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尤其是博物館文化產業開發方面。博物館文化產業不僅可以體現出社會經濟效益,還能體現出公民的意志力以及愿望,對于弘揚文化、了解歷史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此外,博物館文化作為一種非盈利性質的公益性文化事業,需政府給予其大力支持,才能合理處理業務以及活動之間的關系。
一、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
(一)博物館是文化形成、發展的基礎和資料
文化行業是指進行各種文化產品制造加工并進行各種文化咨詢服務的經營性行業[1]。文化產業也是社會文化工程的主要部分,有關社會文化活動與社會公益事業二者一起組成了社會文化工程的主要內涵。文化行業可以大致分為文化建設藝術教育、社會文化媒體發行、廣播電影、社會文化旅游等四大范疇。從博物館的特性與概念分析,由于博物館屬于單純意義上的社會公益事業,所以并不具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的基礎。但博物館的文化事業屬性,并不阻礙它部分采用社會文化的方法加以運營??梢酝ㄟ^一館二制,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二個方法運營。在文物的保存、科學開發與宣傳陳列的基本業務活動等方面,采用文化事業的方法運營;而在進行其它傳播展示活動時會通過產業的方式來營。
(二)博物館文化產業能夠有效傳播藏品資源
博物館在宣傳方面引進產業的方式運營,可以增加歷史文化宣傳的效果和增加文物的使用率。博物館是一家主要以實物為介質的歷史文化信息的宣傳機構,以其陳列展示為主要宣傳模式。而陳列與展出這種文化傳播方式又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展出的文物只是傳播歷史與人文資料的媒介,雙方無法進行直接交流,而受傳者也只有外在場所來感受與感知,使得受傳者的覆蓋面相對較小。若把文化產業的傳播方式引入博物館的宣傳活動中,再建一個文化產品的宣傳方式,以作為輔助渠道,可以補足傳統陳列與展出方式之缺陷[2]。
(三)博物館文化產業可帶來經濟效益
博物館事業發展所形成的經濟效益應當包含二個部分。一是直接利益,即博物館利用門票、組織陳列和出版的書刊音像制品、旅游紀念品展銷等有關經營活動,而取得的直接經營收入。從表面上來看,它雖然帶有一定的經營活動性質,但和其它行業利益根本不同的是,因為博物館的公益性,博物館的利潤將全數用來補償和進一步發展在公益性教育事業上,而贊助者卻并沒有由此獲得利益。所以,博物館的收入并不屬產業整體經營效益內容。但同時,博物館通過上述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無形文化財產價值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才是更為重要的。所以,作為國家宏觀管理機關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不能忽略博物館等社會公益事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二、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措施
(一)配合陳列展示開發富有時代性的復仿制品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游客到美術館并不滿足于僅僅欣賞陳列展品,而更需要選擇一部分自身喜歡的文物的復仿制對象,帶回去進一步欣賞或珍藏[3]。此外,部分科研院所的展覽研討項目也需選擇部分文物復仿制對象;博物館中一些富有特色、社會教育作用好、藝術觀賞性較高的文物復仿制對象,也將成為地方政府和社會相關單位的饋贈禮品,而這些也為博物館中生產文物復仿制對象創造出了更多更大的市場空間。當然,生產文物復仿制對象也應當在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允許范圍內開展生產。
(二)以藏品為基礎設計文化旅行紀念品
游客們大多有一種共同的心理特點,即選擇具有特點的旅游紀念品,并留作長期紀念活動,或饋贈親友等。在海外,有些博物院不僅將發展富有原本博物院收藏特點的旅游紀念品當作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同時還成為了傳遞歷史文化訊息的新途徑。在國內外,隨著更多的參觀者在游覽博物院時都要尋求到能夠體現博物院特點并代表了博物院歷史文化價值的旅游紀念品,許多文博景點也開始意識到了發展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對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博物院在宣傳功能和增強宣傳效應等領域的重要性。雖然除少數博物院在這方面有顯著進展之外,大部分博物院的紀念品雖然還是種類單調、雷同,但文化含量較低,已無法適應廣大觀眾的購物需要。但人們應充分認識到,博物院往往作為一座城市或區域歷史文化的代表或符號,以其多姿多彩和具備時代性的館藏資料為基礎,通過研制具有使用、觀賞和珍藏價值的紀念品,最能體現當地歷史文明的個性,也最能吸引參觀者和激起廣大觀眾求購的愿望[4]。
(三)增加娛樂休閑服務
目前,許多博物館還是在堅持陳舊思想,只重商品陳列,而忽略宣傳或者抹殺休閑娛樂的功能。一些游人在參加博物館活動中容易產生身體疲勞,并要求相應的地點和方法進行緩解。不少游人反映,現在的一些博物館只是一二個小時的游覽,再沒什么別的活動。從現實情況說明,盡力將博物館建設成一個集游覽、就餐、購物、休息娛樂于一身的綜合文化活動場所,以適應游人多種多樣的生活需要,是我們的重要職責。所以,建設博物館宜從自現實開始,即在不影響館內游覽環境和總體氣氛的情況下,可開設一些茶座、咖啡吧和生活方式豐富的藝術畫廊、文博書店等,有條件的時候還可開展一些小型樂舞表演活動。由于增加休閑服務設施,拉長參觀者在館內的時間,還能給旅游紀念品的營銷提供更多的機遇[5]。
結束語
綜上,由于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開發盡管獲得了一些發展,但從總體而言來說,仍然效益微弱,面對著這巨大的發展困難,唯有政府各主管部門積極行動起來。通過認真考察行業實情,確定博物館文化開發基本理念,積極進行文化技術開發,以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促進博物館更好地建設,并為其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開發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寶樹. 文化產業基金支持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研究[J]. 文化產業,2021,(26):159-161.
[2]楊曉琳. 博物館、文化產業與博物館文化產業芻議——理論框架及發展建議[J]. 中國博物館,2020,(04):61-66.
[3]楊曉俏. 芻議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J]. 中國民族博覽,2020,(16):227-228.
[4]左艷榮. 專家:博物館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J]. 公關世界,2019,(22):35-37.
[5]張懿燚. 城市遺址博物館的文化產業開發及其內函與途徑[J]. 中國民族博覽,2019,(07):212-213.
姓名:朱旭普,出生年月:1973年04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湖南,學歷:大學???,職稱: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