮法玻璃生產過程中無法替代。
受供給側改革影響,2015年-2016年,新增產能增速明顯放緩,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去庫存,浮法玻璃需求明顯好轉,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浮法玻璃市場景氣度提升。2017年11月初,華北沙河產區9條線因排污許可證問題相繼停產,浮法玻璃產能出現明顯縮減,三、四季度原料純堿價格維持高位,12月浮法玻璃價格創7年新高。2018年,國內浮法玻璃產能及價格均變動不大。2019年10月,沙河部分產線再次停產,浮法玻璃產能出現明顯縮減,房地產竣工端對浮法玻璃需求持續增長,2019年下半年浮法玻璃市場成交重心明顯抬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房屋竣工面積大幅下滑。2018年-2019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大幅度增長,加之在“三道紅線”政策影響下,地產開發商加速竣工。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房地產竣工面積快速增長,對浮法玻璃需求形成強有力拉動。2021年1-7月房屋竣工面積為41782萬平方米,增長25.7%。在需求的強勁支撐下,從2020年5月開始,浮法玻璃價格快速上漲并創歷史新高。
3.鋰電。碳酸鋰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正極必需材料,需求迅速增加,碳酸鋰的提取工藝主要分為以鋰輝石為原料的礦石提取和從鹽湖鹵水中進行提取兩大類,但無論哪種工藝制出1單位碳酸鋰大約需要2單位純堿。國內鋰精礦大部分依賴進口,四川礦山擴產進度緩慢,品位參差不齊。鋰云母近年來技術突破加成本下降,是我國鋰資源的重要補充,但增量仍然有限,未來國內鋰資源最大的增量來自鹽湖。鋰產品根據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礦石提鋰和鹵水提鋰兩種工藝路線。礦石提鋰和鹵水提鋰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產出不同品級的鋰鹽產品,兩者各有優勢。礦石提鋰工藝相對成熟,可直接生成各種深加工鋰產品,副產品較少,對礦源的品質要求較低,但對制備低端工業級鋰產品不具備成本優勢。鹽湖鹵水提鋰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一般直接產品為工業級碳酸鋰,需要經過一定的提純技術方可轉化為深加工鋰產品,提鋰技術難度相對較高,技術通用性差。不同鹽湖資源稟賦需要不同的提鋰技術,副產品較多,一般為鉀肥、硫酸鉀鎂肥等,且鹽湖開發一次性投入較大。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資料顯示,我國生產碳酸鋰與氫氧化鋰的主要原料仍以鋰輝石為主,礦石提鋰在制備氫氧化鋰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2021年1-7月,國內碳酸鋰產量11.77萬噸,同比增長34%。
綜合來看:鹽湖是國內未來鋰供給最大增量來源,面對有限的富鋰礦石資源儲量及強勁的市場需求,開發提取儲量豐富的西部鹽湖鹵水中的鋰資源勢在必行。雖然國內鹽湖普遍存在高鎂鋰比、鹵水成分復雜、品位低等特點,但隨著技術逐步成熟,鎂鋰比不再是制約因素。技術進步加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國內鹽湖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的基礎,國內鹽湖提鋰已站在大規模產業化的拐點上,未來有望成為國內鋰資源供給的最大來源。
2021年,多項政策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光伏玻璃投產計劃較為集中,迄今為止,今年光伏玻璃日熔量共計增加6400噸。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房地產竣工情況較好,建筑行業對浮法玻璃用量增加,截至8月,國內光伏玻璃日熔量在38360噸,同比增長39.95%,較2020年年底增加8820噸。在房地產竣工端強勁需求的支撐下,2021年浮法玻璃產能、產量持續擴張,浮法玻璃日熔量共計175825噸,同比增長9.2%,較2020年年底增加9600噸。這些復產、新點火產線出產品后,較2020年底,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對重堿日用量增加3500噸左右。輕堿下游需求也存在一定好轉,華東地區部分玻璃制品廠開工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份玻璃包裝容器、日用玻璃制品產量較去年有著明顯的增加,對輕堿用量有所增加。
綜合來看:2021年,國內純堿需求大幅增長,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光伏發電增長潛力巨大,同時輕堿下游需求也出現一定增長,日用玻璃、碳酸鋰產量均呈現明顯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碳酸鋰產量明顯增加,拉動輕堿需求。整體來看,下半年國內純堿市場供應偏緊局面或將持續。2022年,浮法玻璃供需偏緊局面或逐步緩解,規劃中的光伏玻璃項目仍比較集中,光伏玻璃對重堿用量持續增加,同時碳酸鋰對輕堿用量增加,而純堿新增產能有限,在此情況下,純堿行業有望維持高景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