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芳
關鍵詞:幼兒;規則養成;幼小銜接
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來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學習,就好比大樓的奠基。由于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良好的習慣和規則的養成,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受益終身。近十幾年來,我國實施教育改革,教育學家們也越來越重視兒童在學前時期是否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規則意識,以及學前幼兒智力開發的重要性。隨著學前教育改革逐漸加深和完善,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在幼兒園里,一個班級的規則養成水平又會對班上幼兒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班級的規則養成出現了問題,會影響班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也可能還會對幼兒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對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能夠確保幼兒快樂,健康的成長。由此可見,做好規則養成工作,是學前教育的重中之重。[1]
一、通過與幼兒共同制定規則,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行為規范是幼兒發展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會出現的,能真實的反映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時,一方面,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自身發展水平來選擇規則行為規范的類型;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行為規范的制定和開發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與自主性,讓幼兒能夠獲得充分的自由,進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讓幼兒參與制定行為規范,才能更容易理解行為規范、自覺遵守行為規范。才能讓行為規范真正成為為幼兒生活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例如:在幼兒園日常保育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共同制定規則。并且對一些表現好的幼兒,給予及時且適當的獎勵,比如,小紅花,五角星等等,如果經濟準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集滿十個五角星或者小紅花之后,贈送幼兒禮物。對于不好的行為或者違反規則的行為,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指正,也可以進行一些小小的懲戒,比如打掃衛生等等。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還能夠讓幼兒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加以規范,有助于提高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自我遵守規則的意識。在幼兒積極參與班級規則制定的過程當中,讓幼兒對自己的主體地位加以明確,有助于發揮幼兒自我認知潛能,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通過自由與規則相結合,有效鞏固和實施班級規則
大多數人認為規則是一種束縛,屬于強制的規定,自由是與它完全相反的內容。但是,這種想法太過于片面了。自由和規則應該是互相制約、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對于幼兒的良好規則養成不可或缺。輕松自由的班級管理,雖然短時間能夠獲得幼兒的喜愛,但是對幼兒長期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只強調規則的遵守,有可能讓幼兒對規則產生強烈的抗拒心理。因此,在班級日常管理當中,我們需要將自由和規則相結合,張弛有度,才有助于鞏固班級規則的制定與順利實施。[3]
例如:我們在開展班級主題的活動時,我們應該鼓勵幼兒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有關看法,讓幼兒暢所欲言。我們需要給予幼兒表達想法的機會,需要對于幼兒的合理需求得到滿足。讓幼兒在該發言的時候積極發言,該安靜的時候及時安靜下來。我們需要在給予幼兒自由表現的同時,讓幼兒明確自由需要自我負責,自己做的任何行為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對于幼兒的一些錯誤的行為,要及時給予及時引導和指正。將自由表現與遵守規則相結合,有助于促進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為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通過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管理,提高自我規則意識
利用集體的力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管理,也是提高幼兒自我規則意識的策略之一。在活動中,當某個幼兒影響秩序時,引導班級幼兒參與活動管理,進行自我監督,自我批評,遠比老師直接批評強調效果要好得多。讓幼兒自己制定并優化規則,實現所有幼兒對規則的認同并自覺實踐,能夠讓幼兒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形成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習慣。讓幼兒參與活動管理,一方面可以通過管理,讓幼兒提高自我規則意識,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們順利教學,盡可能減少在與活動內容無關的語言,提高教學效率。
幼兒作為活動的主人,當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管理時,就會自覺遵守規則,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我們可以將幼兒分成五人一小組,然后讓各組幼兒自己選出一名組長,讓組長試著組織和指揮小組活動,老師適當指導。如:美術活動中,首先讓幼兒在大自然中搜集材料,帶回班級,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最后每個小組展示成品。老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石頭的選擇,自主管理自己的作品。小小的石頭涂上各種不同的顏色,再給它們貼上羽毛,就變成了活蹦亂跳的小鳥;干干癟癟的秸稈通過幼兒們的改造變成了精致的鳥窩;還可以利用瓶蓋進行活動,通過利用瓶蓋擺放不同的形狀,或者利用瓶蓋和膠水通過粘貼制作一幅精美的畫,還可以利用瓶蓋作為過家家的工具來搭建房子,把橡皮泥放在瓶蓋里進行按壓各種不同的形狀等等。
這樣,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而且促進了幼兒的個性發展,有效發揮了集體的力量,提高了幼的自我規則意識。
結語
總而言之,由于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心智發育還不健全,不管是對于生活還是對于學習的經驗都非常少,良好規則養成的最好時期是幼兒時期。因此,幼兒園進行的日常保育教育活動時都要時時處處重視規則的培養,并多角度、多方面地對幼兒規則養成進行優化,為幼小順利銜接,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乃至今后身心健康的發展起到有效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素珠. 幼小銜接階段兒童規則意識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 中小學德育, 2021(11):2.
[2]張曉燕.如何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樹立幼兒學習的規則意識[J]. 小學時代, 20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