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患者數量不斷上升。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為8.6%,病死率為68/100000,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在老年人群疾病負擔最重的前15個疾病中,慢阻肺位列第三,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
防治慢阻肺,必須重視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以下簡稱老慢支)的防治。老慢支是由多種理化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臨床認為,凡是一年中有3個月以上反復咳嗽、咳痰,并持續兩年或以上,在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后,就可以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老慢支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或伴有氣短、喘息等,嚴重者會發展為阻塞性肺氣腫和肺心病,最終出現慢性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治療老慢支通常離不開三類藥物:止咳化痰藥、抗菌藥、解痙平喘藥。但一些老慢支患者在使用這三類藥物時存在認識誤區。
一些老慢支患者自恃“久病成良醫”,一旦咳嗽劇烈就自己去藥店購買鎮咳藥,殊不知這是極其危險的。特別是使用強效鎮咳藥,如含可待因止咳藥水、蘇黃止咳膠囊、強力枇杷露等,危險性更大。
老慢支患者的咳嗽是由于慢性炎癥導致氣道黏液分泌亢進,單純使用鎮咳藥會影響排痰,痰液阻塞大氣道,會加重喘息癥狀,嚴重時導致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現呼吸衰竭。因此,老慢支患者的治療應以祛痰為主、鎮咳為輔。痰液咳出了,咳嗽自然減輕。
市場上的祛痰藥種類繁多,如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具有稀釋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的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祛痰鎮咳的中成藥,如川貝枇杷膏、參貝北瓜膏等,也可使用。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多是細菌感染所致,抗菌藥的應用至關重要。不少患者一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就憑經驗自行使用抗菌藥,或隨意加大抗菌藥劑量。殊不知這樣不僅療效不好,還容易誘導細菌耐藥和體內菌群失調,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如藥物熱、皮疹等。
老慢支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加重,咳黃膿痰,發熱,往往提示合并有肺部感染,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菌藥物。服藥期間要注意觀察癥狀是否緩解,有無加重的跡象。如果癥狀沒有緩解甚至有所加重,要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合并重度感染的老慢支患者,僅僅口服抗菌藥是不夠的。
老慢支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除咳嗽外,會明顯出現氣急、喘息癥狀。此時,有的患者會自行反復、大量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慢性支氣管炎并發喘息,并不僅僅是支氣管痙攣所致,主要是肺通氣功能嚴重下降。一旦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者繼發感染,則喘息癥狀更為嚴重,甚至可能出現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正確使用平喘藥對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非常關鍵。平喘藥有多種,其使用取決于不同的病情需要,尤其要注意平喘藥的副作用。
當病情進入癥狀輕微的穩定期后,有些患者就放松警惕,治療時斷時續,隨意停藥。調查發現,僅約半數的慢阻肺患者遵從醫囑用藥,且一旦病情緩解,不少患者會停止用藥。
老慢支的病程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疾病在穩定期仍緩慢進展,肺功能仍會繼續下降,一旦見好就收,不僅無法獲得穩定持久的治療效果,反而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甚至再次出現急性加重。因此,遵從醫囑并堅持長期規范治療至關重要。吸入長效支氣管舒張劑是穩定期老慢支治療的首選藥物。一旦發生急性加重,需及早就醫治,運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激素(包括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等有效治療手段盡快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進一步進展,盡可能地減少對器官的損害。
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平喘時有可能會加快心率,尤其反復大量使用短效支氣管舒張劑會出現嚴重心律失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如噻托溴銨)平喘時,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難。應及時告知醫生,及時處理。
不少患者認為激素副作用大,偶爾用用可以,但不能長期使用。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對急性加重風險較高的患者,推薦聯合吸入長效支氣管舒張劑與激素,因為吸入治療的藥物可直達肺部,發揮治療作用,藥物用量較少,全身副作用少。多年的臨床應該也證明,長期應用吸入激素是安全有效的。如果患者因擔心長期使用激素會有副作用而拒絕用藥,反而會提高急性加重的發生風險。如果急性加重,需要進行一段時期的全身激素治療,副作用更大。而且急性加重會加速肺功能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