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地推進,當前的教學理念已然無法滿足歷史教學的需求,因此教師就要不斷地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互動教學法,來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提升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效率。對此,本文將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互動教學法展開探究,以期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歷史;互動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社會各界對如何優化師生間的關系,強化師生間的互動尤為重視,為了最大化地滿足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教師就能在歷史課堂應用教學互動法,以此來增進教師與高中生間的關系,調動高中生參與歷史教學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出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最終提升高中生的歷史素養。
一、優化互動教學,角色重新定位
在具體的教學中,互動教學是否具實效性,并不是簡單地教師與高中生進行交流,而是高中生的思維是否滲透到互動教學中,能否主動按照主題去探究歷史問題,因此,在歷史互動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地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中的角色重新定位,凸顯出高中生在互動教學中的主體性,從而提升互動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講解“秦朝的統一”這節內容時,本節所涉及的古代歷史與高中生所處的時代相距較遠,多數高中生對這節知識不夠了解,導致高中生參與互動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在互動教學前,就可要求高中生在課前收集與秦朝相關的資料,如,秦朝長城、《呂氏春秋》中的記載以及秦朝形式圖等,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就能引導高中生依據搜集到的資料,對秦朝的統一展開討論。這樣,不僅能夠調動高中生學習這節知識的積極性,還能促使高中生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中,融入互動教學中,敢于向同學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在互動中教學中,教師還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扮演好參與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引導高中生應用已掌握的歷史知識與同學進行互動,并耐心聽取高中生的見解,還要注重激發出高中生的歷史思維,促使教師與高中生間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進而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二、創設互動情境,啟發學生思考
在歷史互動教學中,教師就要向高高中生創設出問題情境,促使高中生主動去探究歷史問題,實現教師與高中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有效的歷史問題是啟發高中生進行思考的動力,思考問題的過程就是發現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互動教學,則需要教師與高中生加入,這樣才能提升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就要設置新穎、趣味以及開放的歷史問題,并借助歷史問題來啟發高中生展開思考,促使高中生主動地去探究歷史問題,進而提升互動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講解“ 辛亥革命”這章時,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向高中生展示辛亥革命前后人們生活變化的圖片,引發高中生思考:①通過展示的圖片和故事,說說人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②結合圖片以及教材,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③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原因有哪些?這時,教師就能引導高中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究,小組討論后并進行總結發言。在探究過程中,雖然高中生是主體,但是受高中生知識面、閱歷以及能力的制約,在互動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想要促進有效的互動交流,則可以采取啟發式、誘導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注意啟發高中生的學習思維,從而拓寬高中生的歷史思維,進而有效培育高中生的歷史素養。
三、創新互動形式,提升互動效果
隨著互動教學廣泛地應用到歷史教學中,在調動高中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同時,歷史教學的效果也有質的提升,這就說明了互動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有一定的優勢。但多數教師會陷入誤區,往往會應用相同的互動形式,互動形式的單一化會制約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要想有效發揮出互動教學法的優勢,就要對互動形式進行創新,并應用形式多樣的互動形式,來調動高中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進而提升互動教學的質量。這時,教師就能應用新型互動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辯論競賽法、撰寫歷史小論文等。例如,在講解“王安石變法”這節時,教師就能引導高中生飾演王安石、農民、富商以及服役者等角色,在表演當中闡述王安石變法給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身份的人帶來的變化;教師可以組織辯論競賽,讓學生論述王安石變法的利與弊;在辯論結束后,撰寫《我眼中的王安石變法》歷史小論文,升華學生的歷史感悟,促進歷史學習互動多樣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教學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高中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通過與歷史的對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并且,通過這種互動教學,能夠讓高中生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歷史教學之中,教師則需要從實際出發,引導高中生真正地愛上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夏明慧.高中歷史課堂有效互動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30):61-62.
[2]韓強.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0(2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