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區志宏 梁佳欣
自2020年7月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江門市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認真履行國家立法“直通車”的職責,不斷豐富工作網絡和聯系形式,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讓“國字號”的立法“直通車”實現扎實起步、穩步前行。目前,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完成38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工作,上報意見建議490條,有61條被采納,是第二批全國基層立法聯系點中第一個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制工作簡報》刊發工作經驗的聯系點。
“棠叔,又來收集意見啦?”在江門市江海區江翠社區,77歲的麥棠是居民熟識的熱心人。擔任社區首批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以來,他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確立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不久,就接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任務──征求餐飲浪費有關立法工作意見建議。當時,麥棠和居民一起提出,建議在條款中加入鼓勵踐行“光盤行動”的相關內容:“為了激勵節約糧食,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相應費用;相反的,對踐行‘光盤行動’和自覺打包的給予折扣優惠或其他獎勵。”這條來自一線的民聲,最終被正式頒布實施的反食品浪費法采納。
“建議對信息報告員給予補貼,調動群眾參與突發事件信息收集的積極性。”“發生突發事件時,相關責任人員主動報告隱患,挽回和減輕損失的,可酌情減輕處罰,體現寬嚴相濟。”……今年2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以遠程視頻的形式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見視頻座談會,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為分會場之一參與連線座談,現場氣氛熱烈。
這樣的“云座談”正在成為新常態。此前,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還分別參與了關于醫師法(草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的視頻座談會,讓來自僑都的基層聲音打破時空界限,“直通”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作為全省首個“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運行以來受到各方關注和支持,江門市、江海區均將聯系點建設納入法治建設總體部署,作為“十四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區委書記為組長的市、區工作領導小組并將其列入議事協調機構,專門印發了《江海區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實施方案》。市人大常委會也制定了支持和推動聯系點建設的相關工作規定,經常性指導支持聯系點建設。
去年9月16日,占地5 000平方米的江海法治廣場和面積約1 200平方米的聯系點活動中心正式啟用。前來參加活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武增表示,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具有鮮明的廣東特色、僑鄉特色、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要更好地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直通車”作用,原汁原味反映基層一線實際情況,講好中國的人大故事、立法故事,把聯系點打造成為向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越性和法治建設成就的亮麗名片。
在開展立法意見征集工作中,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采用多種方法。主要有:線上政務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征求意見、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或群體意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視頻連線交流立法意見建議、對重點人物或單位進行專項走訪以及回訪、征詢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聽取立法義務收集員以及農民、社工和一線工人意見等。
為了把群眾對立法的需求“原汁原味”地反映給立法機關,讓征求意見過程成為宣傳普法、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大膽創新,把立法“大門”開到群眾“家門口”,高頻次舉行各種法律草案意見征詢、立法調研、考察活動,極大擴展了基層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深度和廣度。

2021年9月,在江海區舉行全省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交流會暨江海“法治廣場”啟用儀式

2021年11月,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草案)在江海區禮樂街道英南村召開立法意見征求座談會
“我們農戶的意見建議,可以到達全國最高立法機關,還有望被采納,非常有獲得感。”今年1月,聯系點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草案)在江海區禮樂街道英南村召開立法意見征求座談會,禮樂葡萄行業的代表鄧成暖與當地臘味行業代表、水產養殖戶等齊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立法工作貢獻接地氣、貼民心的意見建議。
扎根基層,才能讓國家立法廣泛吸收社會各界意見,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待。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目前已構建了立足江海、覆蓋江門、類型豐富、要素齊備的立法聯系工作網絡,分別在外海、禮樂、江南3個街道辦,26個區直部門,9個村(居)委會,12個人大代表聯絡站,4個商會,3個行業協會設立了共57個立法聯系單位,聘請了一批熱心社會服務、德高望重、素質較高、在社區有一定影響力的退休干部、居民代表作為社區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目前隊伍已有63人。
同時,結合江海區作為國家高新區優勢,邀請區內10家名優企業擔任立法意見義務收集企業,從企業經營、經濟發展的角度收集和反映工商界、企業職工對立法方面的意見建議;結合僑都特色,與市僑聯、市僑商總會、海外僑團組織建立聯絡機制,擴大基層立法工作對僑胞群體的覆蓋面;與江門律師協會、市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邀請五邑大學地方立法研究院專業團隊協助開展工作,增強意見建議的專業性。
2021年,在反食品浪費法、醫師法、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等草案意見征集過程中,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通過線上互動、專題座談、一對一走訪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注意將草案的“法言法語”轉換成“百姓語言”,積極引導群眾參與討論,確保在征集到“原汁原味”意見建議的同時,增強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比如,認真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專項立法調研活動,通過群眾論壇、社區議事會等多種形式,群眾在參與立法的過程中也了解了法律草案的精神和重要條款內容,有效增強了群眾反對餐飲浪費的自覺性和法制意識。
2021年11月,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成為首批“江門人大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除立法聯系工作之外,被賦予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江門落地生根、結出碩果的重要使命。
圍繞打造“四個典范”(即: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典范,踐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典范,接地氣、聚民智、全過程民主立法的典范,釋法明理、崇德尚法的典范)的長遠目標,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將以此為契機,不斷以基層實踐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活動中心和江海法治廣場啟用以來,已多次開展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普法宣傳等活動。今年上半年,聯系點活動中心將完成二期工程建設,新增200多平方米的區域作為代表中心聯絡站,為五級人大代表提供交流和履職的場地,成為集立法聯系、普法宣傳、人大代表履職于一體的綜合法治學習場所。
為進一步優化工作網絡,提高工作效率,聯系點將在江門市、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增設立法聯系單位和信息采集點,并推動與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聯系互動,擴大專家顧問團隊。定期舉辦培訓班,建立獎勵和退出機制,提高立法聯系單位、義務收集員和聯絡員的業務水平,保證“源頭活水”。
立足國家級高新區特點和江門“僑”特色,聯系點還將為華僑華人、港澳同胞開設法律法規意見征集“專場”,定期組織、參與涉僑座談會,利用工作網絡引導RCEP成員國企業來江門投資等,努力建設成為“以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為橋梁紐帶,向世界傳播中國民主聲音、講述中國法治故事、介紹中國發展成就的窗口”,助力“僑都賦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