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紅
關鍵詞:雙減 ? 分層作業 ? 個性化
“雙減”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政策出臺,對學生作業布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布置作業,作業布置多少,作業完成時間多長為宜,作業完成質量如何檢查,作業形式如何呈現,作業內容如何分層,都成了每次教研組備課組研討的重點。傳統的語文作業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改革的方向需要我們探討個性化作業的布置。
從語文學科來看,語文需要個性化的作業設計,但又很難分層落實。既要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又要“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個性化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創新能力。語文作業又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布置簡單了,說成是抄抄寫寫,沒有含金量;布置復雜了,很多孩子糊作業。比如你布置讀書任務,部分孩子會認真讀完,也有一部分孩子就是直接翻了一遍就過去了,沒有讀懂內容。看書的時候走馬觀花,檢查的時候一片空白。如何布置個性化作業,落實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筆者進行了實踐,歸納以下幾點,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興趣”導向,分層設計
初中語文學生學習能力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一刀切”的傳統作業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沒有梯度的作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吃不了”。假期作業更是難上加難。學生一個人在家,手機電腦等網絡設備在手,很難靜下心來完成作業。
個性化的語文作業設計還不能給孩子看出是在分層,否則他們會給自己貼標簽。同時,因個人的興趣不同,也許平時語文基礎不好,但是并不表示他們就不愿意做難度加大的作業。所以作業設計很重要。
為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放假,我們這樣設計“繽紛冬日”作業。
A級作業:
寫“福”字,貼春聯;設計春聯內容,摘抄含“春”或者“年”的詩句;設計書簽,內容是虎年祝福語,并把書簽送給自己最親的人;走親訪友,了解春節習俗,了解家鄉的年俗內涵;給爺爺奶奶拜年,與他們一起共進晚餐,自己說一段祝福語給爺爺奶奶;新時代新暢想,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
B級作業:
寫“福”字,貼春聯,結合勞動寫一段細節描寫;設計一份“繽紛冬日”主題電子報或者手繪一份主題小報;拍一組“全家福”照片,設計一段祝福語;結合收集的春聯,自己創作對聯,并用紅紙寫出來,參與學校評比;走親訪友,了解家鄉年俗內涵,了解人民慶祝春節的方式;給爺爺奶奶拜年,與他們共進晚餐,自己設計一個卡片送給爺爺奶奶,并寫上虎年祝福語;新時代新暢想,給2035年的自己寫一封信。
C級作業
寫“福”字,貼春聯,幫助家長大掃除,與爺爺奶奶一起包餃子等,結合勞動寫一篇作文《年味》;搜集與“春”相關的詩句,與親人一起完成“飛花令”游戲;摘抄與“年味”或者“春節”相關的文章,閱讀后仿寫;結合閱讀的含“春”的現代詩歌,仿寫一首詩歌,并配樂朗讀,發到班級群或者自己制作美篇發表,比一比點贊人數;以“繽紛冬日”為主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750字。
以上作業,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一組作業,也可以跨級選擇完成作業,也可以和好友一起選擇同一類作業。學生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權,春節期間再曬一曬自已的作業。學生對于自己選擇的作業,還是很感興趣完成的,尤其是部分不愿意做讀讀背背或者純摘抄作業的學生,在班級小組討論后都愉快地接受了作業。結果顯示,效果不錯。
所以說:個性化的作業,需要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不同家庭的孩子,知識能力素養的差異,導致我們布置作業必須考慮分層。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要解決識記類作業,好的基礎才是他們提升的關鍵;基礎中等的孩子需要設計體驗類的作業,從體驗中感知學習的興趣;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則需要讀寫結合,鍛煉他們更深層次的思維能力。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
二、“深層”導向,分層設計
部編版每一冊書都有2-3篇綜合性學習課程。如“天下國家“”我的語文生活“”身邊的文化遺產”等。這類課程如果僅僅是為了考試,布置的作業可以是機械地背誦。比如“天下國家”教學結束,布置學生背誦愛國的詩歌并默寫;完成愛國名言的搜集并背誦等。學生在機械地完成作業后并沒有真正激發愛國情懷。
我想,這些綜合性學習的課程應該結合“大語文理念“”整合單元設計理念”結合,甚至可以形成學科融合,將“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生活”“學科與素養”結合起來綜合設計。
如“天下家國”綜合性學習的課后作業。語文組經過討論后,結合“深層”導向原則,實現分層設計作業。
A級作業。
搜集愛國詩歌(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采用硬筆書法彩紙完成書法比賽;搜集愛國名言,制作名言書簽;查找愛國詩歌,小組合作朗讀;走進圖書館,了解愛國故事。
B級作業
搜集愛國詩歌(古今中外都可以),摘抄并從意象、詞語、修辭等角度賞析;搜集愛國名言,制作書簽卡,送給班級的小伙伴;小組合作查找愛國詩歌,朗誦并仿寫,制作美篇發布到班級群,展示綜合素質;走進圖書館,了解愛國故事,走進養老院,講故事給孤寡老人。
C級作業
搜集愛國詩歌(古今中外都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現代文,注意文辭優美;小組合作查找愛國故事,完成“天下國家”班級講故事比賽;手繪一份“天下國家”手抄報,把愛國名言、愛國故事寫進手抄報;走進圖書館,結合閱讀的愛國故事,完成演講稿《英雄贊歌》。
這樣的作業設計是有層次的,A級作業主要針對語文基礎知識,借助于書法比賽、朗讀比賽讓學生掌握知識;B級作業主要是針對語文基本能力點,聽說讀寫,展示綜合素質;C級作業,對于寫作和能力的展示提高一個層次,提高語文素養,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知識與能力也就在實踐中形成了。
三、“創意”導向,分層設計
部編版的教材,很多綜合性實踐活動實現了學科與學科的融合,知識點與知識點的融合。
如:《江山如此多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單
[學習目標]
1.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2.做一個好導游。
[學習過程]
活動一、 看圖片,班級誦讀詩歌《沁園春·雪》
圖片展示→師生背誦《沁園春·雪》→導入新課
活動二、旅游城市介紹:江蘇組、上海組、山東組、浙江組、四川組、云南組、北京組、其它。
(介紹內容提示:1介紹地理交通;2介紹最要去的城市;3我做導游,介紹幾個景點;4背誦有關詩歌;5介紹美食;6補充介紹幾個景點(略略介紹)7介紹歷史;8介紹風土人情或者氣候等相關知識)9小報設計展
小組準備→班級展示(各組依次進行)
活動三、聽歌:《江山如此多嬌》,感悟對祖國的愛。
學生在活動二中,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分層。如,擅長電腦的可以制作一段當地的視頻,激發興趣;負責介紹美食的可以自己制作美食拍成視頻展示;語言基本功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做本組介紹的主持人;基礎不怎么好的學生可以背誦有關詩歌,補充介紹歷史、氣候、名人等;部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導游;熱愛美術的可以設計小報展示本組搜集的資料成果。這樣,一個組內部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分層布置作業。
這樣的作業,喜歡的學生有很多,愛好上網的同學也把打游戲的時間落實在查資料上。這樣的作業聚焦學生的個性潛能,富有創意,不拘泥于課本學習,拓展了知識點,是多維度的。實現了書本與生活,學科與生活的綜合,甚至于介紹的時候還可以用方言,英語完成,還可以加上音樂等,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融合。比如四川組介紹的時候,一個孩子就唱起了《辣妹子》這首歌,活躍了課堂氣氛。課堂有了廣度深度,有了創新,有了生成。這樣的創新型作業設計把學生的“聽說讀寫”素養的養成與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實現了交融,真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總的說來,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的布置需要分層,需要個性化設計,需要創新性設計,需要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融合。作業有廣度,有深度,學生的思維才有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楊鳳輝.“雙減”背景下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三維”路徑.[J].人民教育.2022(1):65-67
[2]裴云嬌.分層作業的三個維度.[N].中國教師報.2021-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