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
學校是兒童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陣地之一。2020年,我做了關于大冶市中小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閱讀主要存在3個問題:閱讀量比較小,閱讀面比較窄,閱讀比較淺。很多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主要局限于語文老師指定的書目。
在調查中,有學生告訴我,每天各科各類作業非常多,沒有時間看課外書,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為了應考更是廢寢忘食。當我問到節假日在家閱讀狀況時,很多學生說,節假日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要到各類培訓班學習,剩下的時間也只能偶爾翻閱一下手頭現有的雜志或電子書,進行碎片化、快餐式閱讀,沒有時間進行深度閱讀。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語文是百科之母。閱讀不僅是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它還將影響到人類社會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認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沉下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一個人不讀書難以成長,一個民族不讀書則難以走遠。
現在,有些學校已經開設了專門的閱讀課,給出了明確的閱讀目標,還有些學校在學生目之所及的地方開辦圖書角,方便學生隨時閱讀。除了提供閱讀平臺,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因為閱讀就像吃甘蔗一樣,只有慢慢咀嚼,才能品嘗到其中的甜味,吸收里面的營養。
閱讀氛圍的營造也很重要。我曾經在一次家長會上談到全民閱讀,我問家長:“如果節假日父母都在忙著玩微信、刷抖音、搓麻將,卻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里讀書,大家認為這種情況下孩子真能沉下心來閱讀嗎?”答案顯然是不能。接著,我跟家長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寡婦獨自撫養兩個剛上小學的雙胞胎兄弟。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她就捧著一本書在旁邊看,一直到兄弟倆考上重點大學。后來,她對兄弟倆說:“你們知道媽媽有多苦嗎?”兄弟倆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知道,您既要工作又要照顧我們。”那位媽媽說:“這倒不苦,最辛苦的是每天陪著你們看書,因為我一個字都不認識。”
這時,我看到很多家長都低下了頭,便順勢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無疑至關重要,而親子共讀就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讀到一篇博文,標題是: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文章指出,教師本是一個很執著的讀書群體。在應試教育的刺激下,很多教師眼中只有分數和考試成績,對于閱讀則逐漸淡化了。教師作為讀書人和教書人,始于讀,發于思,成于行。只有喜歡閱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父母也是一樣,只有書香父母才會有書香子女和書香家庭。
在教育中,閱讀應該放在首要位置,離開了閱讀,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空中樓閣。讀書重在讀,而這個讀,并不局限于課本,而應該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這樣,他們才能放眼看世界。
(作者單位:湖北省大冶市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