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潘智勇
2021年3月,陸豐市人大常委會與陸豐市融媒體中心聯合開設開播的《監督在線》欄目,是汕尾首檔人大媒體聯合監督類時政欄目。欄目每月一期,通過媒體記者、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聯動,采用“人大代表聯絡站收集選民意見+媒體暗訪+代表訪談+監督回訪”的運行模式,探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途徑,找準人大監督與媒體監督的最佳結合點,使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社會監督有機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達到“1+1>2”的效果,努力推動“一府一委兩院”“刀刃向內”,主動聽民意、察民情、轉作風、促整改,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大小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委會逐步探索并完善了欄目運行機制,做好做實《監督在線》欄目的監督成效。
精選議題。選題是否恰當,是節目是否取得實效的關鍵。《監督在線》欄目題材選擇方面,在注重貼近市委中心工作的同時,更加注重陸豐本地社會熱點以及政府難點問題。還以全市131個人大代表聯絡站為紐帶,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把聯絡站里收到的群眾意見,及時反饋給媒體開展深度調查,綜合研判分析,才最終確定每期節目的主題。節目開播以來,有“全民行動 向‘臟亂差’宣戰”“實行垃圾分類 助力創文創衛”“關注重點項目推進 助推經濟裂變發展”“多措并舉 推進禁毒示范城市創建”“黨建引領促振興 特色產業助發展”“全力推進自然災害綜合治理 構筑百姓安全堡壘”“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力爭早日發揮效益”等10期節目對外報道,跟蹤回訪的有6期節目。同時,制作了“強化網格化管理 助創禁毒示范城市”“禁毒示范創建‘五網’調查”3期內參。

代表訪談全參與。常委會深刻認識到人大代表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也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權利的主力軍,其作用發揮如何,直接決定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質量和成效。欄目制作注重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每期節目,欄目組都會邀請人大代表實地探訪,圍繞主題,反映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合理訴求,并為民生難題出謀劃策。市人大代表鄭振豐積極參與節目錄制,在今年以“攻堅消滅撂荒地 鞏固復耕成果‘大會戰’”為主題的一期節目中,記錄了他進村入戶深入宣傳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相關政策的身影。他在節目中發出了“充分整合資源,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努力改善耕作條件,促進撂荒耕地規模經營”的呼吁,節目勾勒出了一位奮斗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的基層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據統計,至今共有40多位人大代表參與到《監督在線》,很好發揮了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
嚴把節目質量關。常委會把辦好《監督在線》欄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選題的篩選確定、節目的錄制、文稿片子的審定等各個環節都全程參與,嚴格把關。為了做好這項工作,要求每期節目所牽涉到的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節目組做好接受投訴、參加訪談、錄制節目等工作,對需要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與節目訪談的,原則上應由職能部門“一把手”親自參與;對由常委會函告督辦的事項,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在規定的時間內予以解決或答復;對欄目報道的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常委會根據欄目需要和實際情況有選擇地組織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視察。
加強跟蹤問效。作為人大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的欄目,突出特點就是監督,這是欄目所特有的“專利”。《監督在線》欄目在每期專題節目報道結束后,在限期整改到期后,由媒體再派出記者暗訪、專門制作一期跟蹤回訪的節目,跟蹤報道上期報道問題的解決情況,努力抓好監督落實這個環節,切實增強欄目信譽度;對一些涉及面廣、需要多個部門共同解決的問題,由常委會組織專項督辦檢查,跟蹤問效,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彰顯人大監督權威。去年7月7日、7月31日,《監督在線》欄目持續關注陸豐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情況,緊盯511個隱患路段的整改。欄目記者持續一個月的跟蹤報道,曝光了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問題整改慢,承諾難兌現,執行打折扣”的現象;一次次現場跟蹤曝光,力促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以更大的決心、更硬的舉措加大治理力度,全面整治交通亂象。通過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地整治、管理,陸豐市的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群眾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適感倍增。“每一次曝光出來的問題,既是給予相關部門的壓力,也是督促整改提升的動力。”陸豐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說。針對《監督在線》節目曝光了甲子自來水廠擴建工程未能實現如期通水的問題,常委會分管領導親自帶隊調研、檢查和督辦,力促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加快甲子自來水廠擴建及管網配套工程建設項目進階提速,有效解決了長期影響三甲地區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和供水保障問題。“現在,自來水嘩嘩流進家,今后再也不用為用水犯愁了。”甲子鎮元高社區居民感慨道。
常委會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一追到底”的工作作風做精做優《監督在線》欄目,持續聯動監督形成“1+1>2”的效應,助力推動解決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駕護航。
拓展了人大監督的社會影響力,增強了人大代表的履職積極性。人大的聲音不僅廣泛地通過《監督在線》欄目傳播到社會群眾中間,更是真正地發揮了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性,拓寬了人大代表的監督渠道。《監督在線》欄目為人大代表搭建舞臺,真正把代表人民的建議通過每期節目傳播出去,不僅代表了人民的呼聲,也對所監督的內容產生了輿論影響,為敦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輿論支持。去年7月,市人大代表王文宜在節目中反映,市區存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設施建設滯后,分類中轉站、分揀設施缺乏的問題。節目播出后,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拿出有效解決方案,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按照分類類別在居民社區、商業場所和其他公共場所等區域合理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站點等設施,在去年9月完成陸城1號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并投入使用,實現收集能力與收集范圍內人口數量、垃圾產生量相協調,為陸豐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以更精準的形式強監督,以更務實的舉措辦實事。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為陣地,廣泛收集民意,通過《監督在線》欄目反映人民群眾心聲,推動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去年3月,《監督在線》欄目第一期節目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征集人大代表意見,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主題,分赴陸豐各村(社區)采訪,曝光“臟亂差”現象。節目內容編輯完成后,在黃金時間段播出這篇時長13分18秒題目為《監督在線──全民行動 向“臟亂差”宣戰》的監督報道,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陸豐市委書記陳德忠簽發批示,責成限時整改。陸豐各鎮和相關部門,以推進濱海走廊示范帶建設為著力點,按照陸豐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衛生大革命,向“臟亂差”宣戰,全面徹底“三清三拆三整治”。老百姓紛紛拍手歡迎,強力點贊,對人居環境整治的滿意度飆升。通過人居環境的有效整治,濱海走廊示范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沿線景觀風情萬種,去年“五·一”期間,每天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同時,吸引企業前來投資,發展民宿,共引進項目21個,簽約資金4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