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群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的難點所在,多數學生都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阻礙,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經驗不足,對寫作素材和技巧的掌握較少,進而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無法有效地抒發自身的情感,充分表達自身的所思所想。而想要改善這一現狀,教師就應當從根本入手,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由此可見,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聯系生活實際,營造作文情景
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較少,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時應當以學生實際生活作為基礎,提取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使得學生能夠對寫作產生更多的情感,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進步。此外,為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有效調動以及引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教師還需加強對情景創設方法的應用,以更為生動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現所教學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收獲,實現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習作:寫日記》一課時,學生在拿到“習作:寫日記”這一任務時往往會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不知道如何進行日記的書寫,也無法有效地在日記中表達自身的內心情感,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創設生活化的情景的方式,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以“一天的生活”作為主題,為學生構建趣味動畫,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得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學生的狀態中,以另一個視角觀察一天的生活,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有效切換的目的。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你認為主人公的一天最為有趣的地方是什么?”“通過對主人公一天的生活的觀察你都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對一天生活的總結和對一天內的亮點的發現,讓學生能夠在較為輕松愉悅的情況下實現對日記寫作方向和方法的思考,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為學生作出系統化的講解,并且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得學生的思路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梳理,在進行“日記”的寫作時能夠做到得心應手,呈現出優質的成果。
二、聯系其他學科,積累作文素材
任何學科的知識內容都來源于現實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極為緊密,并且這些學科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互通性,因此,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對這一點加以利用,通過聯系其他學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語文寫作,明確自身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的有效提升,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創造出更為優質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學習《習作:續寫故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使得學生能夠對故事建立起初步的認識,而后教師則需要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立足點,通過與美術學科相互聯系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對后續故事的想象畫出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繪畫創作,對后續的故事展開聯想與想象,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提問的方式帶給學生一定的啟發,如:“假如你是老屋,你認為你最后會倒下去嗎?為什么?”“如果將即將倒下的老屋看作是生活中的事物,你覺得會是什么?”“如果老屋沒有倒,你認為是什么阻礙了老屋?”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產生新的靈感,并且將這些想法在繪畫中呈現,實現對學生當下的所思所想的有效記錄。之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成果,并且對其中的情節進行講解,和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幫助學生獲得新的見解,為后續的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最終,教師需要讓學生將繪畫中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創作出完整的續寫故事作品,實現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三、細心觀察生活,勤寫生活練筆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所掌握的素材較少以及寫作過程較為刻板等問題都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到位有著較大的關系,對此,教師可以采取為學生布置實踐探索任務的方式為學生創設觀察生活的契機,逐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心理,使得學生能夠在觀察的過程中逐漸獲得善于發現細微處的美的眼睛,為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還需加強對學生勤寫生活練筆的習慣的培養,通過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探索的積極性,營造出活躍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持續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靈活地使用寫作技巧,實現自身寫作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寫作不僅僅是語文學科中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抒發自身情感,展開想象的一個關鍵性的途徑,對學生的各項素質和能力的構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模式的構建,做到立足于當前著眼于長遠,不斷地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為學生帶來最為優質的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