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山東華宇工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高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學生和家長對于院校環境也越來越重視,大學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是集學習、娛樂、生活、舉辦活動、參與活動、訓練于一體的場所,校園綠化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合理期望,為學生提供自然優美、舒適放松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校園里感受到歸屬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的環境綠化建設也蓬勃發展起來,校園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做好校園綠化建設工作,能夠顯著提升校園魅力,院校基于教育功能也能夠體現出自身的人文氣息和學校特色。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也逐漸加大,校園綠化建設對“三農”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院校校園景觀設計特色與自身文化特點進行研究,指出了校園綠化建設對于服務“三農”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隨著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充,高校的職能也在不斷變化,過去院校更偏重于教育方面,對外在的校園環境沒有過多要求,而現代化校園除了要滿足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對綠化建設和景觀設計進行研究。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集中在城市,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土地變得較為稀少,學校的擴招使得在校人數逐漸增多,形成了一種“人多地少”的局面,校園內部綠化面積少,缺少人工湖的規劃,校園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日常休閑的場所較少,受條件限制,學校無法舉辦大型活動和項目,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校園綠化引申到服務“三農”中的鄉村綠化問題,當前許多鄉村建設缺乏科學合理規劃,鄉村中的很多自建房布局比較隨意,將房屋建在土地旁邊,占用了土地資源,且房屋朝向和設計缺乏合理性。環保意識較差,部分空地被用作畜牧養殖,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不利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
學生和教師是學校的主體,首先可以進行校內調研,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然后再結合專家意見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校園景觀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師和學生的,因此設計者要根據學校風格和特點展開思考,在突顯學校專業特色的同時也要兼顧師生們的審美情趣。大學的學術氛圍較為自由,許多學生在課余時間喜歡坐在草地上看書、聊天、探討專業問題等,還應考慮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不同社團活動的需求,比如可以留出一片綠地作為建筑環境專業學生進行植物養殖和空氣質量監測的場所。
在進行院校綠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保護問題,促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比如,在綠化帶旁邊規劃人工湖,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在人工湖中養殖魚類,栽種荷花等綠植,這樣既能夠起到裝飾作用,又能夠促進生態平衡,延長人工湖水的保質期,使校園內部環境形成一個循環系統,能量能夠得到循環利用,達到生態多樣性的目的。
根據校園內部不同的區域位置種植不同的植物,比如在學校的圍墻上可以種植爬墻虎、牽牛花等,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學校內道路兩旁可以種一些大型喬木,營造安靜的氛圍,在主干路有長椅的地方種植一些銀杏樹,使師生能夠在秋天感受滿地金黃的別樣景致,學生們可以坐在長椅上看書聊天,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此外,還可以根據季節選擇不同的植物,比如冬季可以選擇種植常青藤、臘梅等耐寒植物,增強校園在不同季節的可觀賞性。
高校中經常會舉辦一些體育活動,可以在學生日常開展體育活動的地方種植一些生命力較強且能自我修復的植物,這樣可以避免體育運動給學生帶來的損傷。此外,還可以在體育活動區域周圍種植一些楊樹,不僅能夠抵擋風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活動所產生的噪音。
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優美的校園環境能夠使學生們享受學習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們形成主人翁意識,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加強校園綠化建設,對于學生優秀品格以及人生觀的形成都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同的高校都具有自己獨有的歷史文化,校園綠化建設往往能夠反映出學校的文化特征,突顯校園特色,起到環境育人的效果,在學習和生活中優美的環境也能夠促使師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學習之余,學生可以在校園內參與文化娛樂活動,校園環境在人際交往功能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場所。此外,校園綠化也承擔著公共職能,在大學周邊的居民可以來到校園感受人文氣息,鍛煉健身,這充分體現出了大學包容、自由的精神,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高校中人員數量密集,加強校園綠化建設,能夠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校園綠化可以凈化校園空氣,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夠吸收CO2,釋放O2。校園綠化還能夠有效減小噪音污染,綠化設計可以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一方面能夠裝飾校園環境,使校園環境不再單調,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促進生態平衡的作用。
綠化設計首先要確定研究目標,對于哪一區域進行設計,根據區域內現狀以及師生們的共同意愿進行設計,并經過多方審核研究確定最終方案,具體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綠化設計思路Fig.1 Thinking of greening design
以上綠化設計基本原則也同樣適用于鄉村的規劃中,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缺乏合理、規范的綠化設計,農村街道兩旁多為居民擺放雜物使用,各地政府應開展相關研究,制定鄉村綠化建設方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在“三農”建設背景下,要以人為本,堅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鄉村環境資源,運用校園綠化設計理念服務“三農”建設。
在服務“三農”中的鄉村建設可以參考校園綠化布局設計:一是鄉村道路交通設計,二是鄉村綠化設計,三是鄉村自建房區域規范統一設計。上述問題同樣適用鄉村綠化設計思路,在鄉村規劃中首先要了解鄉村的整體面貌,然后開展實地調研,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征詢相關專家的意見進行科學的鄉村規劃設計。鄉村地區地域廣闊,人口也相對較多,在“三農”問題中要以人為本,應在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新農村建設,創建和諧的宜居家園。
校園綠化建設是一項重要工作,高校應努力建設好校園綠化景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生態平衡,并積極發揮環境綠化建設對高校發展和服務“三農”問題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