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回顧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的歷史演進,能更深刻地認識在黨的領導下人大組織制度的發展完善和人大工作的與時俱進,更加堅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自信,依法認真履職,積極擔當作為,推動新發展階段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黨領導人民建設國家政權的探索實踐中,“內務”“司法”出現在專門的國家機構名稱里,最早可追溯至黨領導人民在中央蘇區建立的國家形態的蘇維埃政權。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奠定了國家政權運行的基本規則、組織體系和權力結構。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兩次蘇維埃大會的召開以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和發展進行了初始的探索實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一是建立了層級清晰的權力機關。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最高政權機關,在閉會期間,由中央執行委員會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最高政權機關。二是建立了職能完備的行政體系。中央人民委員會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行政機關。“一蘇大會”時,中央人民委員會設有9部1局,即外交、軍事、勞動、財政、土地、教育、內務、司法、工農檢察等人民委員部和國家政治保衛局。“內務”“司法”第一次出現在黨領導建立的國家機構名稱中。三是建立了職權分明的司法體系。從中央到地方設立最高法院和省、縣、區三級裁判部的司法組織系統。其中,最高法院隸屬中央執行委員會,受其領導。這些探索實踐,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府一委兩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基本體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時內務人民委員部、司法人民委員部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兩個部門,國家權力機關設立內務司法方面的專門委員會,是改革開放后于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
1. 內務司法委員會的設立。
根據1954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民族委員會、法案委員會、預算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和其他根據需要設立的委員會。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時并未設立內務司法委員會。1988年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彭沖同志作了《關于七屆全國人大設立專門委員會和人選問題的說明》,提出“根據六屆全國人大的工作情況,經過反復研究,為了完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制度建設,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建議增設內務司法委員會”,大會通過了內務司法委組成人員名單,由習仲勛同志任主任委員。自此,內務司法委員會正式成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個專門委員會。
在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設立后,1994年6月,經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批準,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增設了內務司法辦公室。1995年10月,省委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設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1998年1月,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人選,同時撤銷原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成立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
2. 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提出“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同年3月,黨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整合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的相關職責,組建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作為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適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需要,促進國家監察工作順利開展,將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在原有工作職責基礎上,增加配合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方面的職責”。隨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設立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資料圖片)
在黨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的支持下,我省機構改革相應開展。2018年10月,黨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省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在整合相關專門委員會職責的基礎上,組建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將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2019年1月,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的決定》,內務司法委員會正式更名為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內務司法委員會的職責包括內務和司法方面的立法、監督、代表等工作,涉及執法司法、民政事務、群團組織等領域,對口聯系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國家安全、民政等司法執法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監察和司法委員會雖然由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而來,但并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涉及職責的重大調整,主要體現為職責的“增、留、轉”:一是增加了“配合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完善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的重要職責;二是保留了原司法方面的傳統職責,但也不是簡單的延續,而是要主動適應司法體制改革新要求,推動人大監督司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三是將涉及民政事務、群團組織等方面的職責移轉至新組建的社會建設委員會。
一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完善人大組織制度的具體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優化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專門委員會承擔著協助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履行憲法法律職責的重要使命,完善專門委員會設置,加強專門委員會建設,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內務司法委員會從無到有、再到更名為監察和司法委員會,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完善人大組織制度,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和完善發展的具體體現。
二是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從為適應國家法治建設需要、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而設立內務司法委員會,再到為配合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完善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而更名為監察和司法委員會,是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重要作用的有力見證。
三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發揮專門委員會作用,加強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監督,有利于保證各國家機關更好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更有效地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對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法治思想,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十一個堅持”。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等等。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牢牢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總體要求、政治方向、戰略定位、工作布局和重點任務,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于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各方面全過程,通過立法、監督、代表工作等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法治廣東。
二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對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提出了新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必然、特點優勢、實踐要求,明確提出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則、思路舉措、重點任務,為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堅持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堅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自信,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者、擁護者、捍衛者。
三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提出了新任務。《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完善監督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促進司法公正,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等等。要深刻把握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明確的一系列新任務,主動把各項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和推進,推動我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對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提出了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并視察廣東,發表了重要講話,作出了重要指示。特別是總書記寄望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廣東在全國大局中的總定位、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廣東要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必然要求我省人大工作也要走在全國前列。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系統思維和整體行動,自覺用總定位總目標統領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從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中找到工作抓手、路徑和方法,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找準履職切入點,把握工作著力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更加積極有效的擔當作為,推動我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對監察和司法方面地方立法的研究推動不足,對公安行政管理、司法行政工作以及社會治理方面有關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的立法工作研究推動不夠。二是監督工作有待改進,對如何圍繞“配合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完善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三句話職責,依法有序開展監督監察工作需要進一步研究推進;監督司法工作仍存在選題針對性不強、回應群眾關切不夠、監督剛性不足等問題。三是代表工作有待加強,對代表工作重視不夠,邀請代表參與立法、監督等工作的方式單一,深度和廣度不夠,聯系服務代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履職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履職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監督司法咨詢專家參與監督司法工作的工作機制有待完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在地方立法權限范圍內積極研究推動監察和司法方面的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一是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積極研究推進平安建設、防范風險、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立法,研究推進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快速發展而形成的相關新興領域立法。二是加強“小切口”立法。研究豐富立法形式,做到“大塊頭”與“小快靈”相結合,從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入手,通過“小切口”立法推動解決“大問題”。三是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務實有效管用和突出地方特色,不斷提高地方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真正做到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真管用。四是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支持深圳、珠海、汕頭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結合特區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勇于先行先試,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為法治實踐提供更多樣本。
一是找準監督切口。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強對產權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民營企業司法保障、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檢察公益訴訟等方面的監督。聚焦加強權利保護,加強對行政執法中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人權司法保障等方面的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聚焦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公證、仲裁、司法鑒定等方面的監督。聚焦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加強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掃黑除惡常態化、禁毒、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道路交通安全、社區矯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方面的監督。聚焦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加強對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監督,推動更好學習宣傳實施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聚焦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粵港澳司法交流協作,推動前海、橫琴兩個合作區建立完善國際商事審判、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推動當地法院、檢察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合作區建設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二是增強監督剛性。在繼續用好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報告、專題詢問、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運用質詢、特定問題調查、工作評議、類案評查、滿意度測評等方式,發揮不同監督方式的特點和優勢,增強監督剛性。探索完善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通過分級實施、委托或者聯合開展調研、執法檢查等方式,打好“組合拳”,提高人大監督工作整體實效。強化持續監督,認真做好“監督后半篇文章”,積極探索聽取和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報告并開展滿意度測評,探索審議意見清單制并督促對照清單逐項整改落實,建立跟蹤監督閉環、強化跟蹤監督剛性。
三是依法有序開展監督監察工作。堅持和加強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緊緊圍繞“三句話”職責探索開展監督監察工作。按照自上而下、依法有序的原則,重點圍繞黨中央高度重視、監察法作出明確規定、屬于人大監督職責范圍、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有充分實踐基礎的工作來選題,加強溝通協調和請示報告,嚴格依照憲法和監察法規定開展監督工作,并及時總結經驗,建立健全監督工作程序及制度規范。
四是探索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檢察監督有機統一。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檢察監督是我國法治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都是為了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要將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檢察監督既合理區別又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建立借助紀檢監察監督、檢察監督來促進提升人大監督工作質量的方式和機制,使三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推動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增強代表工作主責主業意識,扎實做好代表工作,更好發揮代表作用。一是提升聯系代表工作質量。尊重代表主體地位,增強服務代表意識,完善聯系代表工作機制,優化服務代表流程和措施,不斷提高聯系代表和聯系人民群眾的質量和水平。二是拓寬代表參與渠道。結合立法、監督、辦理代表議案建議等工作組織代表開展視察及調研活動,認真聽取代表意見建議,不斷拓寬代表參與人大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適時向代表通報工作情況,為代表依法履職提供良好服務和保障。三是辦好辦實代表議案建議。圍繞代表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抓好抓實重點督辦代表建議工作,健全代表議案建議辦前、辦中、辦結全過程聯系代表機制,不斷提高代表對辦理議案建議的滿意度。

(資料圖片)
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五個過硬”“四個忠于”的部署要求,努力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委員會專職委員比例,將更多具有法律專業背景和監察司法實踐經驗的人員吸納進來,優化人員組成,充實機構力量,不斷提升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監督司法咨詢專家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咨詢專家的參謀助手和智力支撐作用,助力提高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