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思源 宗寧 武佳偉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 晉中 030801)
鄉村振興背景下,肉牛產業高質量已成為必然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加強良種培育與推廣。隨著2020年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雙疫情”因素的影響下,牛肉產品的消費替代功能及營養價值功效逐漸顯現,牛肉進口數量顯著增長。新時期、新形勢驅動國內肉牛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行業由“增量發展”向“增效發展”轉型需求迫切。
陽信縣隸屬山東省濱州市,位于黃河三角洲平原開發中心地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793km2,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1個鄉。這個魯北最大的回族聚居縣,目前擁有河流鎮、溫店鎮、水落坡鎮等多個肉牛養殖專業化鄉鎮。陽信縣是山東省優質肉牛主產區、黃河三角洲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是優良畜種魯西黃牛、渤海黑牛的主產區,享有“中國第一牛縣”美譽。2020年,陽信縣收購青海省藏系牛65萬余頭、藏牦牛2200余頭,銷售收入達4億元,帶動魯青兩地農牧民增收5000余萬元,為當地牧民脫貧奔小康貢獻了陽信力量。目前,有牛肉進出口資質的企業8家,有生產許可證的牛肉深加工企業270余家,日加工需求量100多條柜左右,年消耗80余萬t。陽信縣的肉牛產業已經擁有省級以上大型龍頭企業11家。年10萬頭以上肉牛屠宰生產能力位列全國縣級第1位。肉牛產業的經濟效益,更是從2015年的350億元躍升為2020年的550億元。
肉牛產業在陽信有雄厚基礎。當前這一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肉牛產業提質增效關系到全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表1 2011—2019年陽信縣、濱州市肉牛規模與牛肉產量情況及占比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是一種能分析某區域范圍內某種農產品是否存在比較優勢的方法。肉牛養殖業的發展受當地資源稟賦、政府政策、肉牛養殖的規模模式、疫病防治、品種科技水平等多因素的影響。一個地區的肉牛生產比較優勢主要分為規模比較優勢及效率比較優勢,二者又決定了當地肉牛養殖的綜合優勢指數。
3.1.1 規模優勢指數
畜產品的規模優勢與當地市場對肉類的需求、自然稟賦條件、養殖模式、政策幫扶等因素相關。陽信縣肉牛的規模優勢指數是通過陽信縣某一年的肉牛生產規模與當地大宗畜牧種類規模的比值與相同年份內濱州市同一比值的比率。該比率能直觀地體現陽信縣肉牛養殖的規模優勢指數。計算公式:
式中,SAIij表示i縣肉牛養殖業的規模優勢指數;GSij表示i縣j類畜品種的規模;GSi表示i縣養殖的全部大宗畜品種的規模數量;GSj表示濱州市j類畜品種的現有規模;GS表示濱州市全部大宗畜品種的養殖規模數量。
如果SAIij>1,則說明i縣的肉牛養殖規模在濱州市具有優勢,且優勢隨著SAIij值增大而增大;若SAIij<1,則說明i縣的肉牛養殖規模在濱州市不具有規模上的比較優勢,即處于劣勢且隨著SAIij值變小劣勢變大。
3.1.2 效率優勢指數
畜產品的效率優勢受養殖戶的飼養投入、科技含量技術水平、飼養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陽信縣肉牛的效率優勢指數是通過陽信縣某一年的牛肉產量與當地肉類總產量的比值與相同年份內濱州市同一比值的比率。該比率能直觀地體現陽信縣肉牛養殖的效率優勢指數。計算公式:
式中,EAIij表示i縣肉牛養殖業的效率優勢指數;Nij表示i縣j類畜品種的肉類產量;Ni表示i縣養殖的全部大宗畜品種的肉類產量;Nj表示濱州市j類畜產品肉類產量;N表示濱州市全部肉類產量。
如果EAIij>1,則說明i縣的肉牛效率規模在濱州市具有優勢,且優勢隨著EAIij值增大而增大;若EAIij<1,則說明i縣的肉牛效率規模在濱州市不具有規模上的比較優勢,即處于劣勢且隨著EAIij值變小劣勢變大。
3.1.3 綜合比較優勢
規模比較優勢和效率比較優勢共同決定了綜合優勢指數,其計算公式:
式中,AAIij表示i縣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SAIij表示i縣肉牛養殖業的規模優勢指數;EAIij表示i縣肉牛養殖業的效率優勢指數。
AAIij>1,說明i縣的肉牛養殖在濱州市具有優勢,且優勢隨著AAIij值增大而增大;若AAIij<1,則說明i縣的肉牛養殖在濱州市不具有規模上的比較優勢,即處于劣勢且隨著AAIij值變小劣勢變大。

表2 陽信縣肉牛養殖業比較優勢指標

圖1 陽信縣肉牛養殖業比較優勢指標走勢
3.1.4 陽信縣肉牛產業綜合優勢分析
根據表2和圖1可知,陽信縣在肉牛養殖上具有規模比較優勢、效率比較優勢及綜合比較優勢且效率比較優勢尤為明顯。陽信縣近9a規模比較優勢指數都大于1,經測算其平均值為1.7209,高于濱州市平均水平。2011—2012年、2016—2017年、2018—2019年呈下降趨勢,2018年規模比較優勢指數為2.0306達到9a最高,2012—2016年呈緩慢上升趨勢,2017—2018年呈快速上升趨勢。陽信縣規模優勢指數的上升說明陽信縣對當地自然條件利用更加充分,市場需求擴大,肉牛養殖專業化程度提高,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陽信縣在濱州市內具有效率比較優勢,經測算陽信縣近9a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AIij平均值為2.9853,變化波動相對較大,2017年為2.7337,其他年份都高于2.8000,并且2012年、2018年、2019年效率優勢指數高于3.0000。2011—2012年、2014—2015年,2017—2019年呈上升趨勢,其余年份為下降趨勢。陽信縣效率比較優勢明顯,由此可知,陽信縣養殖戶生產效率較高,投入產出比高。陽信縣肉牛養殖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ij高于2,經計算平均值為2.2648,波動與優勢指數變化相同。陽信縣肉牛養殖的綜合比較優勢在濱州市處于領先水平,并在2017—2019年優勢逐漸擴大。綜合優勢指數是科技、需求、規模模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2.1 問卷調查
本文通過李克特量表,實地發放100份調查問卷和100份網上問卷,見表3,根據因子分析法,分析影響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因素。
3.2.2 因子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的整體KMO檢驗值為0.726。Bartlett球度檢驗結果顯示,顯著性概率為0.000(P<0.01),因此,拒絕Bartlett球度檢驗的零假設,認為調查量表的效度結構好,適合做因子分析。

表4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表5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a
3.2.3 肉牛產業滿意度分析
根據表4、表5,將D5、D6、D7、D8、D9、D11命名為產品營銷因子。D2、D3、D4、D10命名為產品模式因子,D1命名為產品服務因子。雖然陽信縣肉牛產業綜合比較優勢在濱州市處于領先地位,但根據實地調研及網上問卷調查,陽信縣肉牛產業仍存在著肉牛價格偏高,品牌優勢不明顯,產業鏈不完整及缺乏銷售后的反饋機制等若干問題。
根據實地調研發現,陽信縣肉牛價格遠高于周圍縣市的肉牛價格,民眾雖然普遍反映陽信縣肉牛的產品質量好,但是也反映該縣牛肉價格偏高,與此同時,陽信肉牛產品的包裝較為普通,肉牛深加工產品的數量有限,難以帶來更高的利潤;同時,陽信縣肉牛產業品牌宣傳力度有限,不能輻射更遠的地方,品牌效應無法帶動消費收入,這導致部分農戶認為肉牛養殖的利潤并不高。
陽信縣優質肉牛從出生到可以出欄屠宰,需要1a左右的時長。另外,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肉牛出欄量下降2.1%,這樣導致供給端不能及時的供應。而且由于近2a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國內豬肉價格大幅上升,豬肉的供給與需求明顯下降,牛肉與豬肉相比,性價比更高,牛肉的替代性消費顯著增強,我國牛肉需求量開始高速上升,2020年達到了883.82萬t,人均消費量上升至6.30kg/人,由于供給端繁育時間長不能及時供應,需求端需求量又不斷的增加,導致肉牛產量供不應求;隨著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產業鏈前段和后端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糞污處理問題一直存在很大的困擾,由于市場和需求量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收儲運體系還不夠完整,還有很多環節需要技術支持,如牛糞存放不便和糞污池數量不夠,如果沒有合理及時收集處理牛糞,不僅會對下游環節造成一定影響,也會導致局部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不能形成完整的閉合產業鏈。
陽信縣肉牛行業中的多數肉牛養殖企業并沒有建立客戶反饋機制,不能及時獲取客戶對牛肉的態度,企業不能及時了解牛肉的質量。同時,沒有反饋機制,企業也不能真實了解客戶的需求,獲取用戶的喜好,這樣會減少新客戶的購買和老客戶的回購,使得牛肉銷售量下降。如果企業了解不到牛肉質量也不能獲取用戶的喜好,牛肉的銷量也可能會下降,這對產業整改也會產生一定影響,不能有效整改產業。
陽信縣應打破“重引進、輕培育”的誤區,認真分析養殖現狀,針對肉牛育種企業仍面臨散、亂、小的現狀,積極拓展肉牛養殖品種多元,不斷提高單個品種核心群規模,完善品種內各核心場規模,加強肉牛核心種源自主培育能力,減少從國外引進優質種牛精液和胚胎,并針對肉牛胚胎移植技術、活體采卵體外受精胚胎生產技術提高研發力度。陽信縣應盡快積極補齊牛良種快速擴繁的技術短板。
陽信縣可以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吸引大學生村官投身鄉村工作,保障脫貧攻堅任務的順利完成;陽信縣應通過高職院校、農廣校等平臺,不斷提升農戶的知識水平和職業實踐能力,依靠這種方式,從根本上提升農戶的內生動力;陽信縣應全面落實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引入關于肉牛糞污處理的相關技術性人才,完善肉牛產業整個環節的技術支持,解決當前技術上存在的痛點,同時相關部門做好后期檢驗工作。
通過整理收集到的客戶反饋,陽信肉牛企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從而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最終提升客戶滿意度。肉牛企業應該成立客戶意見反饋小組,并根據客戶反饋的信息進行管理,在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的前提下,自行進行配置、調整,更好地滿足企業差異性的發展戰略要求,促進陽信肉牛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