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偉 趙英杰
【摘 要】目的:對手術室保溫護理預防剖宮產術后低體溫效果及對新生兒評分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方法: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進行生產的剖宮產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平均隨機分組,命名為實驗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保溫護理)和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的體核溫度、產生低體溫的患者比例以及新生兒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實驗組產婦在各個時間點的體核溫度均高于對照組,對照組產婦的低體溫產生率(46.67%,28/60)明顯高于實驗組(23.33%,14/60)(P<0.05)。兩組新生兒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產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手術室保溫護理可有效降低產婦低體溫的發生率,明顯提高產婦的體核溫度,更有助于產婦的身體恢復。
【關鍵詞】剖宮產;術后低體溫;手術室護理;保溫護理
Effect of thermal insulation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on preventing hypothermi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neonatal score
SUN Weiwei, ZHAO Yingjie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Yihe Obstetrics Operating Room, Cangzhou, Hebei 06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effect of thermal insulation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on preventing hypothermi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neonatal score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group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y were nam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plus insulation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care). The body nuclear temperatur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and neonatal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body nuclear tempera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all time points. The rate of hypothermia in the control group (46.67%, 28/6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3.33%, 14/60)(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ona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cesarean section mothe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hypothermia,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ternal core temperat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maternal physical recovery.
【Key Words】Cesarean section;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Operating room nursing; 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
剖宮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歷史上很早的時候,這個過程的痕跡可以在希臘神話和古羅馬歷史中找到[1]。在過去20年世界范圍內剖宮產率有所增加,剖宮產已被發現與不利的嬰兒結局有關,包括胃腸道和呼吸系統健康受損以及死亡率。在許多國家/地區,居住地(城市或農村)可以決定可用和可獲得的孕產婦護理質量,也可以影響嬰兒的結局。此外,許多其他因素與分娩方式有關,包括接受產前護理、母親特征和社會規范[2]。對手術室保溫護理預防剖宮產術后低體溫效果及對新生兒評分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進行生產的剖宮產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平均隨機分組,命名為實驗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保溫護理)和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的體核溫度、產生低體溫的患者比例以及新生兒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進行生產的剖宮產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平均隨機分組。實驗組60例,年齡25歲~32歲,平均年齡(27.39±5.02)歲,孕周37周~41周;對照組60例,年齡25歲~32歲,平均年齡(27.41±5.00)歲,孕周38周~41周。護理工作人員已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研究內容,患者及家屬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次研究也獲得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對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的麻醉方法相同,手術過程中設定相同的溫度(24℃~26℃),保持變量單一。對照組研究對象采取常規護理,輸注23℃恒溫液體,對其身體各個部位使用毛毯保溫,當研究對象仍然感到寒冷時,加蓋毛毯;研究對象寒戰15min以上時使用升溫毯。實驗組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方式上加保溫護理,在手術前,麻醉時就輸注高于室溫溫度的恒溫液體,并使用3M乳酸林格液加濕器在輸注前將液體溫度提高至37 ℃,使用暖風機使室內溫度保持適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體核溫度、產生低體溫的患者比例以及新生兒評分進行對比分析。體核溫度記錄時間點分別為10min、30min、60min;體溫低于36℃即為低體溫;使用阿普加評分(10分制)評估新生兒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刺激反應、膚色,測量時間點為分娩后1min、5min,以4分和7分為界,分越低,窒息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研究對象在10、30、60min時的體核溫度分別為(35.40±0.29)℃、(36.22±0.33)℃、(36.93±0.30)℃;實驗組分別為(35.69±0.30)℃、(36.52±0.32)℃、(37.38±0.25)℃。實驗組產婦在各個時間點的體核溫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有28例產生低體溫,實驗組有14例。對照組產婦的低體溫產生率(46.67%,28/60)明顯高于實驗組(23.33%,14/60)(P<0.05)。
對照組新生兒1min、5min阿普加評分分別為(9.47±0.35)分、(9.61±0.41)分,實驗組分別為(9.52±0.37)分、(9.70±0.36)分。兩組新生兒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率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增加。目前,據估計,全球1/5以上的分娩是通過剖宮產分娩的。在某些地區高達4/5的產婦進行剖宮產,這是由于手術的安全性、產后的短期益處、法律環境以及缺乏適應證的產婦要求[3]。
體溫過低和顫抖是剖宮產期間常見的不良并發癥。產婦體溫過低定義為皮膚縫合結束時體溫低于36 ℃。新生兒體溫過低是新生兒出生后 28d內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低溫也被證明是新生兒敗血癥、腦室內出血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危險因素,在嬰兒與母親在書中貼靠也有助于皮膚的升溫。因此,在嬰兒出生后立即擦干嬰兒、與母親皮膚接觸和立即母乳喂養的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新生兒應用溫暖的布包裹并戴上帽子,并在轉移過程中保證溫暖[4]。
對剖宮產的患者進行教育、術前優化、血栓栓塞預防、抗菌預防、術后惡心嘔吐預防、低溫預防、圍手術期液體管理、術后鎮痛、腸梗阻預防、母乳喂養促進和早期動員等措施,均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有研究表明,圍手術期剖宮產婦女未采取保溫措施,產婦體溫過低的風險會增加。有利于預防剖宮產產婦體溫過低的加溫方式是靜脈輸液加溫、環境或溫度和床墊加溫等。在臨床實踐中,可考慮采用基于強制空氣的加溫策略來預防寒戰,基于傳導床墊的加溫策略可用于減少剖宮產婦女的體溫過低。靜脈輸液加溫被發現能有效地維持產婦體溫和防止寒戰。取暖設備,包括強制空氣取暖和人體下碳聚合物床墊,在預防低溫方面是有效的。然而,如果在術前使用這些設備,效果會提高。術前取暖裝置減少了顫抖,提高了新生兒出生時的體溫[5]。
任何方法的靜脈輸液加溫都可以提高產婦體溫,減少剖宮產期間和之后的寒戰,術前體溫加溫也是如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應采用術前加溫策略。標準做法是術前或術中靜脈輸液加溫。當鞘內注射阿片類藥物時,加溫策略效果較差。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調查緊急剖宮產手術的干預措施[6]。
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手術室保溫護理預防剖宮產術后低體溫效果及對新生兒評分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選取了120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平均隨機分組,命名為實驗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保溫護理)和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研究發現:實驗組產婦在各個時間點的體核溫度均高于對照組,對照組產婦的低體溫產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而兩組新生兒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對剖宮產產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手術室保溫護理可有效降低產婦低體溫的發生率,明顯提高產婦的體核溫度,更有助于產婦的身體恢復。
參考文獻
[1] 孔珊珊,鄧露,申海艷,等.剖宮產產婦術中低體溫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及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2):165-171.
[2] 查玲玲,張海燕,陳婷,等.術中積極保溫護理干預對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術后手術源性低體溫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1):204-206.
[3] 陳清梅,李國才,俞菲,等.艾鹽包足部熱敷對降低剖宮產手術中低體溫和寒顫的臨床效果觀察[J].江西中醫藥,2021,52(9):55-56.
[4] 駱麗萍.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對剖宮產手術產婦低體溫發生率及切口感染率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5):132-133.
[5] 王蕾,鄭芳芳.術中綜合體溫保護護理對剖宮產產婦術后低體溫發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25):377-378.
[6] 童淼,周曉蕓.暖風機預防低體溫對剖宮產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5):3632-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