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霞
關鍵字:有效前閱讀;朗讀者;表達
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學會閱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閱讀的環境”。興趣不是一天內培養起來的,在這個人人提倡閱讀重要性的時代,如何引導、培養孩子愛上閱讀,已經成為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幼兒期的孩子識字量方面有限,需要成人的陪同才能完成簡單閱讀。兒童獨立閱讀范圍主要集中在繪本,可以幫助兒童自主感受繪本內容,培養兒童對于閱讀書本的興趣。提供適宜的平臺,給孩子展示的機會,可以助推閱讀,保持興趣。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在整個學前階段,圖畫書都是幼兒閱讀的主要材料。每天給幼兒看書的時間,養成“閱讀圖書”的興趣與習慣,并注意讓幼兒口述自己聽到或看到的“故事”。
一、綜合討論,找出問題。
(一)家園合作反應問題
經過本次家長會討論,發現在閱讀方面可以分成三個類型。在家中喜歡閱讀,并能夠有效閱讀的孩子,這部分孩子在討論中占比例較少;孩子在家里閱讀只是走馬觀花,看書只是過場,迅速翻完,至于看了什么無關緊要,這部分占比比較大;家中有比較多的書,可是只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自己看,相對來說色彩鮮艷,情節動人的動畫片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結合本班孩子特點,閱讀停留在看圖的最初級閱讀階段,看完圖,留在心中的只是這個圖片是什么,對于圖片所表達的內容,還不知其二。還有些孩子靜不下心,一邊看書,一邊玩,個別幼兒把書當做“電腦”,開始玩角色游戲,或是頂在頭頂運送東西,沒有進行有效的前閱讀。雖然閱讀角有大量的圖書,但是這些書本都沒有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增的書袋也成為了盛放圖書的“裝飾”。
(二)找出問題根本
營造閱讀氛圍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幼兒園。從家庭氛圍來總結,一個愛讀書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定也是愛讀書,一個閱讀氛圍好的班級,孩子們一定是受熏陶的。不防家中也找一塊舒適的場地,飯后捧一本好書,睡前讓孩子躺在你在臂彎里,共享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幼兒園中餐后孩子們可以三三兩兩靜坐一起,邊聊邊看。
“小小朗讀者”的活動,為幼兒搭建平臺,通過家園合作,讓孩子在有準備的愛上閱讀、樂于表達,感受樂趣。
二、朗讀者活動從傳達、準備、呈現三部曲有效開展,引誘到位,將朗讀者活動持續進行下去。
(一)傳達
制定好《小小朗讀者》活動計劃,大家決定從大班開始進行活動。老師排好各個孩子的活動時間,按照每周朗讀者的名單分批通知各位家長,達到家園合作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養成樂于表達的好習慣。
案例一:
豆豆是大班孩子,表演節目或是講故事老師請到都不會來展示,這個朗讀者活動,會不會挑戰失敗呢?真是有些擔心,快輪到他的前幾天,問豆豆:“準備好讀什么書了嗎?準備流利了嗎?”豆豆只是淺淺的笑一笑。當時馬上給予肯定“看你的樣子一定是準備好了。”
傳達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挑戰的是否成功和傳達密不可分,這個過程是提醒,是了解,但更多的是鼓勵。
(二)準備
“小小朗讀者”活動是否呈現的重要過程。準備過程基本在家中完成,老師通過適時的了解家中準備的情況來了解是否需要給予孩子鼓勵。
案例二:
《小小朗讀者》活動開始后,總能夠聽到孩子們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討論自己要講的故事。中班丫丫有一天跑來告訴老師:“等輪到中班講的時候,我打算講《朵拉歷險記》,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朵拉”了。在家里爸爸媽媽都給我讀這個故事,我還能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了。”
準備的過程是三部曲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起到有效培養閱讀習慣的作用。通過孩子在幼兒園的交流情況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開始樂于閱讀,期待表達了。
(三)呈現
在《小小朗讀者》活動持續進行過程中,每天一位的小朗讀者如約而至,孩子可能會有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了要閱讀的意識。
案例三:
豆豆的呈現結束后問他:“感覺今天講的怎么樣呀?我只看到小朋友們聽的很仔細”,豆豆舒了一口氣說了句“還行”老師追問:“心里發抖嗎?”“沒有”剛說完又從喉嚨里發出一聲“嗯”,遲疑了一下,“就是,就是身體有點熱。”哈哈,有了這一次,相信下一次就不會熱了。
很多孩子在開始準備表達的初期會出現膽怯、害怕的情況,通過輪流制這種無法逃脫的表演形式,孩子們能夠勇敢的嘗試表達。
案例四:
大班妹妹平時很活躍,也很喜歡親近老師,但一到讓她表演,哪怕是讓大家輪流表演,也很扭捏,不表現自己。這次的朗讀者活動有些擔心妹妹會挑戰失敗,但前幾天老師在了解情況的過程中發現妹妹是很積極的準備的,好幾次聽到妹妹說“我好期待呀,明天就到我講了。”所有的擔心化為鼓勵,預祝妹妹成功,相信明天一定是妹妹不一樣的一天,是妹妹突破自我的一天。真的在大家面前講的時候,妹妹慢慢的站起來,微笑著坐在朗讀者的椅子上開始了她的故事。開始的時候語速比較快,慢慢地聲音越來越響亮,故事也越來越流暢。
在這次《朗讀者》活動完成后,妹妹喜歡上了給大家猜謎語,說都是哥哥的書里的,出的謎語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語的猜,最后妹妹公布答案。這個過程中妹妹找到了成就感,膽子也越來越大。
三、活動成果統計與分析。
在第一輪的《小小朗讀者》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喜歡上臺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很多孩子能夠很熟練的講出自己的故事,看著書能夠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增強孩子對于閱讀的喜愛,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第二輪還沒有開始,已經有很多小朋友詢問老師什么時候可以朗讀自己的故事。在活動當中,家長們積極的配合此項活動,在家中與孩子一起朗讀故事,正因此才會有朗讀者活動呈現的成功。班里孩子的閱讀氛圍也好了很多,孩子在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的提高,變得更加自信、從容。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