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這些經典影視作品經過二次創作后,往往更貼合當下熱點和時事,引發年輕人的共鳴和追逐。
誰也沒想到,在《紅樓夢》播出30多年后,言語犀利的“林妹妹”竟然成了“金句王”,在全網掀起了一場“林黛玉發瘋文學”的“文藝復興潮”。這一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在微博有著超1.3億閱讀量和5.6萬討論者;在抖音,#林黛玉陰陽怪氣經典語錄##林黛玉式說話##林黛玉語氣模仿#等相關話題也成為熱門,引發大批網友模仿及二創。
《紅樓夢》并非個案,《甄嬛傳》《還珠格格》等經典影視作品同樣備受網友追捧,鬼畜、魔改、重剪……這些影視作品在網友的創意剪輯下,或玩梗,或重構劇情、人物關系,煥發出蓬勃的活力。
互聯網話術快速更迭的當下,基于經典影視作品的二創視頻為何頻繁出圈,引發網絡狂歡?這些二創視頻的廣泛傳播對行業有何影響?
情感共鳴是出圈關鍵
在短視頻平臺上,“林黛玉發瘋文學”被網友應用到各種生活場景。有人模仿林黛玉的語氣懟男朋友,“哥哥要是這般態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的好,顯得我無理取鬧了些。”也有網友模仿林黛玉,調侃眼中只有寵物狗的媽媽,“這怕不是又被哪位弟弟絆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還有網友以此來吐槽領導,“你瞧,又開始畫大餅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斷腸去了。”
《紅樓夢》《甄嬛傳》等經典老劇也成為很多博主、UP主的創作源泉。比如,圍繞林黛玉命名的“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隱棲遲”“林丫頭的白玉簪”等UP主專注鉆研《紅樓夢》,比起劇情,她們更關注林黛玉這一角色的個性特點,包括表達風格、神態變化、動作特點等,創作出“林黛玉懟人合集”“林黛玉在劇里笑了90多次”等眾多熱門視頻。
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焦寶,也曾在朋友圈看到過學生發布的此類二創視頻。“這類視頻的主要創作者和使用者都是網生一代的年輕人。對原影視劇進行截取和改編,尤其是以戲仿、戲謔的方式進行二創,這是網生一代天然的話語表達方式。”
此類二創視頻走紅并引發狂歡,背后原因引人深思。焦寶認為,以“發瘋”為表征的這類戲謔短視頻為年輕人建構起一個巴赫金意義上的“顛倒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對現實世界的情緒宣泄得以張揚,“比如,面對疫情時代的無力感、學習工作日益內卷的無奈等。”與此同時,這類短視頻及由此衍生的表情包等,也成為年輕人在社交網絡上進行虛擬社交、趣緣社交的話語方式,因此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以經典影視作品為創作模板的二創視頻并非新鮮事物,只不過隨著短視頻崛起,此類視頻受到比過往更多的關注,出圈的概率更大,也影響到更廣闊的用戶群體。“這些二創作品出圈,首先需要倚靠一個大IP,像《紅樓夢》《甄嬛傳》,以及周星馳電影等,都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這些經典影視作品經過二次創作后,往往更貼合當下熱點和時事,引發年輕人的共鳴和追逐。此外,二創其實也是有門檻的,具有一定制作能力和創意能力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出圈。”
版權逐步走向合規
近年來,二創視頻成為流量密碼,在走紅網絡的同時,也頻頻陷入侵權爭議。2021年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將原版本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為網絡直播、短視頻的著作權保護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依據。國家網信辦修訂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加強對原創信息內容的著作權保護,防范盜版侵權行為。去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以下簡稱《細則》),對2019版《細則》進行全面修訂。新規明確,短視頻節目等不得出現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鄭寧表示,當前各類剪輯類視頻作品越來越多,深受青年喜愛。對于以“切條”“搬運”等方式將熱門影視、綜藝、體育賽事等進行片段式傳播的,容易認定為著作權侵權;對原有素材進行加工創作,形成新作品、具有一定獨創性的,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合理使用”,標準尚不明確,爭議較大。
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偉君認為,短視頻制作中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影視作品片段是否一定構成侵權,還是屬于不構成侵權的例外(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適當引用),需要個案評判,不能一概而論。但無論短視頻本身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可以構成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新的視聽作品,短視頻制作者制作并通過信息網絡傳播這樣的視頻影像,存在侵犯他人影視作品著作權的法律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二創侵權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帶,權利方對于二創的態度很復雜,也曾出現一些影視二創侵權的烏龍事件。比如,2022年2月9日晚,抖音官方發出一則聲明,否認侵權《長津湖》。聲明稱,所謂侵權內容,實際是《長津湖》制片方博納影業與抖音官方宣傳合作的一部分。
丁道師表示,其實很多平臺或者版權方是希望網友廣泛制作并幫作品擴大影響力的,不過前提是先得到授權,“業界反對的不是二次創作,而是未經授權的二次創作。但創作者自身去申請授權的難度很大,因此需要平臺積極推進授權事宜。”丁道師曾在《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出臺后,撰寫文章建議版權方代表(各大影視公司、優愛騰等)與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方簽訂協議,列出許可名單,公開獲得授權。“被抖音、快手、B站等認可的博主或作者,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進行二次創作,這才是行業發展正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劇協會副會長劉家成提交了《關于加大短視頻侵權懲治力度和創新授權機制的提案》,建議要在“先授權后使用”的基本原則下,建立短視頻二次創作授權機制,從而達到平衡各方利益,保護精品創作,最終實現文化繁榮的目的。
3月17日,抖音宣布與搜狐達成合作,獲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的二創授權,包括《法醫秦明》《匆匆那年》《逆光中告白》等優秀作品。抖音平臺和用戶可對這些影視作品進行5分鐘之內的剪輯、編排或改編。未來雙方還將在新劇宣傳推廣上,繼續開展創意營銷或視頻征集等合作。
樂視視頻也與快手達成類似合作。樂視視頻授權快手部分獨播劇版權供短視頻二創作者創意剪輯,同時樂視視頻在快手開通小程序,用戶可在快手平臺的樂視視頻小程序觀看樂視版權影視作品。
丁道師認為,抖音和搜狐視頻、快手和樂視視頻開了個好頭,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短視頻平臺和長視頻/版權方親密合作的案例,“二創將逐步走向合規,成為視頻、影視產業發展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利弊共存? 需規范引導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二創視頻似乎可以形成熱量反應堆,對影視作品起到“加熱”效果。很多短視頻的“自來水式宣傳”不斷擴大著作品影響力,激發了大眾觀賞原作的興趣,甚至促使觀眾二刷、三刷。云合數據顯示,《甄嬛傳》位于電視劇霸屏榜第七位。很多網友自稱是《甄嬛傳》的十級學者,每次看劇都能有新發現,比如,給華妃抬轎的人撞臉汪蘇瀧、甄嬛的眼睛里有打光板。
靈河文化創始人、CEO白一驄認為,對影視內容純粹搬運、切條的短視頻,屬于明顯的侵權行為。但也有些二創視頻被證明對影視宣發推廣作用顯著。很多作品通過短視頻營銷出圈,實現了從短視頻向長視頻的成功導流或者長尾傳播,甚至連平臺及影視作品片方也會在短視頻平臺上做宣發。
比如,騰訊視頻的官方公眾號“創作號店小二”曾推出2022年“好片征集令”活動,以200萬元現金鼓勵優質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的短視頻創作。愛奇藝也曾發起“人世間共剪百態人生”短視頻二創活動,邀請超500位優秀影視創作者對《人世間》進行創意剪輯,覆蓋影視、生活、手工、旅游、搞笑、美食、音樂7個方向。創作者可以通過此次活動,分享對《人世間》的觀后感悟和自己的“百態人生”,并有機會獲得現金獎勵。
丁道師以《牧馬人》二創視頻為例,稱這部1982年上映的老電影本來“已被很多人遺忘”,就是因為各種維度的二創解讀,它才獲得很多當代年輕人的關注,重新煥發生機。不過,某些二創視頻的廣泛傳播也存在弊端,“比如,一些角色本來是很正面的形象,但是經過二創之后,可能會產生扭曲和負面的影響,很多青少年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難以做出正確判斷。所以,二創作品的傳播也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來跟進。目前,各大視頻平臺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應該可以過濾掉一部分不適合他們觀看的內容。”
焦寶表示,二創視頻目前已形成破圈傳播,逐漸被更多人熟知。“一方面是其話語方式與內容情境切中了當下多數人面臨的痛點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在全新的信息技術革命面前,作為年輕一代對年長者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文化反哺。隨著信息技術革命所產生的離心作用不斷增強,這種文化反哺現象不僅會越來越頻繁,而且也越來越必要。”
焦寶認為,大IP二創視頻的廣泛傳播,將直接影響年輕人對社會問題、社會文化現象的認知方式。“一方面,過度的商業化操作會消耗掉用戶的熱情和創作‘靈韻’。拋開版權等問題不論,年輕一代的表達欲與創造力應該受到保護。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如何避免年輕人的狂歡成為常態,荒誕映射現實,迷惘淪為失落,也是這類短視頻及其所呈現的文化傾向給我們的警醒。從短視頻的創作、傳播到評論,都有必要進行價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