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賢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創介入三區 廣東 廣州 510700)
飲酒、病毒性肝炎、遺傳等是肝癌的病因,盡早診斷及治療為改善預后的重要條件,由于肝癌對化療和放療不敏感,臨床治療以介入手術為主[1-2]。為保證手術有效性和安全性,圍手術期需配合科學高效的護理服務。循證護理方案主張遵循科學證據及患者個性化愿望展開護理服務,從過往經驗性護理,轉向科學性護理,通過總結疾病特征、潛在問題、患者需求等,能夠制定符合患者實際需求的針對性、精準性護理,保證最佳護理質量[3]。本文選取82 例肝癌介入手術治療患者,分組比較,探討圍手術期循證護理方案在肝癌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收治的82 例肝癌介入手術治療患者,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 例。納入標準[4]:①經穿刺活檢或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均為A ~B 級;③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相關標準。排除標準:①其他部位腫瘤轉移至肝臟患者;②患有免疫性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③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異常患者;④臨床資料缺失患者。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齡34 ~72 歲,平均年齡(51.48±3.85)歲;病程最短0.8 年,最長4 年,平均病程(1.94±0.42)年;肝細胞癌32 例,肝內膽管癌9 例。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齡34 ~71 歲,平均年齡(51.21±3.84)歲;病程最短0.7 年,最長4 年,平均病程(1.90±0.44)年;肝細胞癌33 例,肝內膽管癌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兩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對照組圍手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包含健康宣教、術前準備、生活指導、用藥指導、對癥護理等,指導患者掌握疾病基本知識,并發癥預防知識,了解飲食、作息等注意事項,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及時對癥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方案:(1)循證問題。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等組成,均接受循證護理理念及方法培訓,培養責任心,并接受考核,通過后參與后護理工作中。護理小組依據肝癌的疾病特征、發展規律及患者的臨床資料、檢測結果及病情變化等全面分析,分析護理問題,如患者心理問題、手術潛在風險及現存風險等,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體質差,術后并發癥風險高,如繼發性出血、肝性腦病、膽簍、胃腸道反應等,明確護理重點。(2)循證支持。將肝癌介入手術、護理干預、并發癥作為檢索關鍵詞,通過查詢英文數據庫和中文數據庫文獻資料、相似病例等獲得證據支持,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實用性,并依據患者的護理需求及愿景,制定護理方案。(3)心理護理。耐心講解介入手術治療的優勢,列舉治療成功病例,消除其負面情緒,建立治療信心,并依據其心理特征及需求針對性疏導,引導其傾訴壓抑情緒,糾正其錯誤認知,指導其掌握全身放松、轉移注意力等自我排解方法[5]。(4)手術護理。調節手術室環境,溫度24 ~25 ℃,濕度40%~60%,嚴格控制輸液,注意輸液、沖洗液保溫及升溫毯覆蓋,保持體溫36.5 ℃左右,預防低體溫。(5)預防護理,肝癌患者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免疫功能低下,介入手術治療并發癥風險高,需加強飲食管理,術前指導患者健康飲食,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增強免疫功能,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強衛生管理,預防感染;恢復時間后早期以少糖無脂肪流質食物為主,逐漸恢復普食,部分患者可給予靜脈高營養支持;準確評估疼痛程度,依據多模式鎮痛原則管理,術后盡早活動鍛煉,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 分可展開床上活動,循序漸進,逐漸展開床周邊活動,延長活動距離及活動時間。
(1)疼痛程度:于術后1 d、3 d 及5 d 采用VAS 評價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分數越高越嚴重。(2)心理狀況:護理前、護理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SAS 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0 分為正常,≥50 分為焦慮;SAS 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3 分為正常,≥53 分為抑郁,分數越高,心理狀態越差。(3)生存質量:采用生存質量調查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評價患者生存質量,從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維度評價,負向評分條目均換算成正向評分,取粗分后換算為百分制分數,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并發癥: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含術后感染、惡心嘔吐、尿潴留、局部出血等。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1、3、5 d 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 s,分)

表1 兩組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 s,分)
注:*與同組術后1、3 d 比較,P <0.05。
組別例數術后1 d術后3 d術后5 d觀察組413.81±0.702.11±0.541.12±0.30*對照組415.75±0.863.24±0.611.57±0.39*t 11.2028.8815.856 P<0.001<0.001<0.001
護理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s,分)
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0.05。
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1 52.28±8.48 42.28±6.17 55.14±9.46 43.37±6.72對照組 41 52.15±8.60 47.34±7.21 55.22±9.36 49.79±7.51 t 0.0683.4140.0384.079 P 0.9450.0010.969<0.001組別 例數SAS
護理前,兩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維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維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0.05。
軀體功能組別 例數心理功能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1 65.64±8.48 82.06±9.47* 62.24±6.84 80.08±8.84*對照組 41 65.46±8.58 73.37±9.02* 63.11±6.94 71.42±7.48*t 0.0954.2540.5714.788 P 0.924<0.0010.569<0.001組別 例數生活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1 68.77±7.19 78.85±8.11* 66.64±6.69 79.95±7.74*對照組 41 68.25±7.22 73.34±7.36* 66.52±6.75 73.27±7.25*t 0.3263.2210.0804.033 P 0.7440.0010.935<0.001
護理后,觀察組總并發癥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2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肝癌介入手術患者并發癥率比較[n(%)]
肝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是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早期無明顯癥狀[6-8]。大多數肝癌患者伴明顯負面情緒,主要與病情嚴重、疾病知識了解不足、經濟壓力大、醫院環境陌生等相關,常規護理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但缺乏針對性,安撫效果不佳,且部分常規護理操作不夠精準,未能依據患者個性化需求展開,缺乏預見性、個性化,因此需改進護理方法,無法有效提高護理質量[9-11]。循證護理通過循證護理小組,落實遵從科學依據為基礎的護理,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及個性化優勢,適宜應用在肝癌介入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組成循證護理小組接受循證護理理念及方法培訓,小組成員需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及醫護技能,保證護理可靠落實。護理人員理解肝癌患者受到軀體位置、手術創傷、癌癥病死等因素,多伴隨明顯負面情緒,分析心理狀態與預后密切相關,在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溝通交流,保持信任的護患關系,針對性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保持良好心態[12-14]。此外重視術后康復護理,如術后禁食期間注意水分、熱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預防低血糖,改善營養狀態。記錄引流量、顏色及性質等,準確評估出血、炎癥,及時發現及處理[15]。手術后醫護人員需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預防并發癥,了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途徑及時阻斷,及時發現并發癥并盡早處理,避免影響預后,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本文結果顯示,術后1、3、5 d 觀察組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維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4.88%)低于對照組(2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采取循證護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圍手術期安全性,減少并發癥,并疏導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甄品[16]結果證實,基于循征證據的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本文結果與之一致。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方案應用在肝癌圍手術期護理中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促使患者心理、生理等全面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