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鳳
摘 要: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自主性較差,以應試為目的開展閱讀教學,會使學生的閱讀面較窄,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缺少師生間的合作探究和表達交流。閱讀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受,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領悟,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
引言
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值得教師和學生高度重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與策略側重點分析
(一)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閱讀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特征,這也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方面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足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閱讀習慣的養成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越早越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應基于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學習空間和發展空間,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二)加強教師指導,培養閱讀能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需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一些閱讀的基礎知識和必備技能,使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開展閱讀活動。此外,教師也需要注意對學生閱讀材料的把控,引導學生篩選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閱讀基本知識和必備技能、積累了足夠的閱讀經驗后,最重要的任務是提升閱讀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將已有的知識技能加以系統地歸納整合,引導學生將已形成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轉化為閱讀自覺,使學生在未來的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積極拓展自身的閱讀視域,主動涉獵更廣泛的閱讀材料,拓寬知識領域,提升閱讀能力。
(三)理論聯系實際,提升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拉近學生與閱讀材料之間的距離,給學生感同身受的機會和空間,引發學生共情,進而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領悟,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全面提升閱讀水平。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索
(一)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實施,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已不再適合當今的語文閱讀教學實際,這也要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轉變原有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推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在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以教師講授代替學生自主閱讀、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主動理解的誤區,這些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更阻礙了學生閱讀自主性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閱讀失去興趣,進而產生厭惡心理,這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極為不利。因此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和空間。教師有意識地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供學生自由選擇,嘗試采用訪談、匯報等方式開展閱讀交流會,促進學生自主性閱讀。同時,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開展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相關音頻視頻,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把握閱讀材料,促進學生更深入地領會文章主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對學生展開分析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在閱讀課程的興趣、認知基礎、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展開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據學生的認知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技能和水平。
(三)深層解讀閱讀文本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把握閱讀文本,要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知,進而引導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視角和思維對閱讀文本進行理解和思考。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帶入閱讀情境中,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此外,教師要根據閱讀文本的內容,預設一些相關的課程問題,將學生進行分組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從而達到深層探究的目的。
(四)進行差異化引導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思維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化,要鼓勵支持學生主動思考,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的引導教學。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閱讀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思考,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這樣學生在思考和回答時就能放開手腳,消除顧慮。其次,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針對同一問題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將會進行思維的碰撞,傾聽到他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想法,從而鍛煉學生思辨式閱讀的能力。
(五)培養合作意識,提升閱讀能力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探究極為重要,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彼此交流溝通,互相借鑒;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合作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合作探究閱讀材料的深層次內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想能夠交流碰撞,為深入理解文章提供思路和借鑒,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和提升。
結束語
總之,閱讀課程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持續優化自身的教學技能。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多方面的準備工作,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性,針對高中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差異化的引導教學。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佳2020《論宋代橋梁記科技與文學的雙重書寫》,《云南社會科學》第4期。
[2]孫麗萍2020《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家長》第36期。70C52C8D-C4D9-4E02-BF51-318A176D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