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為推動新一屆鎮(街道)、村(社區)班子“上馬就干”“馬上就辦”,宜城市在全市234個村(社區)全面開展“三訪三問三亮三促”活動,檢驗督促基層干部履職踐諾,帶領廣大黨員摸清找準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掀起“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比追趕超熱潮。
三訪知民情,架起“連心橋”。以訪為紐帶,組織鎮(街道)、村(社區)干部、駐村工作隊和無職黨員,訪致富能人、鄉賢達人;訪老黨員、老干部;訪困難戶、信訪戶,走百家門,聽百家音。備好訪前課。做到“四明確四具體”,明確訪問對象,具體到戶;明確訪問主體,具體到人;明確訪問時間,具體到天;明確訪問內容,具體到條。開辟多條線。采取下發一封信、入戶見面、電話溝通、微信加群、廣場聊天、年關訪親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與群眾真訪實訪。精準點對點。向有想法、有思路、有點子的產業大戶、鄉賢能人多訪取真經;對困難群體、關愛對象常訪送溫暖;對承諾領辦的民生實事回訪問評價。
三問尋良方,打通“中梗阻”。立足真訪真問,以問為“鑰匙”,解放發展思路,解鎖發展困境,解開群眾心結。問發展之策。圍繞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區位優勢、發展規劃等,向本鄉本土的產業大戶、致富能人、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找出路,取真經。問治理之道。圍繞鄉風民俗、基層治理,向鄉賢、老干部、老黨員虛心問、誠懇問,請他們把脈鄉村治理短板弱項,開出推進基層治理的“小處方”。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吸收采納村規民約、民風民俗等各類意見建議1182條。問群眾之需。圍繞群眾所需、所急、所盼,立足于解決群眾的“小困難、小訴求、小隱患、小矛盾、小心愿”等“五小”問題,以群眾衣食住行、上學就醫等息息相關的生活需求為切口“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三亮展作風,吹響“集結號”。基層黨員干部亮承諾、亮行動、亮業績,既各負其責,分兵把口,又聯動聯通、協同作戰,展新風、硬作風。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開辦“三訪三問三亮三促”訪談欄目,鎮、村(社區)兩級書記既當指揮員又當施工員,帶頭訪、帶頭問、帶頭亮承諾。基層干部緊緊跟上。作為活動主體,村(社區)兩委干部主動到最偏遠群眾家中結親戚、拉家常,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民生需求,自己能解決的主動領辦、快辦速辦,不能解決的向上匯報,與下溝通,細化“任務分解表”,制定“落實路線圖”。無職黨員不甘落后。組織動員5000多名有一技之長的無職黨員與待業群眾、低收入家庭、農村低保戶結成幫扶對子,精準對接,協調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
三促樹新風,描繪新藍圖。訪出魚水情、問出使命感、亮出擔當力,促產業興旺、治理有效、黨群和諧,打造一批黨建紅村、產業強村、文明新村。發展一批產業。充分吸收群眾意見建議,舉辦“金點子”大賽,結合區位、資源、產業、生態等特色和優勢,選準主導產業,確定發展路徑。提升治理效能。把意見建議轉化為務實舉措,把群眾合理訴求轉化為實事好事,活動開展以來,各地打通斷頭路300多公里,解決各類小困難、小訴求、小隱患、小矛盾、小心愿1115條,把“不能辦”變成“能辦成”,“辦不了”變成“辦得好”。融洽黨群關系。全市基層黨員干部變“來辦事”為“去幫親”,變“等進門”為“進家門”,通過俯下身子、走進村子、深入院子,轉作風、優服務,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