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城

摘 要:普惠金融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受到很大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目光集中在普惠金融緩解貧困狀況的方法上。本文采用的概念是為所有的農村貧困家庭、低收入者以及鄉鎮微小型企業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通過安徽省各市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差距和普惠金融發展實證分析對貧困狀況的減緩。特別是像安徽省這樣相對而言經濟發展較弱的地區更是解決貧困問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這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在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扶貧政策的影響正在日益減小,通過資金循環運營、金融企業為載體以及十分重要的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相關原則去解決貧困問題的普惠金融就十分的令人矚目。此時如何正確的利用普惠金融的相關功能就非常值得去探究。
關鍵詞:普惠金融;減貧效應;金融發展
一、引言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一直以來也十分關注普惠金融的發展狀況,2016年國務院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做出了整體規劃和思路,隨后安徽省就其中的從多方面為市場提供服務等方面也做成了很多工作,用以提高安徽省的金融服務普及率。關于普惠金融的研究大多數都是在全國的基礎上,對于其他區域性的研究相對較少,這樣相對宏觀的研究就無法滿足安徽省更加具體的需求。本文將順應安徽省對于金融發展的需求,就安徽省具體的狀況為依據,研究安徽各地普惠金融的發展,為解決安徽省區域發展不平衡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參考。
二、安徽惠普金融及發展的減貧效應相關理論
普惠金融指的是在機會均等和不違反持續發展的基本下,為一些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但是并不是代表普惠金融是無條件提供服務,其本質是為了消除貧困,讓社會和人民真正的擺脫貧困。
貧困的概念是指人們在精神或者物質生活上的缺乏。在本文中主要討論物質生活上的貧困。貧困線是指在現在的社會發展程度中,人們為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所必需的最低支出,這就是貧困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的貧困標準。世界銀行在2005年宣布,國際貧困標準調整為1.9美元,比原本的1.25美元多出0.65美元。
三、普惠金融的減貧途徑
通過資料收集,可將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大致分為直接途徑和間接途徑兩種。直接途徑是通過信貸、儲蓄渠道向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幫助其擺脫貧困;間接途徑是通過經。
(一)普惠金融影響減貧效應的直接途徑
普惠金融的出現使得基礎薄弱,融資困難和融資貴等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同時也拓寬了信貸渠道。信貸渠道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再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很大程度的去解決了一定的就業問題。更種重要的是能很大程度上幫助貧困人口和小微企業抵御風險。
其次是儲蓄渠道,儲蓄服務作為一項重大的金融服務,不僅可為居民和小微企業的閑置資金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儲存場所,而且一般的儲蓄服務都會有一定的利息,給儲戶提供一份額外的收入,這份收入往往會吸引更多的儲戶。存儲的閑置資金具有流動性差的特點,雖然會閑置居民的消費,但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的消費選擇,減少沖動消費,對財產的合理規劃和使用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二)普惠金融影響減貧效應的間接途徑
由于金融排斥現象的存在,即使小微企業是經濟市場中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已經金融資源配置相對較高的組成部分,市場也依舊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要,甚至還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貧困人口和家庭來說,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滿足其對流動資金的需求,滿足人口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以及家庭對更長遠發展的要求。
貧困的減緩不僅僅取決于經濟增長帶來的收入增加,其中就包括了所分配的收入比例。由此可見,拒絕涓滴效應并不是一直都能發揮著良好的作用,我們實際所需要的是收入分配的狀況而不是一味的關注經濟的增長。如果經濟一味的增長,而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斷的擴大,那么經濟增長帶來的減貧效應也會失去作用,使得貧困問題更加的嚴重。包容性增長的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弱勢群體的分配,減小收入差距,實現均衡平等的發展。
四、安徽省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安徽省的普惠金融發展雖然一直都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但是還是著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金融發展與經濟不平衡、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居民金融素養有待提升、金融科技應用不充分和互聯網金融發展不充分。
由于數據收集的可得性,將金融發展化簡為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金融資產的總額與生產總值的比值。從表6我們可以看出:2009到2012年,金融資產與生產總值增長的局勢大致相同,金融相關比率大致不變。到2013-2016年,金融增長要比生產總值的增長快,金融相關比率也持續上升。2017年的生產總值增長要比金融資產總額快,FIR開始下降。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發展難以匹配,所以得出安徽普惠金融發展和安徽省的經濟發展難以協調。
五、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安徽省各地級市的普惠金融發展一直處于穩步提升的過程中,其中,合肥市、蕪湖市發展較好、較快。偏遠地區的發展較為緩慢和落后。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促進貧困減緩,同時也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收入分配進一步的促進貧困問題的減緩。普惠金融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貧困的減緩,也就是門檻特征,當經濟水平發展較低時,普惠金融會抑制社會貧困的減緩,只有當跨過門檻才能有效促進貧困的減緩和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濤,徐翔等.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16(4):67-72.
[2] 譚燕芝,彭千芮.普惠金融發展與貧困減緩:直接影響與空間溢出效應[J].當代財經,2018(3):56-67.
[3] 強國令,閆杰.基于農村視閾下的普惠金融扶貧的理論探討與思考,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