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欣艷
關鍵詞:塞尚、水彩、藝術
一、塞尚的個人藝術觀
美國藝術史家邁耶·夏皮羅曾說:“塞尚作為一個水彩畫家的天才,甚至要比他作為一個油畫家的天才更偉大。”塞尚的水彩繪畫觀與其油畫的發展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他的水彩繪畫觀是橫空出世。世人皆知他在油畫方面的成就,認為他是印象派的一員,但塞尚在印象派中并不受歡迎,同時他自己也有意識到,雖然印象派的一些創作方式是值得認可的,但并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表達方式。走出印象派關于“光”影響下的色彩世界,再到后印象主義開始關注內心、關注自我,尋求關于立體、關于結構的獨有的藝術觀點,塞尚開拓一條獨屬于他的創作道路,是塞尚影響后來藝術發展變革的獨特藝術觀形成的過程,也是塞尚在藝術史上被接受、被推崇的重要原因。大家只是更多的看到了他的油畫作品,但他也同樣留下了許多令人嘆服的素描和水彩作品,他的一生共創作了2000多幅素描和水彩作品,在水彩畫中塞尚將他的主觀表達展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在個人獨特的藝術觀點支撐之下,塞尚的水彩藝術融合了水彩本身的水韻生動性與塞尚的主觀意識創造性。塞尚的眾多作品中,許多作品看似都是未完成的,這種作品被稱作“open work”,意為“打開的作品”,似乎塞尚是借鑒了水彩畫留白的特點。看似有“未完成”的大量留白的畫面,但傳遞著的卻是關乎于描繪對象與畫家本身的主觀情趣的內在完滿,表現了繪畫創作的精神性研究。結合中國畫留白的美學思想依據,就繪畫這種藝術形式而言,畫面的空白實際上是一種有著空間走向的藝術理念,是為了追求畫面真正的完整性而留有余地,讓觀者對畫面有更多的思考。在塞尚的水彩中,留白本身就是畫面的一部分,每一處留白都是精心“設計”好的,都是有形狀的,這些有形狀的留白使整張畫變為一個色彩的“結晶體”,渾然而具有現代性。塞尚從水彩經驗中無意識的借鑒與融合,凸顯出塞尚繪畫的書寫性,與中國畫中“意到而筆不到”的說法有相似之處,但塞尚想要表達的“意”更多的是一種對于空間的無限想象,一種由色彩以及秩序所構成的和諧世界。
二、水彩對塞尚的影響
塞尚從19世紀80年代起就喜歡用水彩來畫畫,偏愛模糊結構 ,這種模糊結構不需要清晰的識別,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類似口頭描述 , 這種結構不僅體現在他的水彩畫中, 也是包括油畫在內的他所有畫種的一個基本面貌。在塞尚的素描和水彩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突破并模糊繪畫類型的邊界,這可能與所使用的繪畫材料媒介的自由度有關, 水彩尤其適合在不同紙張上變換濃度和溶解度, 從而為形式的變形做鋪墊。塞尚水彩畫的效果看起來是自然而然的,他將這些形式上的表達與色彩的運用相結合,不斷尋求畫面中整體的秩序感與和諧感。很顯然,他已經拋棄了那時的任何一種主流繪畫語言,在不斷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語言。但事實上, 它們出自長期對色層繪畫過程的仔細思考。塞尚水彩畫中,非常注重外輪廓的處理,從《有綠瓜的靜物》便可看出。傳統的畫家依靠輪廓線的虛實變化來解決堅實感與空間感的矛盾,而塞尚對于堅實性有著更加極致的追求,所以塞尚是通過使輪廓線不斷失而復得的方法來使物體在不喪失堅實感的前提下同時具有空間感。這體現出他對正負形的觀看方式,也暗示著觀者所看不見的轉過去的空間。在當時的藝術界,還沒有人能像塞尚一樣,如此重視繪畫中空間感、體積感、透視性等的表現。可以看出,水彩的思維使塞尚更加注重畫面的整體序列,整個畫面的物體在塑造刻畫上沒有主次,物體作為畫面的一個個元素被納入整體的節奏之中,把現實中的三維空間拉到畫面的二維平面里來,這也開啟了繪畫的現代性。塞尚作品的構圖形式極力把表現的對象平面化處理,在平面構成中表現形式美感,從文藝復興到塞尚之前的畫家,都是嚴格遵守真實性表現原則,色彩與造型都以實物寫生為依據,因此常為形式美表現與真實表現之間產生的矛盾而困惑,直到塞尚開始獨立思考與探索才找到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利用獨特的構成形式來構建畫面,使本來平淡無奇的形象變得不同尋常。塞尚改變了之前的視覺透視點,將空間構造從濃郁、混合的色彩中分離出去,借助繪畫中色彩與陰暗的效果顛覆以往的技法,創造了純粹的藝術。他的作品和理念影響深遠,輻射了20世紀眾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所以想要深入了解現代藝術形式構圖就必須要了解塞尚。
基于塞尚的藝術理論框架與油畫藝術理論框架與油畫藝術創作追求,其水彩藝術的獨特性也是一脈相承的,正是由于塞尚對于藝術創作有表及里的新的探索,使這一探索過程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帶上了塞尚的獨特性烙印。文杜里說塞尚的水彩畫是一種“個人的活動”,這是屬于塞尚水彩藝術本身的獨特性的表現。里維埃也說塞尚的水彩藝術是他“藝術的輔助”,反映出水彩藝術創作對于塞尚藝術理論和油畫藝術創作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塞尚晚年的油畫創作明顯受其水彩畫的影響,借鑒到水彩畫透明、輕盈的特性,塞尚晚年的油畫更加渾然、寫意、空靈。從塞尚的《有水壺的靜物》我們可以看到塞尚的水彩畫的影響,這種正負形輪廓的節奏變化已經貫穿于塞尚后期的油畫作品的每一個步驟當中,由于這種節奏和關系的存在,使得塞尚未完成的作品也具有強烈的完整性。他在晚年拋棄了他成熟時期的畫法,我們看不到塞尚畫面那種反復、綿密如瓷釉般的物質感,這是塞尚追求真實且自然的繪畫觀所必須拋棄的東西。塞尚更多的使用松節油來起到水彩中水的效果,使筆觸與筆觸之間更有聯系,畫面更加整體自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筆“蓋”一筆的去“否定”原有的畫面,像水彩畫那樣每一筆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塞尚晚年的肖像油畫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即使現在,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油畫不應該留白,如果畫面真的需要白色,那就使用白顏料去添加,但水彩的開放性則更大一些,允許除了畫面亮部之外的地方留白,允許把畫布或者畫紙的本身特征呈現出來,由此可見,塞尚是多么的獨立并堅守自己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