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詩瑤
摘 要:重復作為符號的一般品質,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文化之本發揮著建構意義世界的作用。在舞蹈文本的展示中、舞蹈文本的形成過程中,重復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舞蹈創作中的重復并不是一種單一無變化的重復,而是意味著每一次的重復,都標志著新的意義的產生。現代舞蹈創作中的重復展開了一定的解讀,分析了舞蹈創作中重復的意義。
關鍵詞:舞蹈創作;重復表現形式;運用及意義
人類在產生舞蹈在之初,會將自己的無意識動作賦予一定的意義,并對舞蹈動作進行進一步整合,進而形成相應的舞蹈文本,而這時的舞蹈已經可以完整地表達某種意義。新形成的舞蹈文本會被人們進行不斷地重復和再創造。在這種情況下,舞蹈動作的形式感也越來越規范,其象征義也越來越富厚。
一、舞蹈創作中重復理論的現代解讀
在近代西方思想史的發展歷程中,重復作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一直貫穿其中很多思想家都對這一關鍵詞展開了充分的論述,如尼采、黑格爾、弗洛伊德等等[1]。在這些大師的研究中,重復完全被當成是敘事作品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由此可見,重復可以讓敘事作品更加貼切地進行表意。米勒直接將重復理論跟小說聯系在一起,認為長篇小說一類的文學作品,不管其內容面對的是哪一類讀者群體,對其內容的解讀,必須要通過重復來完成作品的鑒定。并且,米勒還認為,不僅在小說文本中會體現重復現象,在小說以外的領域,同樣要用到重復現象。
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德勒茲的重復理論,德勒茲一直強調重復并非一般性,必須要將其與簡單的機械重復區分開來。對不可替換的事物進行重復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復[2]。因此,在德勒茲看來,必須要完全摒棄其他學者提出的“替換”說法。而舞蹈創作中的重復更多的是指一種有創意性的藝術再創造,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通過反復處理增強作品的生命力和創新力。
創作一部舞蹈作品需要經過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創作者要對作品進行不斷修改和打磨,并對作品進行不斷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編舞者勇于嘗試新的創作思路。要有更多的新嘗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這就是德勒茲式的重復。在打磨作品的過程中,舞蹈創作者必須不斷審視自己的作品,用檢驗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不斷改進,做出有針對性地調整,讓每一個動作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同時要能保證動作發生以后能有效引發觀者的情感,讓動作能最大程度地解釋舞蹈意義。而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編舞者要進行不斷的自我突破,重新整理自己的創作思路,從而有效突破前人的編舞技法,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對作品的創新[3]。
重復的意義在于通過嘗試完成對作品內容以及形式的創新。克爾凱郭爾認為,重復有較強的創新品質,原因在于,任何重復行為都是在基于前一種行為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發生過的,所以他認為,創新品質是重復最重要的本質特點。而內涵豐富的舞蹈作品必須具備較強的內在生命力,因此這類高品質的作品創作者反對無意義的生產,他們追求豐富的舞蹈表現形式,反對傳統,尤其反對雷同化的沿襲,追求豐富的藝術樣式。因此,我們可以說,高品質的藝術作品永遠都是面向未來的,其不會滿足于現狀,更不會停留在記憶的表面,而是在不斷更新生命力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內容愈加豐厚。
二、舞蹈創作中重復的意義
在我國,很多民族都有屬于本民族的特有的舞蹈形式。從這一點來看,舞蹈是以一種文化象征符號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某一族群的身份[4]。如我國少數民族中的傣族的孔雀舞、土家族的擺手舞、塔吉克族的鷹舞等等,這些獨特的舞蹈形式代表了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征符號。而這些不同民族的舞蹈是如何形成各自的體系,并代表著自己的獨特文化的?傳承主體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將獨特的舞蹈傳承至今的?不同的舞蹈在被主體傳承的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變化?要想了解舞蹈的成因和演變規律,我們就必須對以上疑問進行深入探討。
地球上的生物發展規律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同理,文化的發展也是按照這一法則延續至今的,舞蹈藝術更是如此。傳承至今的舞蹈藝術有很多都是這一舞蹈承載著某個民族的共同文化,即具備較強的歷史特色,因此成為了本族人生活、生產、繁衍、娛樂等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舞蹈藝術也正是因為可以承載一定的人類文化,才使得傳承主體會不斷地對其進行重復累積活動。而不斷的重復活動可以讓人們重溫祖輩遺留的豐富的活太文化遺產,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另外,通過舞蹈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這也是舞蹈藝術傳承至今的最關鍵的因素。當然大部分舞蹈的發生都只是某個民族用以表達思想和情感而慢慢升級而成的,其本身并無其他含義。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本民族的民眾會對某一舞蹈進行不斷地重復,并且會進行集體性重復,而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得人們對舞蹈的重要性意識也有了不斷地強化。而經過代代相傳,整個民族就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從而慢慢發展成為整個民族的象征。
在我國古代南方的少數民族,民眾將銅鼓視為一種神器,認為其象征著財富和權利。因此,銅鼓在當時的南方少數民族民眾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一種樂器[5]。他們在各種祭祀活動中,會對銅鼓進行不同形式的擊打,原因在于他們認為跳銅鼓舞能夠接通神明,因此會在祭祀活動中敲銅鼓、跳銅鼓舞,希望通過這種形式達到娛神的效果。直到現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區縣仍然有跳銅鼓舞的習俗,當地人認為,跳銅鼓舞可以驅散疾病,認為銅鼓舞是一種吉祥之物,敲擊銅鼓產生的聲音更是一種勝利之樂。因此,成為當地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內容組成部分。而現在,人們對銅鼓舞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并將其搬到了現實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銅鼓舞由用來祭祀神明演變為一種娛樂形式,成為了一種民間舞蹈。但仍然保有一定的莊嚴肅穆感,少部分被應用在喪葬活動中。而這種舞蹈一直流傳到現在,并且已經成為了,當地少數民族的一種代表性的象征物,其形成的過程就是重復的過程。
之所以很多舞蹈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舞蹈,已經與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之間產生了,一種較深的聯結,蘊藏著整個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涵,通過研究舞蹈就可以了解這個民族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而這些民族舞蹈的利益的形成,就是傳承者進行重復積累行為的結果。由此可見,舞蹈經過一個民族性的集體的重復使用,并得到不斷的創新,經過長期的積累,就會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族象征符號。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說,重復是舞蹈藝術界的一種十分重要的,也是一種最為基本的建構方式。重復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更是必不可少。從舞蹈創作這一層面來講,重復更是舞蹈符號的一般品質。在舞蹈創作中,重復的功能,更多的體現在解釋舞蹈的意義這一方面,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編舞技法而發揮舞蹈創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昆山.重復漸變表現手法在舞蹈創作中的運用探究[J].內江科技,2021,4209:138-139+153.
[2]王玉.重復漸變在敘事舞蹈創作中的運用研究[J].藝術教育,2020,07:88-91.
[3]袁杰雄.重復:舞蹈意義世界的基本構建方式[J].齊魯藝苑,2019,05:30-38.
[4]王曉雪.基于“舞蹈藝技九”的阿吉拉姆戲劇舞蹈重復現象解讀[J].戲劇之家,2020,02:3-5+13.
[5]馮百躍.論舞蹈訓練方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9,0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