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芳 袁伊旻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近年來,武漢軌道交通與城市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雖然在城市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城市改造與更新的諸多環節都出現了問題,而這些問題如不加以重視和解決,難免會對城市整體風格以及城市歷史文脈造成遺憾與創傷。而城市微更新理念,不僅能實現建筑物質層面的恢復更新,更是重塑原屬于老舊城區的場所記憶并賦予其新的活力和生機。與傳統的城市更新模式相比,微更新模式弱化了開發商與政府的作用,強調自下而上的更新機制,更為強調居民與社會的參與性。
“口袋公園”又稱袖珍公園,1963年由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師羅伯特澤恩提出,是一個開放性微空間呈現出交織的形狀,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居民服務的空間?!翱诖珗@”是一項小型基礎的服務。在城市里,小綠地、小公園、街道中心的小社區運動場所和花園都是口袋公園。將口袋公園應用于城市微更新之中,發揮其位置具有的靈活性、分布面積較小、功能多樣和對場環境要求較低等優點,其穿插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改變城市環境,同時可以解決一些人們在高密度場所中的基本游憩需求[1]??诖珗@按照區位與功能屬性的不同又可分為居住型、游憩型、商業型以及交通型等。
本研究主要針對交通型口袋公園的設計,交通型口袋公園包括道路周邊和交通站點周邊的集散空間等,常見于地鐵站旁。通常是以交通導向型為主,分布在城市道路交通十分密集的小規模綠地帶上,其在設計之初,不僅要考慮到交通疏導性,又需兼顧公眾休息、社交、集會等功能,在重要交通地段,口袋公園還承擔著城市形象構建的重要屬性[2]。
目前,關于地鐵環境空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軌道交通本身以及地鐵出入口換乘站室內設計等方面。而關于地鐵出入口廣場的景觀設計研究較少,特別是針對武漢市地鐵出入口口袋公園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通過對武漢市軌道交通地鐵站口多處口袋公園進行調研,選取武漢市2號線E出口和4號線J出口處的口袋花園作為對象,從交通流線、植物配置、服務設施等方面分析地鐵口口袋公園設計的優點與不足,為后期武漢市交通型口袋公園的設計提供參考。
2.1.1 交通流線
地鐵2號線循禮門E出口處的口袋公園位于城市地鐵1號線和2號線交匯處,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換乘點,區位交通見圖1。周邊有較多居住小區及綜合商場,地塊東側有一處老年大學及診所,日常人流量多,此處的口袋公園不僅可以為城市增添一抹新色,而且有著重要的使用與服務功能。
公園內部交通流線呈環狀,地鐵口的2個出入口可以通過外部流線相連,亦有助于人流的集散,并且停車場置于場地邊角,實現人車分流。公園的草坪曾經是又大又單調,現在變成了一片小樹林和一個梯田花圃。在一片綠色的草坪上一條蜿蜒小徑被開辟出來,以方便游客進入。疲憊的市民也可以在陽光下的長凳上休息,公園平面見圖2。

圖1 循禮門E出口口袋公園區位交通

圖2 循禮門E出口口袋公園平面圖
2.1.2 植物種植搭配
地鐵2號線循禮門E出口處的口袋公園植物配置表見表1,采用的是喬灌草相結合的種植形式,但植物色相過于單調,景觀效果單一。在靠近路邊的道路,利用混合式種植的方法,喬木以樟樹為主,灌木以紅葉石楠為主。并在紅葉石楠中間間植紅花檵木球,下層為鋪地柏,起到了除塵和隔離噪聲的作用,保證了公園內部空間的完整性,在公園內部創造了一個安靜獨立的空間,同時豐富了植物層次。在周邊建筑周圍的區域,由于建筑需要采光,植物的選擇以中低矮的灌木叢植為主。而中央樹池和休息處采用對植和孤植為主,只栽植高大喬木。
2.1.3 服務設施
在地鐵2號線循禮門E出口處的口袋公園內,服務設施以用于休息的坐凳為主。凳子的設計,考慮到場地有限的空間,沒有設置“長凳”,而是將凳子與樹池相結合,創造出適合小座位需求的“輔助座位”,“輔助座椅”以水泥磚為基礎,舒適性較差。

表1 地鐵2號線循禮門E出口口袋公園植物種植方式統計結果
2.2.1 交通流線
地鐵4號線青魚嘴J出口處的口袋公園周邊圍繞建筑工地以及建材家具市場,東南側有一處實驗小學,區位交通見圖3,公園內部交通流線呈線型,2塊綠地和帶有休憩設施的樹池嵌于硬質鋪裝場地中,給經過的人們提供了一處休息的場地,同時公園內部設有單車停放場地。

圖3 青魚嘴J出口口袋公園區位交通
地鐵4號線青魚嘴J出口口袋公園入口考慮方便不同方向使用者的出入,設置無阻攔式開放性入口,并且從入口就可看到公園內的各種景觀形態,吸引游客進入,公園平面見圖4。
2.2.2 植物搭配
地鐵4號線青魚嘴J出口處的口袋公園植物配置較為簡單,以行列式喬木為主,公園西北側面積較大的綠地中,大多為叢植式喬灌草搭配的方式,配有日本晚櫻等花色植物,豐富了植物層次。由于地塊面積較小,所以植物設計強調簡約和藝術性。選擇植物時,選擇具有高分支點的落葉喬木,以創造開放的植物景觀形式,在確保植物生長空間的同時,給予人們足夠的活動空間。

圖4 青魚嘴J出口口袋公園平面圖
2.2.3 服務設施
休閑座椅的配置基于位置是否適合人類的生理需求,其相關的風格、材料、顏色也會影響視覺的效果。表3為不同形式的坐凳在觀景和交談方面的適宜性,通過表3可以發現,長凳、內向弧形凳和環形凳在使用上均有一些不足。如,坐在長凳上,視線會與外面平行,滿足觀景需要卻不適合與人交談;內向弧形凳的設計可以將使用者的視線集中在中心,適合群體交談,但不適合觀景;環形凳在使用時由于在視覺上不同的使用者的視覺是分散的,缺乏一致性,所以也適合觀景不適合交談。
在地鐵4號線青魚嘴J出口處的口袋公園內,休息的座椅采用的是4個雙向弧形座椅。其由2個弧形組成,一個向內,一個向外,滿足人們日常的交談和觀景需求。

表2 地鐵4號線青魚嘴J出口口袋公園植物統計結果
具體見表4。

表3 園凳形式

表4 調研口袋公園優勢與劣勢簡表
交通型口袋公園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交通流線的設計,保證安全的公共交通環境。交通流線設計需要結合交通樞紐做好出入口的設置,保證公園的可達性;同時在有限的空間中重新梳理人車流線,設置固定的非機動車輛停放點,做好圍合防護的同時也應提升視覺觀賞和空間的舒適度,尤其需要考慮無障礙設計,使殘障人士也能便捷地到達公園。
交通型口袋公園應在植物造景上因地制宜,見縫插綠,挖掘公園區域文化,提升公園品味,做到“一園一特色”。在不同的活動區域種植特色植被,喬灌草結合營造出不同層次、色彩豐富的園林景觀。同時,更要注重防治污染、減少噪聲、殺菌防塵和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強化綠地效益,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區域小氣候,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綜合環境效益的最大化[3]。
交通型口袋公園的主要作用是集散和通行功能,空間組織上需要考慮動靜分區,合理劃分和配置。安靜休息區應設置避風雨的廊架、座椅等休憩設施滿足人們的短暫停留,合理布置衛生間、垃圾箱等環衛設施為市民提供方便。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周邊用地及服務人群的需要,營造滿足兒童娛樂、市民健身的活動場所,增加口袋公園的活力[4]。
城市更新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城市中交通型口袋公園的更新建設,不能僅局限于景觀和環境的翻新改造,應當更關注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傳統文化的延續、街區活力的維護以及更新的社會意義。建議將口袋公園納入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制定評價與建設指標,規范口袋公園建設,以政府為主導,激發社會公眾參與建設和管理,使口袋公園真正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