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學院雷鋒義工服務隊立足于學校,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如分別為東苑、西苑、和中院張貼了寢室購水方法張貼,為寢室的廁所貼磨砂玻璃紙,為新生寢室張貼寢室相關規章制度等義工行動。同時,在立足校園的同時,沈陽工學院義工服務隊也在2018年開展了多次校外志愿活動,例如“舊衣回收”、“雙十一捐步”、“99公益為山區孩子獻一句話”、 對“ 免費午餐”進行宣傳宣傳的活動,在2021年雷鋒活動月中開展了“養老院探訪老人”、“清理渾河南岸”的關愛老弱和環保的活動。
當前時代背景下,特別是部分Application的應用投入,校園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變革,這種影響逐漸向校園文化方面蔓延。隨著信息數據的整合,各種Application具有非常強的時代性與科學技術性。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高校校園公益如何順勢而為,實現更加高效的數據共享與應用;提高數據信息存儲的可靠性與密度;更加突出綠色節能的特性,是校園公益核心問題。借力大數據,本文將深入探究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務,助力校園文化、達到公益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創新雷鋒志愿校園公益活動的背景
沈陽工學院義工服務隊在多次的公益工作以及對國內同類工作的研究中發現,公益活動的現狀中存在一些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可以更好地將公益活動的意義發揚光大: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走訪敬老院前,所有的隊員認為,一定會收到極大的歡迎,但實際接觸中才發現,有些老人因為不同原因存在著抵觸情緒。有些問題只有到真正進行時才能發現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才能真正鍛煉并最終提升自身的能力。
2、因勢利導,隨機應變。
公益服務的對象有時是內心有些脆弱的群體,在服務前和接觸過程中應該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心理接受程度、對物質刺激的反應等,這樣才能避免在活動過程遇見觸及傷疤的突發情況。在公益服務前要做好預案,有預見性的提出相關的處理辦法,這樣可以極大的鍛煉團隊成員的處事靈活性。
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創新雷鋒志愿校園公益活動的意義
研究和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校園公益形式單一 ,手段老套
目前公益性組織開展的活動類別單一,手段老套,各個組織的內容大同小異:多以支教、探望養老院為主要內容,以歌舞等節目為演出手段,沒有創新。校園公益亟待抓住“互聯網+”的時代脈搏,迎合青年人“大數據”的思維方式,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新。
研究和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二:校內勢單力薄,“深度”公益不夠
單憑校方學生組織一己之力,學校很難形成熱愛公益服務的風氣。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吸引力與號召力,大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公益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公益服務的深度、長度和廣度也受到很大局限。做公益僅依靠校內資源是有限的,急需走出學校,在校外整合社會資源,才能將公益之愛綿延傳遞。
三、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開展雷鋒志愿校園公益活動的創新之處
1、花樣與時俱進,校園公益趣味化
擬模仿并舉辦“聲臨其境”公益電影配音活動。通過開展有特色的活動,尋找不同的活動樣式,同樣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實現,創新活動內容。
2、互聯網+時代運用,校園公益“大數據”化
擬安排進行網絡選拔投票,“我身邊的公益之星”,“大數據”時代,運用新時代促生的新事物來幫助校園公益今后長足發展。大數據帶來的方便快捷已融入校園生活各個方面,更多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利用大數據建立起校園服務管理決策支撐系統,可以進一步引導和支持校園公益。這一套流程能大大提高校園公益的科學化和便捷性。現代技術與校園公益結合,給校園生活帶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校園公益能力和效率提升上,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了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體驗感。
3、校企聯合,校園公益企業化
通過聯合校外企業“白鯨魚”的方式,利用科技來拓展“衣舊情深”活動發展的寬度,發展平臺涉及的領域,獲得更好的資源。校企聯合做校園公益有利于教學與實踐結合、在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科技感十足的校園公益產品,也將許多值得倡導的理念與文化潤物無聲地表達出來。
“白鯨魚”將我校學生通過校內公益隨時積攢的舊衣,定期按月取走,進行分類、下發、郵寄等后續更持續綿延的公益傳遞。
四、運用大數據創新校園公益讓愛綿延傳遞
1、“聲臨其境”用聲音去傳播公益,讓公益充滿樂趣充滿不同的聲音。
2、“我身邊的公益之星”
3、“衣舊情深”在校內設立捐衣驛站,不僅在開展捐衣活動期間可以捐,在平常的時間里都可以把自己沒用的衣服捐到驛站內。
結語
這次大創項目中,沈陽工學院義工服務隊提出的“創意公益”,通過“聲臨其境”的活動,呼應“互聯網+”的時代脈搏,具有很強的前沿性;結合大數據的時代最強音,利用問卷星進行的“我身邊的公益之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擁有廣大群眾基礎的 “衣舊情深”的活動借助校內、校外的力量,在合理的策劃安排基礎上會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成效性。這些項目如果得以如火如荼的開展并持續,一定可以更好地將校園公益活動的意義發揚光大,在校內掀起公益的熱潮,讓公益之愛綿延傳遞。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助力雷鋒志愿校園公益活動的每時每刻都宣傳著育人的思想。實現校園公益模式的轉型升級,是公益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過程也在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服務、節約、奉獻等意識。因此雷鋒志愿校園公益活動必須要站位更高、格局更廣。
課題項目來源:沈陽工學院弘揚雷鋒精神專項課題(項目名稱:《“大思政+大數據”語境下,以雷鋒精神為核心構建校園文化——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GDJSZ2021036)。
楊平,沈陽工學院副教授,英語翻譯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