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琪 游運舸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用藥規律及配伍特點,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臨床辨證論治提供依據與方向。 方法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納入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中醫臨床研究文獻,收集文獻的處方用藥,應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分析2010—2020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核心用藥及組方規律。 結果 中醫治療HpAG以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為主,兼以益氣健脾、行氣止痛等的用藥規律,以及燥濕祛邪、辛開苦降、攻補兼施的配伍特點。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用藥規律;配伍特點
[中圖分類號] R256?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08-0118-05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and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ZHANG Siqi1? ?YOU Yunge2
1.Graduat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Changde F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de 4150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and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and provide a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Methods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 was searched to include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Th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was collected. The core med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ru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from 2010 to 2020 were analyz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V2.5). 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HpA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mainly based on clearing heat and drying dampness, clearing 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tonifying qi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omoting qi and relieving pain, as well as th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ryness and dampness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Xinkai Kujiang, attacking and tonifying.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Medication rul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微需氧菌,易粘附在幽門附近的胃竇部及胃體部的黏膜上。《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報告》[1]認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簡稱HpAG,是Hp感染的基礎病變,作為一獨立的疾病,Hp相關性胃炎可進展為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以及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等嚴重疾病[2-3]。目前Hp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我國感染率約為50%[4],《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提出,HpAG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Hp陽性患者均有必要治療[5]。HpAG的首選治療方案目前為標準四聯用藥根除幽門螺桿菌,該治療方案存在副作用及副反應較大、抗生素不規范使用、菌群耐藥性增高、復發率升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尋找療效更好、更具優勢的新治療方案[6]。諸多研究表明很多中藥有抑菌作用,中藥方劑在治療HpAG方面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目前已成為胃腸道疾病研究的熱點之一[7]。本研究對2010—2020年間的所有中醫藥治療HpAG的文獻進行數據挖掘,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整理分析其用藥及配伍特點,為臨床治療HpAG提供思路與啟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與文獻檢索式
數據來源: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所有相關文獻。檢索方式:高級檢索,要求盡量達到檢索全覆蓋,選取主題并模糊檢索詞。檢索詞:“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OR“HpAG”OR“Hp相關性胃炎”。文獻檢索時間: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1.2 文獻納入標準
中醫藥治療HpAG相關文獻須符合以下標準:①參考2017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5],符合其中Hp感染的診斷標準,并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8](2017版),符合慢性胃炎診斷標準;②以成年人為觀察對象;③明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HpAG;④臨床療效觀察類研究;⑤中藥方劑中的藥物有明確的名稱及具體的劑量;⑥重復發表或發表文章內容極為相似的文章,可保留發表時間最新以及發表期刊較權威的文章。
1.3 排除標準
①文獻采用的診斷標準不符合國內外指南的通用標準和(或)療效評價標準不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關于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②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或中醫外治法聯合中藥治療的研究;③綜述類、動物實驗類、碩博士論文等研究;④文獻來源不明;⑤方藥嚴重缺失者或制成粉劑、成藥者;⑥14歲以下兒童為觀察對象者。
1.4 數據庫的建立及規范化處理
1.4.1 建立數據庫? ?整理文獻方劑數據、創建Excel表格,打開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臨床采集系統”模式,完善及創建病人信息,將整理好的方劑中的所有藥物及劑量逐個錄入,將疾病名稱統稱為“慢性胃炎”,以此建立“慢性胃炎”數據庫,通過“數據分析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1.4.2 篩選結果與中藥錄入規范? 根據上述文獻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根據篩選標準,將檢索的1035篇文獻篩選出符合標準的58篇期刊文獻,將文獻中不同證型所用方劑分別整理后共得出109個處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0](2020年版)中的中藥名稱,對文獻中方劑的中藥名稱進行統一規范,以規范后的名稱統一進行數據錄入,如清半夏、法半夏均計作半夏;炒白術、生白術統計作白術;元胡計作延胡索;金鈴子計作川楝子;烏賊骨計作海螵蛸;炙甘草、甘草均統計作甘草等。
1.5 分析軟件
運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發提供的中醫傳承輔助系統(V2.5)軟件進行分析。
1.6 數據錄入與核對
將規范化處理后的藥物及其劑量錄入到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中。采用雙人負責制,進行數據核對,以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1.7 統計學方法
使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自帶的“數據分析系統”功能,進行用藥“頻次統計”“四氣”“五味”“歸經”分析,設置合適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進行組方規律分析,設置合適的“相關度”和“懲罰度”從而發現新組方。按照頻次高低進行排序,將結果收集錄入于Excel表格。
1.8 數據分析統計方案
①在統計報表系統中提出數據源,將數據錄入為西醫病名為“慢性胃炎”,在“西醫疾病名稱”項中輸入“慢性胃炎”,提取出其中的全部方劑。選擇“基本信息統計”,點擊“藥物頻次”分析,得到所有藥物的用藥頻次,導出結果,并按照頻次高低依次排序。依次進行“四氣”、“五味”、“歸經”的統計,導出至Excel表格,從高至低進行排序。②數據分析系統中,進行“頻次統計”,得到96味中藥的總使用頻次,導出至Excel表格。③“組方規律”分析:選擇合適的“支持度個數(表示在所有方劑中藥物同時出現的次數)”及“置信度”,將“支持度個數”設置為28,“置信度”設為0.9,把藥物組合出現的頻次結果導出至文件,從高至低排序。④“用藥模式”和“規則分析”:設置支持度個數為28,置信度為0.9,分析出檢索出的所得組合的用藥規律,以出現頻度高低進行排序,并導出網格展示圖。⑤“新方分析”:設置合適的相關度與懲罰度,使用系統自帶的聚類分析功能,進行聚類分析,根據需要選擇具體數量的藥物組合,選擇“提取組合”按鈕,得到新組方,將結果導出至Excel表格中,并導出網格展示圖,展示藥物不同組合之間的關系。
2 結果
2.1 用藥頻次分析
對數據庫的109個方劑進行“頻次統計”,共得到96種中藥,頻次從高到低進行依次排序,總結出使用頻次在10次以上的藥物。見表1。
2.2四氣五味歸經統計
在“頻數統計”的基礎上,對方劑中的每一味藥物進行四氣、五味、歸經的統計,結果見封三圖3~4。“四氣頻數統計”中,使用最多的是溫性藥,其次是寒性藥,依次占比為42%、36%,其余依次為平性藥、熱性藥,極少用涼性藥;“五味頻數統計”中,使用最多的是苦味藥,其次為辛味藥,依次占比為41%、28%,后其次依次為甘味藥、酸味藥、澀味藥、咸味藥;“歸經頻數統計”中,最多的歸經是脾經,其次為胃經,其余依次為肺經、心經、肝經、大腸經、膽經、腎經、小腸經、三焦經、心包經、膀胱經。
2.3 基于關聯規則的組方規律分析
打開數據分析系統,進行組方規律分析,設定合適的自選“支持度”為28,置信度為0.9,表示該藥物組合同時出現的頻數≥28,出現的概率≥0.9時的配伍規律,進行“用藥模式”分析得到藥物組合21個(包含11味中藥),將分析出的藥物組合出現的頻次從高到低進行排列。見表2。前5位的藥物組合分別是“黃連-蒲公英”、“黃芩-黃連”、“半夏-黃連”、“黃連-甘草”、“蒲公英-甘草”。藥物組合可看出,出現頻度最高的藥物組合是“黃連-蒲公英”,出現頻度56次。在此“支持度”及“置信度”條件下的藥物組合關聯規則。見表3。藥物組合關聯規則中,當半夏、蒲公英同時出現時,出現黃連的概率為100%;當半夏、甘草同時出現時,出現黃連的概率為96.9697%;當有黃芩時,出現黃連的概率為94.6429%;當有半夏時,出現黃連的概率為94.0000%。
2.4 基于熵聚類的組方規律分析
基于復雜系統熵聚算法[11]進行藥物核心組合分析,在相關度為8、懲罰度為5時,演化出3~4味藥核心藥物組合16組。見表4。在核心組合提取的基礎上,運用無監督熵層次聚類算法,得到潛在新處方8個。見表5。并將新處方藥物關聯關系用網絡展示。見圖1。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是指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癥,目前在我國已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長期的Hp感染可導致患者的胃黏膜發生萎縮和腸化[12]。其發病機制為幽門螺桿菌進入消化道后借助其鞭毛結構穿過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通過粘附素粘附在上皮細胞上,通過不斷繁殖,產生大量氨,從而逐漸侵害、破壞消化道黏膜、皺襞,導致胃及十二指腸的病變。
在中醫學中,“HpAG”并無明確的中醫病名,但可根據癥狀、臨床表現,將其歸屬于中醫學脾系病的“胃痛”“痞滿”“嘔吐”“嘈雜”等范疇。目前認為HpAG多以脾胃內傷、脾失健運為本病發病的根本內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郁滯,脾失健運,胃失和降等臟腑功能失調,內生濕熱,阻滯中焦而發病。覃潔梅[13]總結其師藍青強教授臨床經驗認為,脾胃虛弱是本病的發病基礎。王永寧[14]認為,HpAG以實邪侵襲脾胃多見,其病機主要為濕熱、氣滯,或兼有氣虛、陰虛。
本文通過收集CNKI中的中藥治療HpAG相關文獻,篩選出中藥治療HpAG的處方共109個,對中藥處方進行用藥頻次、用藥規則、用藥模式的數據分析,并進一步進行數據挖掘,得到治療HpAG的新處方。通過“用藥頻次”分析,從高到低排序,前10位中藥依次為黃連、蒲公英、甘草、黃芩、半夏、白術、黨參、厚樸、延胡索、白芍,由此可知,治療HpAG的藥物多以清熱燥濕、清熱解毒、健脾益氣、行氣止痛為主,攻補兼施,以祛邪為主,兼以健脾和胃、調理氣機。出現頻次較高的藥物組合前10位依次為黃連-蒲公英、黃芩-黃連、半夏-黃連、黃連-甘草、蒲公英-甘草、黃連-黨參、黃連-厚樸、蒲公英-白術、黃連-白術、延胡索-黃連,以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益氣健脾之藥物為主,充分驗證了HpAG以脾胃濕熱為主,或有傷及氣機、津液的病機。用藥配伍攻補兼施,防止大劑量峻猛攻伐藥物,耗傷脾胃之氣陰;上述藥物藥性以溫性、寒性為主,配伍合理,不因過寒而傷陽氣,過溫燥而損陰液;而其五味中以辛味、苦味藥為主,體現“辛開苦降”的中藥用法,辛苦組合,疏通氣機、宣發肅降,調整體內陰陽之平衡。歸經統計符合本病以“脾胃”為病變部位的特點。
現代藥理學分析發現,很多中藥及其活性成分有較顯著的抗Hp作用[15-16]。有明顯抑菌作用的單味中藥有黃連、黃芩、大黃、黃柏、地丁、玫瑰花、土茯苓、山楂、高良姜,中度抑菌效果的中藥有烏梅、蒼術、苦參,低度抑菌的中藥有陳皮、延胡索、馬鞭草、虎杖、玄參、桂枝、柴胡[17]。而張彧等[18]通過網格藥理學研究發現,“半夏-黃連-黃芩”中的部分化學成分對Hp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本研究發現,中醫治療HpAG的用藥規律主要以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為主,兼以益氣健脾、行氣止痛等,配伍特點為燥濕祛邪、辛開苦降、攻補兼施,并提出治療HpAG的8個新處方,可將結果運用于臨床進行驗證考究,以期為中藥治療HpAG的組方用藥規律提供線索和啟示。
[參考文獻]
[1]? ?Sugano K,Tack J,Kuipers EJ,et al. Kyoto global con- 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Gut,2015,64(9):1353-1367.
[2]? ?Graham DY. Helicobacter pylori update:Gastric cancer,reliable therapy,and possible benefits[J].Gastroenterology,2015,148(4):719-731.
[3]?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et al. Mana- 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7,66(1):6-30.
[4]? ?Nagy P,Johansson S,Molloy-Bland M. Systematic review of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nd the USA[J].Gut Pathog,2016,8:8.
[5]? ?劉文忠,謝勇,陸紅,等.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中華內科雜志,2017,56(7):532-545.
[6]? ?奚肇宏,夏軍權,滑永志.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4(4):429-432.
[7]? ?李娜.芻議胃蘇顆粒聯合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及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6,(28):107-108.
[8]? ?房靜遠,杜奕奇,劉文忠,等.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9]?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10]?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11]? 鄭升鵬,陳文嘉,莊逸洋,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國醫大師鄧鐵濤治療心系病證用藥規律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11):2653-2655.
[12]? 蔡奇志,蔣承霖.幽門螺桿菌家庭聚集現象與家庭成員共治的關系研究[J].臨床薈萃,2013,28(12):4.
[13]? 覃潔梅.藍青強教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經驗[J].廣西中醫藥,2010,33(2):37-38.
[14]? 王永寧.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中醫證侯學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
[15]? 張曉殷,李克強.清幽湯辨證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病168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5):113.
[16]? 謝靜芳,金小晶.中藥復方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J].河南中醫,2013,33(4):543-545.
[17]? 王建平,彭孝緯.單味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動物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4):345-347.
[18]? 張彧,吳東升,徐寅,等.基于網絡藥理學分析半夏-黃芩-黃連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作用機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20,32(4):592-599.
(收稿日期: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