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組宣

2021年以來,鄖西縣緊緊圍繞“建設村支書先進典型引領高地”目標定位,大力實施“紅色頭雁”培育、“黨支部書記學院”建設、“紅色基因”傳承三大工程,著力培育精神引領型、善抓機遇型、能人鄉賢型、敬業職守型、墩苗成長型等“五型”優秀村支書。
培育“紅色頭雁”,凝聚組織振興動力。創新培育方式方法,探索實施“四個跟蹤培養”模式,即把優秀青年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青年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把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培養成先進典型。著力培育符合鄖西實際和村支書成長規律的“五型”優秀村支書,先后培養出魏登殿、劉廷洲、翁新強等一批村支書典型。堅持“黨管換屆”原則,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眼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大局,逐鄉鎮、逐村研判意向人選和風險點,落實“堅持高線選人、把牢底線要求、對照下線調整”的要求,嚴格按照“雙好雙強”標準選拔村支書。充分挖掘村支書先進典型事跡,為每個人物典型攝制1部電視專題片和1部講黨課視頻。2020年,《大山的脊梁》等電教片被推薦到中組部參評,《盧從信的田園夢》獲得全省優秀作品獎。
打造“書記學院”,激發人才振興活力。建優培訓陣地,充分挖掘全縣紅色遺跡遺址、鄉村振興示范村等特色資源,將關防鄉二天門、丁家坪片區打造為全省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把縣委黨校坎子山分校、澗池鄉下營村電商扶貧教學點打造成省級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和現場教學點,依此規劃了一批精品教學路線,開發了一批具有鄖西地方特色的教材課程。樹立面向基層、關注一線的人才導向,從村“兩委”干部中擇優錄用5名鄉鎮公務員;結合鄉鎮領導班子換屆,4名優秀村支書通過“五方面人員”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全面落實省委組織部強化村級經費保障要求,全力保障村干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有效激發了村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熱情。持續實施后備干部培養工程,換屆后為每個村(社區)至少選配1名高素質后備干部,由縣級財政比照副職落實待遇。實施干部學歷提升計劃,對新進村(社區)“兩委”班子的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干部,在兩年半內分類實施學歷提升計劃。
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振興內力。創建“一紅一綠”黨建示范帶,以當地紅色資源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建設項目為主線,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建成12個紅色驛站,為周邊縣市開展培訓提供紅色教育平臺載體;以景陽鄉、六郎鄉等漢江沿線鄉鎮為主體,創建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示范帶,深化拓展“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黨建示范區建設。把城關鎮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多個紅色資源納入黨性教學點規劃,建成全縣村支書黨性教育的“紅色熔爐”。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村干部年度培訓計劃,對全縣村支書、駐村第一書記進行集中輪訓,并大力開展相關系列活動,組織先進典型帶頭到一線及群眾身邊講黨課。深入挖掘王家坪等紅色村的內涵和價值,擦亮紅色文化品牌,推動紅色價值轉化,吸引10萬余黨員干部前來參觀學習。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建設機遇,深入挖掘《什么是紅軍》傳單的黨史故事,《一張紅軍傳單》黨史學習教育視頻成功入選“全國優秀公益廣告作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