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霞
隨著財政科研經費的持續增長,如何管好用好財政科研經費,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切。近年來,國家和我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了科技事業發展。那么,新出臺的《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管理部門的角度,又有哪些制度和服務上的改變?
經費及時撥付,結余能否使用,受到科研人員普遍關注。
“科研經費撥付涉及多個環節,《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每個環節流程,確保科研經費撥付環環相扣,減少在途時間。”省財政廳科教處處長賈岐山介紹說。
從財政部門到科技主管部門,開辟有別于行政經費管理的“綠色通道”。對經科技主管部門立項、公開競爭方式產生并實行合同制管理的科研項目經費,在部門預算批復后將資金全部下達科技主管部門,由科技主管部門將科研經費撥付至項目承擔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確保結余資金的留用。探索試行“預撥機制”,財政部門可在部門預算批復前,預撥一定比例的財政科研經費到科技主管部門,科技主管部門依據項目承擔單位的申請預撥部分項目經費。
從科技主管部門到項目承擔單位,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分年度、分階段、按比例科學制定經費撥付計劃,首筆資金撥付會充分尊重項目負責人意見。50萬元(含)以下的項目原則上一次性撥付到位。加強項目立項和經費撥付的銜接,項目任務書簽訂后,科技主管部門原則上30日內將首筆經費撥付至項目承擔單位,保證科研人員及時使用項目資金。
從項目牽頭單位到項目參與單位,根據項目負責人意見,及時將經費撥付至項目參與單位,保障協作開展科研的需要。
為鼓勵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節約使用經費,避免突擊花錢,《實施意見》放寬科研項目結余資金留用政策,超過兩年也不再收回。科研項目完成任務目標并通過綜合績效評價后,結余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不再收回,由項目承擔單位統籌安排用于科研活動直接支出,優先考慮原項目團隊科研需要。在放權的同時,也需要壓實項目承擔單位管好用好結余資金的責任,要求加強結余資金管理,健全結余資金盤活機制,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結余資金規模將作為以后年度項目預算評審經濟合理性的重要依據,防止結余資金規模過大。
科研經費報銷繁瑣,曾被認為是科研經費管理的一大痛點、難點和堵點。為把科研人員徹底從繁雜的財務報銷事務中解放出來,《實施意見》從項目申報、經費報銷、驗收結題、設備采購、出國經費等多方面改進管理。
統一科研項目信息公開發布平臺,整合不同類別項目申報信息在同一平臺發布,逐步實現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無紙化申報,形成基礎信息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源互通共享,減少項目信息重復填報。
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項目承擔單位要為每個項目配有相對固定的科研財務助理,為科研人員在預算編制、經費報銷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不再讓科研人員在科研經費報銷上花費精力。
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解決科研人員報銷時的“找票”“貼票”等問題。在主辦會議時,可在會議費等費用中,報銷確需負擔的受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員的城市間交通費、國際旅費;允許對國內差旅費中的伙食補助費、市內交通費和難以取得發票的住宿費實行包干制;對因特殊原因無法取得發票或財政性票據的樣本采集費、特殊材料費等,在確保真實的前提下,可按實際發生額予以報銷,簡化報銷程序;管理和科研“雙肩挑”崗位人員從事科研活動的支出可執行科研經費管理規定。
開展科研經費無紙化報銷試點,“讓數據信息多跑路,讓科研人員少跑腿”,選擇部分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較多、內部管理規范、具備電子檔案管理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試點,實現電子憑證報銷、入賬、歸檔功能,推動科研經費報銷數字化、無紙化,切實減輕科研人員報銷負擔。
簡化科研項目驗收結題財務管理,合并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在項目實施期實行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在試點單位開展取消科研項目結題財務審計,由其出具科研項目經費決算報表作為結題依據,要求試點單位對經費決算報表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優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實行特殊的管理政策,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采取特事特辦、隨到隨辦的采購機制,重申單次購買1萬元以下的相關辦公設備和低值易耗品、5萬元以下相關專用設備可憑發票據實報銷政策。高校、科研院所對科研儀器設備及專家可“自行認定、自行采購、自行選擇”,采購進口儀器設備可實行備案制管理。財政部門對項目承擔單位申請變更政府采購方式實行限時辦結制度,自收到變更申請并符合要求的項目,原則上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
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境)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管理與行政人員有所區別,對為完成科研項目任務目標、從科研經費中列支費用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按業務類別單獨管理,根據需要開展工作。單位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優化審批流程,加快辦理進度,提高科研人員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便利性;從科研經費中列支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費用不納入“三公”經費統計范圍,不受零增長要求限制。
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魏志華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實施意見》政策點多,涉及面廣,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暢通落實環節,把好政策落實落細落到位,切實增強科研人員“獲得感”。為確保政策落地見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省財政系統將及時清理修改相關科技計劃資金管理辦法,加大政策宣傳和培訓的力度,強化政策落地跟蹤指導,做好政策貫通和銜接,賦予科研單位更多的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