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楊麗姜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和“一綱多本”政策的提出,各種版本的英語教材涌入教科書市場,面對各類英語教材,對教材進行評估以及選擇適合的教材非常重要。本文總結了國內外研究者一些關于教材評估的理論和標,認為我們要用發展的思維、靈活多變的手段去進行教材評價活動,為今后的英語教材的再度開發提供一些更有益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教材研究;英語教材;外語教學
一、引語
英語教材是教學實踐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它是獲取英語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語言應用技能的重要依據,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資源,《新課程標準》的載體,英語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和“一綱多本”政策的提出,各種版本的英語教材涌入教科書市場,面對各類英語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評估以及選擇適合于學生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評估對教材的優化與改進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外語教材評估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在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在高中英語教材評估這塊上的研究還不太多。鑒于高中英語教育在整個外語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本文總結了國內外研究者一些關于教材評估的理論和標準。
二、國外教材研究現狀
在19 世紀60、70年代國外開始了關于教材方面的研究,當時的英語教材評價主要集中在聽說教學法和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的教材,之后1980年左右對教學課程和教學材料的評價成為主流。Seaton(1982)曾提出了英語教材分析的十多項內容,但其評價內容過細,難以操作。Breen & Candlin(1987) 認為對教材的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要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還需重視學習的過程。Hutchinson &Waters(1987) 提出教材評價的四階段法。Sheldon(1988) 認為教材評價的方法應分為整體印象評價和定性評價。
在90年代到20世紀,國外的教材評估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和總體評價的教材評價標準(McDonough& Shaw,2003),但是他們的評價標準有些冗長,不便于操作。在專著《如何選擇教材》一書中詳細介紹了英語教材評價的方法,提出了整體印象評價和深入評價兩種方法(Cunningsworth,2002)。Tomlinson(1999) 還提出了教材要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三、國內教材研究現狀
我國對教材評價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錢瑗(1995)指出,評價者首先應根據標準列出某一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某一候選教材的特點,然后兩相對照,做出評價。周雪林(1996)在《淺談外語教學評估標準》中提出一部教材要考慮到了6個方面,需要設計一套合理的評估標準。程曉堂(2004)提出了英語教材編寫六原則,劉道義(2004)提到英語教材的編寫要符合的4個基本要求。
除了從傳統角度分析教材外,有些學者從一新的視角概念隱喻來分析教材。李碧瑤等(2015)提出了在概念隱喻的視角下對高中英語教材進行分析。
教材評價不僅要關注內部活動工具的揭示和提取,更要考慮主體在活動過程中的個人經驗和實踐特點。江梅蓮,湯海群(2018)選取30 名初中英語教師參與其中對教材內容進行綜合評價。教材的優劣在于師生是否物盡其用,師生主體是否能夠與教材發展出一種積極、動態的意義關系。教材評價研究最終指向教學改進和個體發展,而不僅是教材質量提升。
四、結語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對教材評估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教材研究一般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看法,或者是指出不出之處,然后進一步進行補充。教材評估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動態的。教材評估是不斷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材評估也是要考慮到時效性的,考慮到教材的使用對象,考慮評價教材的最終目的,下面是一些教材評價需要考慮到的:
首先,英語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評價或者選擇教材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因此,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來評價教材,所選擇的教材才能真正成為英語教學的工具,為英語教學和學習帶來作用。然后,應該考慮到教材中的語言,教材中的語言知識必須最大趨向地接近真實的生活,選擇接近學習者真實生活的話題,這不僅可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還可幫助學生減少學習上的障礙。最后,選擇好教材后,需要物能盡其所用,英語的教學不應該是圍著高考轉的,學生不能為了分數而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目的也不應該為了提高學生的高考分數,應該注意到英語教材內容對學生綜合能力,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的培養。
任何一套教材都有優缺點,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為不朽之作,教材是某個歷史時期的產物,反映特定時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們的價值取向。我們要用發展的思維、靈活多變的手段去進行教材評價活動,對教材進行科學、系統、全面地評價,為今后的英語教材的再度開發提供一些更有益的意見及建議。
參考文獻:
[1]Breen, M.& Candlin,C. Which materials? A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guide. In Sheldon, L. E. (Ed.).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ELT Documents 126 [C]. London:MEP/The British Council,1987:13-28.
[2]Cunningsworth,A. 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2.
[3]Hutchinson,T. & 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McDonough,J& Shaw,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 Second Edition)[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5]Seaton,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M].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
[6]Tomlinson, B.Developing criteria for materials evaluation[J]. IATEFL Issues, 1999,147: 10-13.
[7]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86-92.
[8]江梅蓮,湯海群. 基于實踐思維的初中英語教材評價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107.
[9]李碧瑤,陳俊達,張士東.概念隱喻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教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12).
[10]劉道義.淺議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12):14-15.
[11]錢瑗.介紹一份教材評估一覽表[J].外語界,1995,(1):17-19.
[12]周雪林.淺談外語教材評估標準[J].外語界,1996,(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