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承向來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當前,對于優秀傳統民歌的傳承路徑探索,是促進河北民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從全新的實踐角度探討高校與地方協同推進河北民歌傳承的有效策略,對于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分析在河北民歌文化傳承過程中高校與地方協同合作的意義,分別從民歌資源共享、傳承人才培養和文化活動開展等層面提出可行性策略,為河北民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對于創新傳統的文化傳承模式意義深遠。
關鍵詞:高校;地方;河北民歌
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大眾的力量,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資源,這樣才能全面促進河北民歌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將河北民歌賴以傳承和發展的兩條路線——高校教育和地方傳播整合在一起,使二者共同協作助力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無疑是一項創新之舉。高校和地方的協同合作,為河北民歌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視角,注入新的活力。在具體的文化傳承實踐中,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作為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新途徑,為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了機遇和平臺,全面推進了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
一、高校與地方協同推進河北民歌
傳承的重要性
如今,隨著國家不斷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重視度,很多珍貴的民歌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在此背景下,河北省不僅加大了對河北民歌的保護和傳承力度,還加強了對傳承渠道的創新與發展。同時,高校與地方協同發展為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路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能夠形成強強聯手,共同作用于河北民歌文化傳承實踐,為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帶來動力。在當前的文化建設背景下,相關人員也需要通過更多的渠道和平臺參與到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隊伍中來,集合多方力量進行河北民歌文化的創新發展,使其進入良性循環發展路線。
高校與地方的聯手,可以為河北民歌提供更多專業人才。比如,在培養河北民歌表演性人才上,高校不僅能夠從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塑造,而且能夠在藝術實踐中強化學生的舞臺技能,培養其扎實的舞臺表演功底。在高校與地方協同推進民歌藝術發展的進程中,高校也可以對河北民歌的理論性人才進行培養,使其民歌理論知識儲備更加豐富,不僅具備扎實系統的民歌理論基礎,而且在學術研究層面也具有一定的水平,進一步提升其河北民歌的科研水平,彌補河北民歌傳承重技術、輕文化的弊端,使河北民歌的藝術研究從理論到實踐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河北民歌的創作型人才培養上,高??膳c地方聯手,使音樂人才不僅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還掌握民歌演唱的表演技能,同時在音樂審美、創作技法、舞臺表演等各個方面強化訓練,使其具備現代民歌創作人才的專業水準。可見,高校與地方攜手推進河北民歌的發展,在不同類型人才的塑造層面具有深遠的意義,二者的協同發展具有必要性。
此外,高校與地方協同合作推進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承,不僅要注重傳播民歌藝術形式,還要注重提升民歌藝術內涵,使河北民歌藝術能夠依托教育平臺、社會實踐等途徑,實現由內而外的延續和拓展,從音樂文化到藝術形式都得以繼承和發揚。事實上,任何一種傳承模式都不是完美的,所以要將不同的傳承途徑進行融合,使其在文化傳承方面產生更大的力量。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要求二者在具體的民歌藝術傳承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持久性、連續性的深度探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協同合作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方面的功能,以創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推進河北民歌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因此,在不斷的融合實踐中,高校與地方應加強在河北民歌傳承方面的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并將一些建設性意見融入自身的工作開展,彰顯雙方融合發展對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的功能和價值。
二、高校與地方協同推進河北民歌傳承的意義
高校和地方在河北民歌文化傳承過程中均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在各自的平臺上為民歌文化傳承作出了很多有益的貢獻,獲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在傳統的民歌文化傳承中,部分河北高校、地方文藝團體各自為營,深度合作意識淡薄,尚未進行系統化的構思和實踐,二者的合力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無法共同推進河北民歌的發展,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因此,高校和地方要強強聯手,從創新角度重新審視河北民歌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傳承效果,構思并制定新的方案,在協同合作發展中進一步推進河北民歌的創作和發展。高校對于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承,應不再局限于民歌教學課堂,不再局限于民歌人才培養;地方對于河北民歌文化的發展,應不再拘泥于民歌的創新創作,不再局限于民間傳承方式的探索。高校與地方的積極聯通,無疑打破了各自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局限性,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來重新調整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的方案和方法,從而在活態傳承中為河北民歌的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高??梢院偷胤絽f同合作,為河北民歌的長遠發展制定目標,從人才培養、曲目創造、表演創新以及產業融合層面提供廣泛的平臺,這樣二者就可互相協作,對河北民歌的長遠發展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注入持久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不僅能夠實現音樂資源、人才資源的共享,還能夠拓寬河北民歌的傳承和傳播渠道,賦予河北民歌更為深廣的藝術魅力和更高的文化價值。二者在互相促進發展中,激發河北民歌的傳承意識,激活河北民歌的傳承動力,使河北民歌在更為多元化的文化環境中得到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可以說,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能夠真正推動河北民歌的文化傳承和藝術革新,能夠以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方式,探索出更多符合河北民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有效策略,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新局面。從河北民歌的長遠發展來看,高校與地方協同發展,使各個領域的優勢得到了新的整合,發揮了整體的創新發展功能。因此,對于高校與地方的協同發展策略的探究,有助于更深層次地拓展河北民歌的發展路徑,在實踐活動開展中,蓄積各方力量,共同作用于河北民歌的創作發展,從河北民歌文化理論體系和藝術實踐等各個層面為其注入發展活力。
三、高校與地方協同推進河北民歌傳承的策略
(一)打造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
河北民歌資源豐富。河北的各個地區均有著文化特色鮮明、藝術風格突出的民歌內容。山歌、小調、號子,這些源于群眾生活和情感的民歌,生動而有趣,特別質樸,又貼近生活。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河北民歌類型、風格以及藝術特征的整合,進行河北民歌文化特色資源庫的構建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能夠對河北各地的民歌內容進行整合和收錄,而且能夠提供民歌資源檢索平臺,讓更多的民歌愛好者和研究者獲取詳細的民歌信息,為河北民歌藝術的傳承和傳播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平臺。高校要和地方攜手合作,共同參與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的建設,成為民歌文化資源庫建設的主要力量。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音樂教師都畢業于各個高校的音樂專業,接受過系統的音樂專業訓練,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能夠為河北民歌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專業的幫助,在民歌資源的收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確保民歌信息的專業性,減少民歌素材信息的誤差。而地方是民歌藝人的寄身之地,也是蓄積河北民歌傳承力量的重要陣地,掌握著河北民歌各方面的相關材料。在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的構建中,地方能夠提供各種民歌素材和傳承人才,提供一手的珍貴資料??梢哉f,高校和地方的聯手,使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具有民間性和學科性的特點,實現了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的豐富構建,對于地方傳統文化體系的構建具有深遠意義。
(二)高校與地方共同開展文化活動
河北民歌來自民間,所以最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也在民間。雖然近些年來河北各地開展了民歌文化進校園活動,但是大多數高校音樂教學任務還是由本校教師承擔,開展的民歌教學活動雖然豐富多彩,但總感覺缺少了一些鄉土氣息,無法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在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中,高校為河北民歌藝術的展示提供平臺,地方為高校民歌教學提供素材和師資,并鼓勵民間藝人走進高校,走上講臺,展示鄉土韻味濃郁的河北民歌。學生在濃厚的民歌藝術氛圍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民歌藝術風采,對河北民歌的內容和表演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從而真正喜歡上了河北民歌,也產生了走出校門去探尋鄉土民歌的興趣。高校也要帶領學生走出去,讓學生深入民間,到田間地頭、鄉村大舞臺、紅白喜事活動中親身體驗河北民歌濃郁的文化特色,在不同的環境氛圍中體驗河北民歌的魅力。地方民間藝人走進高校,高校學生步入民間,這兩種方式都能使河北民歌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深入學生的頭腦,使學生明白河北民歌是帶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民間文化,其留存于人們的民俗文化生活中,展現了河北民歌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
(三)合力打造河北民歌傳承人才
高校和地方強強聯手,能夠進一步打造河北民歌傳承人才培養新陣地,為河北民歌傳承人才的培養注入新的動力。過去,河北民歌主要依靠民間自發的傳承,在傳承人才的培養上都是自發的。有天賦的年輕人喜歡唱民歌,同時師父又覺得他能夠教出來,就將其收到門下,讓其進行系統的民歌演唱學習。但是社會的進步以及文化傳承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師徒傳承的方式不再適合當前河北民歌的發展,因此需要全面創新河北民歌傳承人才培養模式,這也成了當前高校和地方協同發展共促河北民歌傳承發展面臨的重點問題。
高校作為藝術人才的培養陣地,不僅擁有專業的師資隊伍,而且具有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進一步促進河北民歌傳承人才培養的學科化和系統化。因此,高校和地方的協同合作,可謂雙贏之舉。一方面,高校將地方民間藝人納入本校的教師隊伍并作為兼職教師從事河北民歌的教學工作,對學校的師資進行了有力的補充,這樣學生在河北民歌的學習過程中,就能接受專業的民歌教育,民歌藝人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發現具有演唱才能和藝術潛力的優秀人才,從而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并培養成河北民歌傳承人;另一方面,地方可邀請高校教師參與本地民歌人才培養工作,地方民間藝人大多文化水平較低,音樂基礎知識薄弱,需要進行全面的音樂素養拓展。高校教師能夠通過對民間民歌傳承人才基礎理論知識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地方民歌傳承人才質量。同時,也能與河北民歌傳承人探討現代新民歌唱法的特色,將其創新性地融入河北民歌演唱,為河北民歌新作品和新唱法提供杰出的演唱人才。
(四)推進河北民歌文化的普及
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河北民歌文化的普及。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這樣河北民歌才能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展現出自身的文化活力。因此,無論是高校還是地方,所開展的民歌推廣活動都是直接面向大眾的公共藝術活動,這種活動形式參與性強,形式靈活,能夠快速將民歌文化滲透到群體之中,進一步提升大眾對于河北民歌文化的興趣。高校與地方聯手不僅為河北民歌傳承提供了渠道,也為河北民歌的普及提供了平臺,尤其是近些年來,高校攜手地方共同舉辦了很多惠民演出活動,讓學生和民歌藝人深入社區、廣場、公園等場所,進行河北民歌的演唱,為大眾帶來了美好的音樂享受。他們不僅進行傳統民歌的演唱,還在演出活動中進行河北民歌的創新改編,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舞臺表演??梢哉f,高校和地方的協同發展,使得河北民歌深入大眾生活,真正成為群眾能夠接觸得到、欣賞得了的音樂藝術形式,使河北民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傳承和傳播。
四、結語
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合作,能夠形成合力并作用于河北民歌的傳承,為河北民歌的發展作出顯著的貢獻。因此,在河北民歌的發展中,應加大高校與地方的合作力度,加強對合作路徑的探索,使河北民歌傳承展現出新的活力,共同促進河北民歌的創新發展。高校與地方的深度融合,使民間的優秀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平臺得到進一步拓展,為河北民歌的傳承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為河北民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呂雅莉.基于非遺傳承教學基地的冀東音樂戲曲與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路徑[J].藝術評鑒,2021(2):160-162,166.
[2]李雪.鄉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專業的傳承創新探究[J].北方音樂,2020(4):137-138.
[3]唐博.地方高校聲樂教學中地方民歌的應用價值[J].藝術評鑒,2019(23):111-112,128.
[4]李治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資源多元化構建:民歌的多模式引入[J].大眾文藝,2019(9):196-197.
作者簡介:
宋永全,廊坊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聲樂)。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基于高校與地方協同合作推進河北傳統民歌傳承的策略研究”(202102014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