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鑒賞是高職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和鑒別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高職美術專業的教學實踐中,長期存在著重理論灌輸、重技術訓練等問題,難以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基于學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的需要,通過分析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現狀,進一步探索培養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促進高職美術實踐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美術教育;人才培養
美術鑒賞是基于個體感知、經驗知識等,對藝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和聯想,以獲得美感、享受,并理解藝術作品內涵的活動。美術鑒賞作為一項基于視覺感知的藝術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鑒別和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與藝術作品的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并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對學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極為有利。但事實上,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制約,美術教師側重于美術基礎功的傳授,忽視了美術的藝術功能,使得學生的鑒賞能力難以提升。不僅如此,美術鑒賞活動本身對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要求,但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底蘊不足的問題,使得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難以高質高效地展開,最終直接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基于此認識,本文從實際出發,探尋提高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措施,對于美術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美術鑒賞課是健全高職學生人格、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但在美術鑒賞課教學實踐中,受制于傳統教育思想,高職美術教師往往是直接向學生灌輸美術理論知識,強調學生美術基本功的訓練,整個美術鑒賞過程嚴格按照固定流程展開,使得學生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表達主觀感受并提出相應的見解,直接影響了學生美術鑒別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三點。
(一)過度注重基本功訓練
高職美術教育離不開基本功訓練,只有通過系統的美術基本功訓練,才能夯實高職學生的美術基礎。正因為如此,高職美術教師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制約,部分美術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系統且扎實地掌握美術基本功,就能在美術創作中創作出更加逼真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完全忽視了美術作品的意境和內涵。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高職美術教師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系統地為學生講授美術作品中的技巧方法,并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基本功訓練,使學生能夠創作出更加逼真的美術作品,從而使美術鑒賞課變成了單純的美術技術訓練,進而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
(二)直接灌輸美術理論知識
長期以來,無論是專業文化課程,還是藝術課程,由于教育工作者長期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常常使用以教師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有序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即使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中也不例外,美術教師往往在美術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理論知識及技法。在此狀況下,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話語權,根本不能將自身對美術作品的看法表達出來,更不能與教師或者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從而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長期如此,學生會喪失對美術鑒賞課的學習興趣,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甚至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基本的想象力和理性評價的能力,最終影響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美術鑒賞課流程固定化
在教師為主導的美術鑒賞課教學中,一幅美術作品的鑒賞往往是基于作者生活背景、作品創作背景、作品主要內容、作品表現形式等進行評價,這種固定化的鑒賞流程,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且這種固定模式下的鑒賞教學,所得出的鑒賞結論也是千篇一律。除此之外,在教條化的鑒賞流程中,往往教師一味地進行講述,整個鑒賞課的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感和個人情感特色,這種情況下,美術鑒賞課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最終會影響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對策
如前所述,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并適應社會的重要保障。但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已經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制約。高職美術教師要基于實際情況來尋求多樣化的解決措施,不斷強化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效果。總結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對策,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精選鑒賞內容,豐富藝術情感
針對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高職美術教師應主動革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美術鑒賞課教學的重要意義,兼顧美術鑒賞課中的基本功訓練和藝術情感內涵的解析,這樣才能持續提升高職學生的藝術情感體驗能力,使學生根據自身的主觀感受來發表個人的見解,進而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基于此,高職美術教師應在美術鑒賞課中注重挑選鑒賞內容,進一步豐富藝術情感內容,從而更好地講解美術鑒賞知識和美術作品,使高職學生通過美術鑒賞課程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提升高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的鑒賞教學為例,高職美術教師首先要系統地介紹徐悲鴻的基本情況及其在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次要系統地講解其經典代表作,最后深度講解《愚公移山》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表現形式、表現手段、作品的價值和意義以及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等。通過這種方式深度分析徐悲鴻的《愚公移山》,高職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方式,并深刻地感受《愚公移山》作品中所反映的審美觀,了解《愚公移山》作品中傳遞的特定文化精神,感受不同時代的作品的不同審美觀念。通常而言,在不同的社會和歷史文化背景下,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主題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相應的創作意圖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基于此,在美術作品鑒賞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不能局限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評價,也不能簡單地從創作者的個人經歷,或者是從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表現形式等進行評價,而是要基于當時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結合作品所處時代的審美觀,并綜合分析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情感、人文修養,以及其對當時、對后世的影響等,對美術作品進行全方位鑒賞,這樣才能引導高職學生將蘊含在美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挖掘出來,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二)革新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形式多樣化的鑒賞方式
高職美術鑒賞課程是特殊的人文素質課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當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要求,且難以調動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會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高職美術教師應主動革新教育理念,轉變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鑒賞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美術作品鑒賞活動。在實踐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革新教學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美術鑒賞興趣
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使用生動的語言及合適的表達方式,傳遞美術作品的思想和內涵,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展開想象,例如:在鑒賞黃山攝影作品時,美術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美術作品,隨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身處于黃山之中,聞著大自然的氣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想象著微風吹過臉龐,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黃山的自然美,從中獲得關于美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身心愉悅。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此外,在美術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注重將美術鑒賞活動和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融合,讓學生直觀地欣賞美術作品,用美術作品的美來沖擊學生的視覺神經,營造全方位、多角度的視覺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和內涵,與美術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2.故事情節演繹作品內涵
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考慮到高職學生美術鑒賞基礎薄弱,對美術技法的了解相對有限,若在課堂上過多講解美術作品技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能引起學生對美術鑒賞學習的反感,最終影響美術鑒賞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美術作品鑒賞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調動學生參與美術作品鑒賞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借助故事情節演繹方式來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美術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內涵,這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基于此認識,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借助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進而為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3.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高職學生美術基礎薄弱是事實,這導致其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難以理解和內化相關的美術知識。但這并不能成為不重視學生體驗的理由。相反,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因此,美術教師應注重啟發式及引導式教學,指導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參與獲得對美術作品的真實感受,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同時,由于美術藝術作品大多是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再現,因此,學生通過美術鑒賞可以更好地感知美,從而持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鑒賞、評價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三)鑒賞和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關鍵。因此,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高職美術教師應注重鑒賞和實踐的結合,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不僅如此,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的、系統的過程。在具體的操作中,高職美術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整合鑒賞活動和實踐活動。首先,鼓勵學生擴大美術欣賞領域,具體而言,就是時刻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美術形式和風格,并充分運用所學的鑒賞技巧和方法對其進行客觀評斷,持續提升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其次,鼓勵高職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感興趣的美術作品進行美術鑒賞,并將自身的理解和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同時,要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學習,這些才能持續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以“抽象藝術鑒賞”一課為例,高職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觀抽象藝術作品,然后要求學生將自身的體會運用文字表達出來,并讓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進行相關的創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印象,進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三、結語
在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高職長期以來的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高職美術教師應從思想觀念轉變入手,在精選美術鑒賞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革新鑒賞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鑒賞方式,同時注重將鑒賞和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參與美術鑒賞活動的興趣,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明遠,肖婉玲.高職美術鑒賞課的專題式教學模式研究[J].美與時代(中),2021(4):102-103.
[2]吳萍.美術鑒賞教育對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62-163.
[3]曹亮.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養研究: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美術鑒賞課程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9(1):76-77.
[4]林博.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83-85.
[5]陳麗.高職院校美術鑒賞課中美育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8(19):173.
[6]張妍妍.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5):61-63.
[7]何婷.高職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路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7(4):94.
[8]梁丹妮.美術賞析課提升高職學生美術鑒賞力的創新模式探討[J].大眾文藝,2015(24):251.
[9]李勇,嚴寧.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5(6):99,101.
[10]萬葉.高職公共藝術課程美術鑒賞的“專題式”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9):142-143.
[11]張儼然.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1(12):148-150.
[12]劉暢.高職院校民間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設計新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1(20):162-163.
[13]李莉.高等院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策略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1(7):96-97.
[14]董貝貝.高職院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模式優化[J].中國民族博覽,2020(12):18-19.
作者簡介:
龍措吉,阿壩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美術、高校美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