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博文


沈陽來的廚師、飼料商,大石橋來的前健身教練,海城來的中醫館老板,北京來的黑色奧迪車……當他們進入過去鮮有外人問津的遼寧省大石橋市建一鎮松樹村,直奔那座屢屢出現在抖音近2000萬粉絲博主視頻里的紅磚房老屋時,他們總會被告知一件事:張同學不在家,過幾天才能回來。
在2021年歲末因拍攝農村生活視頻爆紅后,張同學在跨年之際受邀請去北京參加北京衛視跨年晚會錄制了。
于是,粉絲送來的小龍蝦只能擱置,奧迪車只能打道回府,拜師的愿望也總是落空。但他們甘于等待,近2000萬粉絲的流量意味著無限可能——有人要捕獲流量;有人自稱走投無路,除了加入張同學團隊外別無他法;有人前來謀求合作……
老屋里,幾個鄰居與朋友自發來守著,接待訪客——他們已像是張同學的“團隊”。他們也在等待,不僅是等待張同學回家,也等待一種進入短視頻行業,而不再四處漂泊,上礦山、下工地、進廠的可能。
屋外
2021年12月21日,接待的活兒意外提前結束了。午后,留守老屋的松樹村村民“青云大叔”同鎮上通了電話:50公里以外的大石橋市高坎鎮出現了疑似新冠病例,老屋怎么辦?電話那頭給出指示:暫停一切外來接待。
于是,小院外墻生銹的鐵門被上了鎖,一塊瓦楞紙的牌子掛了起來:暫停接待,敬請諒解。
消息似乎沒能擴散出去。下午兩點,楊乃棟又來到了松樹村找張同學。一位北京來的記者表示記得他,近三周前,他就來過,是一位會用雙手和嘴同時寫字的主播。守在老屋里的人也記得他,“還想讓央視來采訪他”。
老屋鎖門,楊乃棟在村里轉悠,遇上了一位張同學的發小。楊乃棟開始絮絮叨叨講述他對張同學未來視頻的構想:張同學的視頻“老一個套路就這么走”,以后要響應國家新農村號召,最好再有點兒介紹相親、好兄弟反目一類的感情線。說白了,就是得有故事情節。“你這搞上電視劇了。”發小不置可否。楊乃棟沒有收獲,只好回家。
在松樹村撲空以后的幾天里,楊乃棟也不住地詢問著張同學的動態:他回來了嗎?楊乃棟盤算著在松樹村附近租個房子,那里房租一個月不過幾百元。他直言不諱,就是想蹭點兒流量。
現實里,楊乃棟拍段子的活兒只能算是愛好。他的主業是收購廢鋼,在這行摸爬滾打了十七八年。然而,這幾年楊乃棟時運不濟,連連虧損,不僅至今欠著20萬元的外債,妻子也和他離了婚。他眼下最上心的還是雙手寫字。他想把那門兩只手同時寫字的“絕活”傳承下去,收徒不要錢。他展示了一段他在一個小時內教會學生兩只手同時寫字的視頻。視頻里,“馬到”兩字寫得有些難看,對此他解釋道,這活兒不要求寫得好看,但求能左右開弓。
楊乃棟在快手、抖音上發了幾十個寫字的視頻,可每回點贊不過幾十。思來想去,他去蹭點兒流量。2021年,山東“拉面哥”爆火了,他去了,一樣表演兩手與嘴同時寫字,但效果不好;張同學爆火了,他也來湊熱鬧。有一回,楊乃棟遇上央視采訪,他跟在受訪的張同學后頭拍了一段,這成了他目前為止最火的視頻,468個點贊,100條評論。評論區,他給自己鼓勁兒:“我有絕技,總有一天,我比張同學還火。”
老屋里,青云大叔與張同學的發小七爺感慨這一波波的人流,“誰都想一夜成名,(但)不都是一點一點走過來的?”七爺說。
村里
在松樹村,留守的中年男人一種常見的命運是:小學或是初中畢業,在十八歲不到的年紀進入環抱村莊的礦山,做“力活”,而后又外出打工。幾十年時間里,他們像游牧民族,在礦山里進進出出,直到礦山凋零,他們也漸漸衰老。
沒有訪客時,老屋里的張同學“團隊”聯機打游戲,喊殺聲震天。一次無意中說起礦山,他們忽然抬起了頭。
“基本都干過(礦工)。”青云大叔18歲時便下了礦,干從井下向井上排水的活兒,此后總是斷斷續續地進礦、出礦。礦洞狹窄,人碰上石頭便要砸得一臉血。在石壁上打滿眼、塞炸藥點炮的活兒隨時能崩出人命。隨著時間推移,每月工資慢慢漲起來,從最初400元,到后來3000元。如果肯干危險的活兒,4個月甚至能掙7萬。老屋里的人許多從礦山里攢下來一份家業,在村子里起了新房。
離開礦山,他們大都四處漂泊,做些力工的活兒。七爺進過工地,干過燒烤、餐廳后廚與服務員。最后一次打工,他進了附近一家飲料廠。可惜2021年飲料廠裁員,七爺又被迫回到了村莊。青云大叔自覺近幾年渾渾噩噩,2021年6月,他嘗試過南下武漢,進了一家民營的鋼鐵廠。然而沒干多久,他又離開了,他受不了廠里的高溫與粉塵。
村南的礦山凋零,村北的張同學卻成為了一座新“富礦”。村民們在小屋里等待著張同學,也等待著挖掘一種新的希望。
與張同學來往更密切的青云大叔則已經嘗到了流量的甜頭。2021年,他下定決心要主做短視頻,不再外出打工,跟張同學學習剪輯與拍攝,也給他搭戲。如今,青云大叔沒事兒點進抖音直播間,本地主播總能認出他來。相較于過往的打工生活,短視頻看似輕松了些,可青云大叔覺得,打工的日子里,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腦子里不想事兒。如今拍視頻,腦子里就總得想著視頻拍些什么。
眼下,青云大叔仍盤算著要幫助主營張同學的賬號,他還沒能獲得太多收益。不過,青云大叔想,等將來張同學有了收入,“以后必須得開工資了”。
青云大叔設想過許多業務,“很快就會直播,你看評論,呼吁聲太高”。曾為張同學掌機拍攝的村民則估計,前段時間,來拜師的粉絲實在太多,最遠的甚至有來自云南的,開班教授攝影、剪輯的業務在2022年也許會辦起來,地點就在這老屋。
2021年12月25日,張同學回了村里。中斷了數日的段子拍攝馬上恢復。留守老屋的朋友們一改前幾日的慵懶,先是圍坐起來頭腦風暴,商量段子創意。布置現場時,他們又忙活著釘門簾,拉線給三輪車充電。臨到拍攝,還是老規矩,現場不許留人。于是,眾人又紛紛涌出那座老屋,四散著消失在仍有積雪未化的黃白交錯的世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