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麗華
裝扮作文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辭格。文章注意修飾有文采能大大增強文章的表達力,及感染力。那么,高中生怎樣 才能寫出文采飛揚的文章呢?大多優秀作文有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一、巧用比喻,使語言形象可感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021年濟寧二模優秀作文《莫讓修蘆礙月生,莫讓溝通阻真情》:“有效溝通,自是月光晴朗,但見疏星渡河漢;溝通不暢,自是遍地葳蕤,只見無邊落木蕭蕭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如此,親子和睦,星漢長明。”作者把親情溝通良好的情況比作月光晴朗,襯托出人物心情的舒暢,把溝通不良比作遍地葳蕤,讓人如臨寒秋肅殺,蕭瑟,親子關系和睦才能星漢長明,光風霽月。在眾多語言平淡的作文中這篇作文脫穎而出。
二、善用排比,增強語言情感張力
排比可增強語言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閘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2020年天津卷優秀作文《你我攜手,塑造新時代中國面孔》:“中國面孔是像屠呦呦一樣,用中國智慧推動世界文明進程的科技工作者,數十年如一日,他們潛心鉆研只爭朝夕,無畏寒暑。中國面孔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烈日當頭在稻田里苦苦摸索時,汗水爬布的臉龐,是‘兩彈一星元勛’‘大炮仗’成功炸響后的激動歡呼,是‘新體制雷達’鑄就者劉永坦在小漁村試驗時緊鎖的周頭,他們是中國當代科技在世界崛起的支柱,是不懈探索,自強不息的中國。”
三、妙引詩文,增強語言說服力
2020年天津卷優秀作文《你我攜手,塑造新時代中國面孔》:“中國面孔是在傳統文化里像杜甫一樣具有家國情懷,名垂千載的志士仁人。他們以家為基,以國為魂,為民請命,鞠躬盡瘁。中國面孔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牽掛;是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堅守;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抉擇。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五千年歷史中用血汗澆筑的中國面孔。”這段引用是議論文或散文中的經典模式,詩句和事例結合,既有內容,又有氣勢,文采飛揚,感情激揚,極富感染力。
四、化用名句,增強語言趣味性
北宋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認為“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并強調作詩如能做到“點鐵成金”“脫胎換骨”,就能達到“以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我們在寫作中也可借用這種方式,把傳頌于世的詩文,名言警句,通過巧妙變換,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以上是學生優秀作文中常用的幾種增強文采的方法,在寫作中可以有選擇地使用。當然,我們不能為形式而形式,那樣會陷入唯形式論的誤區,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幾分文采的亮色,確實不失為作文獲得高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