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心樂
摘 要:二十四節氣蘊含著豐富的農業價值和文化底蘊,是古人在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所得出的。二十四節氣文化代表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趨勢以及多元價值觀猛烈沖擊的今天,要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就需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課程中。目前很多幼兒語言基礎薄弱,脫離現實生活,在學習語言時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導致對語言學習失去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興趣點作為語言教學的素材,提供給幼兒廣闊的語言鍛煉機會,從而達到二十四節氣文化和語言教育活動的巧妙融合。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探索研究
一、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背景
1.傳承傳統文化的需求
刁培萼先生認為:“文化與教育的關系至為密切,簡單扼要地說,教育總是在傳遞、延續著一種文化,同時在不同地創造著文化,為文化的發展提供新血液、新生機和新的前途。傳統文化和教育相結合,能讓文化有更好的傳承,也能為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一絲色彩。而文化對于孩子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不應該是年代久遠的展覽品,我們應該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活力,將課程教材、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活動和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融入。
2.幼兒語言發展的需求
二十四節氣提倡“遵循自然規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它在講述季節變遷的同時,也在講述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更是在講述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二十四節氣文化可以融入到幼兒園課程的五大領域中,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語言領域指出:“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或模仿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充滿詩意,還發展出許許多多朗朗上口的詩歌、曲賦、諺語、歌謠,這些都是豐富的語言教育資源,吟誦這些詩歌、諺語,能夠發展幼兒語言的美感和韻律感。
二、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形式
1.二十四節氣兒歌、古詩詞、諺語
由于節氣對于古時候農事的進行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聰明的人們編寫了很多快速記憶節氣的歌謠,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適合他們理解節氣的方式——兒歌,兒歌是二十四節氣的一種表現形式,通俗易懂、簡短醒目,借助朗朗上口的節氣兒歌讓幼兒在無形中認知每一個節氣涵蓋的廣泛的知識,不僅包括我國豐富多彩的農業知識,還包括許多生活常識、節氣物候知識,提升語句的審美能力,將節氣兒歌有效利用于兒童語言能力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開闊視野,加深對節氣文化的了解。
2.二十四節氣繪本故事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母親說給我們的語言,也是打開農耕文明這一智慧寶庫的鑰匙。可惜的是我們對節氣已經漸漸感到陌生,失去了體察自然的能力,于是我通過給孩子們講述節氣繪本故事來彌補缺失的節氣文化,如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書中以主人公牙牙的視角講述了鄉下爺爺奶奶家的趣事,了解城市里看不到的生活、勞動的畫面,體驗到了一年里二十四節氣的變化,通過天文、氣象、植物、動物等告訴我們許多大自然的秘密,孩子們也漸漸聽懂了大自然母親的語言。
三、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策略
1.利用碎片時間,貫穿一日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將二十四節氣知識融入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去,例如晨談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今天是什么節氣,相關的習俗和物候是什么或是組織晨讀朗誦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兒歌,用餐前講述該節氣相對應節氣自然資源、農作物,教師講授農耕的相關知識,通過對節氣的了解體會古人的智慧。在開展游戲時,可以在閱讀區投放大量關于節氣繪本的書籍、iPAD、錄音筆,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開設語言小游戲“你說我猜”,一人說節氣的氣候特征、民俗民風,另一人猜測是什么節氣;開展自制“節氣故事小書”活動,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學習、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2.利用多種形式,多元表達節氣文化
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主要從“聽、說、讀、寫”這四方面出發,單單學習朗誦有關二十四節氣兒歌是枯燥而乏味的,這些流于紙上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有時候,“變則新,不變則腐”,在進行節氣教育語言活動中,應探尋多元化的藝術元素,通過眼、口、手、腦的相互配合,提高審美能力。可以通過歌唱節氣歌、在班級里開設“節氣涂鴉墻”,每個節氣定時更換,用粉筆將學到的節氣兒歌里的內容畫出來或是鼓勵幼兒尋找與節氣相關的內容,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等方法以幼兒獨特的角度講述他們眼中的節氣。還可以將節氣和表演區、生活區、科學區等聯動起來,如寒露節氣,蘆花開得正盛,我們在表演區開設了《拔根蘆柴花》的表演;霜降節氣,萬物成熟,山楂紅了,我們在生活區制作糖葫蘆、烤紅薯;春分節氣開展“立蛋游戲”,了解春分立蛋的科學原理和方法。
3.利用家園合力,共同完善節氣教育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節氣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才能事半功倍,為此我園展開了“親子自制節氣繪本”的活動,通過父母與孩子共同制作、閱讀、學習的方式點燃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繪本制作是引導幼兒深入認知繪本,與閱讀結緣的階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幼兒見過多少繪本,讀過多少繪本,如果不親手制作繪本,對繪本童真而美麗的世界都很難有太深的認知,親子自制繪本,為幼兒與閱讀、閱讀與生活的深入互動提供了載體與條件,在一筆一畫、一思一想的親手制作中,在家長與幼兒的共同努力下,幼兒對繪本的結構與形成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對文字和圖畫背后的語言和意蘊有了探究之后的全新發現,通過本次親子繪本制作,對于理解二十四節氣的知識也更透徹了!
參考文獻
[1]張秀英.玩味自然——幼兒園二十四節氣體驗課程.廣東教育出版社.
[2]王榮榮.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3]張秀英.我國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具象化實踐——以二十四節氣為例[J].江蘇幼兒教育,2018(1).288E1F88-8C13-417B-B59C-60454995F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