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李小芳 閆晴
摘 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脫貧攻堅作為美麗中國建設必不可少的一環,能夠推動廣大鄉村發展,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脫貧攻堅在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成功經驗,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廣東省雙廟集鎮為例,對所選地區鄉村建設的建設現狀、現存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出路進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雙廟集鎮脫貧攻堅的動力,探索脫貧攻堅的共性與個性,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的基本路徑,推動脫貧攻堅的總體進程。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村;農業
一、前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實現長效脫貧,走向共同富裕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從廣大鄉村的現狀出發,探究出適用于我國脫貧攻堅的有效路徑,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脫貧攻堅是一項惠及廣大群眾的重要工程,需要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及部署。現階段,預期于2020年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在無數人的努力和奮斗已經圓滿完成,并取得了扶貧事業上的碩果。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鄉村發展的重要戰略,已然被時代賦予穩固精準扶貧成果的重任,而脫貧攻堅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因此破除脫貧攻堅中的障礙,確保脫貧攻堅順利進行并推動鄉村發展,對于提升我國鄉村居民生活水平,促進我國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雙廟集鎮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建設碎片化
在實地觀察中,容易發現雙廟集鎮內部分地區的鄉村建設存在同質化、碎片化、空洞化的問題。一方面,鄉村建設在參考試點村經驗時,容易照搬照套,陷入誤區,將借鑒成功經驗理解為復現成功的樣本。另一方面,在鄉村建設中還存在碎片化問題,部分鄉村建設規劃集中于某些村落,基礎設施、生活設施等都優于其他村落,導致鄉村建設不連片,人居環境整治效果不夠明顯。最后,鄉村建設還存在空洞化傾向,部分規劃建設只注重資源利用,而忽略了文化的傳承。這些問題導致鄉村建設難成體系,難以發揮最大效用。
(二)村內民眾參與度較低
在雙廟集鎮部分地區的鄉村建設中,普遍存在村民參與不足的問題。鄉村建設的規劃從設計到落實的整個過程中,村民對如何規劃、如何建設、建設時長等問題不太了解。盡管脫貧攻堅離不開政府的統攬全局,特別是在加強基礎建設方面,政府部門強大的執行力可以加快各項工程的進度,但在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創建方面,還需要參考村民意見,主動與村民溝通。脫貧攻堅的目的是惠民利民,因此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以村民為核心,推動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三)村內產業知名度較低
雙廟集脫貧攻堅的產業發展方面,品牌知名度低的問題一直制約著本地鄉村產業的發展。例如,在雙廟集鎮內,花卉產業中的蘭花產業以及水果產業中的楊梅、枇杷等產業知名度較好,但在雙廟集鎮外知名度顯然不如其他地方。在產業品牌建設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許多產業并沒有特定的品牌名稱,或者品牌打造與知名度不匹配。導致鄉村產業發展艱難,產業經濟趨勢長期低迷。
(四)監督管護機制缺失
在鄉村建設中還存在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即監督管護機制問題。在雙廟集鎮脫貧攻堅過程中,部分村居項目完成之后如果出現設施的損壞,村民找不到報修渠道,也不知道是什么部門負責村內道路設施的維修,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督管護機制缺失的問題。成熟的監督管護機制,應當在建設過程中發揮監督作用,在建設完成后承擔管護責任。在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實踐過程中,雙廟集鎮部分地區的監督管護機制未及時發揮作用。不僅在建設過程監督不到位,在建設后期的管護工作中,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雙廟集鎮脫貧攻堅現存問題的原因
(一)鄉村建設規劃缺乏系統性
規劃是實施建設的前提與基礎,建設規劃決定了實際建設的方向。鄉村建設規劃如果缺乏連續性以及系統性,就容易導致碎片化、同質化問題。在鄉村建設,特別是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中應當借鑒成功經驗,而不是照搬照套。在鄉村建設規劃中注重建設規劃的連續性,為后續的鄉村建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應注意建設規劃的系統性,把握鄉村建設的脈絡,科學制定規劃編制、建設方案,有步驟、漸進的推進規劃有序實施。
(二)村民參與建設渠道狹窄
阻礙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主要因素是渠道狹窄,一是指參與渠道,二是指信息獲取渠道。參與渠道中,相對于城市建設中的聽證會、商討會等形式,鄉村建設中由于人員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往往會略過這一步驟。而在信息獲取渠道中,較為普遍的就是在宣傳上張貼建設規劃設計圖,村民獲取的信息十分有限。還有一個影響村民參與的因素是民眾參與意識不強,對于大部分村民來說,脫貧攻堅主要是政府部門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因此對于鄉村建設的具體事項普遍表現出不關心或者被動。
(三)鄉村產業宣傳不到位
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品牌宣傳,缺少宣傳的產業品牌難以打開銷路。新興的鄉村產業不僅需要資金支持、技術支持,還需要以多種形式的宣傳來吸引消費群體,才能夯實鄉村產業基礎,為鄉村特色產業升級提供足夠的支撐。產業宣傳工作是否到位,決定了產業的長遠發展和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宣傳不僅能夠促進產業發展,提高產品知名度,還能吸引產業投資,帶動村民就業,依托產業優勢,推動鄉村整體的經濟發展。
四、鄉村振興視角下脫貧攻堅的對策及建議
(一)實地考察,挖掘鄉村特色
解決問題需要從實際出發。鑒于雙廟集鎮現有的特色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狀況,應當通過實地考察,群眾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鄉村的真實狀況。尊重各地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傳統以及不同的發展情況,充分挖掘鄉村特色,防止鄉村建設同質化問題的出現。同時應在挖掘特色的基礎上注重鄉村建設的文化內核,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夯實鄉村文化根基。對于一些存在古建筑、古文物以及稀有動植物的鄉村,應當予以保護和宣傳。根據復合生態系統理論,鄉村建設應當在保護鄉村生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一些特色資源,補齊雙廟集鎮鄉村經濟發展短板的同時保障鄉村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合理規劃,制定考核標準
合理的規劃是計劃成功的前提,脫貧攻堅這項涉及廣大鄉村的重大工程,在規劃部署方面更應慎重。建設規劃應當依據雙廟集鎮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科學制定,審慎部署。具體實施計劃的每一步都應是初步經過理論與實踐檢驗通過的。同時,在雙廟集鎮鄉村建設規劃中還應注重系統性和連續性,與其他鄉村政策共同作用,將脫貧攻堅提升到更高層次。在考核標準制定方面,應當盡可能明確詳細,還應明晰各主體責任權限,將各個階段的建設任務落實到各個部門,避免出現遇事互相推諉的情況。考核標準還應針對驗收階段進行制定,量化脫貧攻堅各項內容評價標準,確定評價主體以及評估方法。
(三)加大財政投入,培育優勢產業
政府的財政支出一直都是各地脫貧攻堅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雙廟集鎮政府應當加大對本市脫貧攻堅的資金投入以及財政支出比例。充足的資金可以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更好地激發鄉村經濟的發展活力。除了加大財政投入之外,政府還應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和培育鄉村優勢產業,一方面,根據鄉村優勢或特色資源制定產業發展的基本路線和目標規劃,另一方面,為鄉村發展優勢產業提供技術指導以及優惠政策。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四)重視村民參與,拓寬參與渠道
脫貧攻堅最終目的是服務村內民眾,村民作為建設主體之一,應當參與到建設當中來。雙廟集鎮鄉村地域廣闊,農村人口眾多,一方面需要重視村民參與,發展壯大村民組織,調動村民群體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宣傳等方式推動村民提升自身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需要拓寬村民參與脫貧攻堅的渠道,提供多樣化的信息獲取方式。要確保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以及監督權。充分尊重村民的建議或者意見,提高村民對村內建設的滿意度,進一步體現脫貧攻堅的基本目標,加快推進本市鄉村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 劉彥隨,周揚.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挑戰與對策[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5,32(02):97-105.
[2] 楊園爭.鄉村振興視角下美麗鄉村建設的困境與突圍——以H省為例[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03):137-144.
[3] 陳秋紅. 美麗鄉村建設的困境擺脫:三省例證[J].改革,2017(11):100-113.
[4] 黃偉瓊.老區連溪村的蛻變 田園披錦繡 山村換新顏[J].源流,2019(07):32-33.
課題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2110378127) 項目研究成果所有權歸屬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