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山
2021年,我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達到2846家,同比增長32.1%;全年營收618.05億元,同比增長26.3%;從業人員28486人,同比增長11.3%……
如此高的增長速度,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慶市人力資源市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條例》施行一年多來,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年10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將聽取《條例》實施情況的匯報。為此,市人大社會委牽頭組成調研組,深入市級相關部門、部分區縣、人力資源市場等開展調研,摸底數、找問題,為下一步更好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迅猛
“重慶的經濟高速發展,給人力資源服務業帶來重大機遇。”2011年,喬聰玲從上海來到我市創業,創辦了重慶杰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喬聰玲趕上了好時候,一手創辦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該公司的外派職員超過2萬人,累計幫助50余萬人(次)找到了工作。
據統計,在過去的10年時間內,我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從業機構由358家增長到了2846家,從業人員也由4402人增長到28486人,產業規模由278億元增長到618.05億元。
“以往,求職者都是通過線下或綜合類招聘網站找工作,現在借助各種網絡專場招聘,可以更快捷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崗位,與招聘單位的溝通也更順暢。”畢業于重慶移通學院的王吉鈴說,他通過市人社部門舉辦的線上招聘會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現在已是一名招聘專員,“我將利用好這個平臺,為更多求職者服務。”
“10年來,我們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扮演過多種角色,從管理員,轉變為管理員+服務員+協調員,主動問需求,上門送政策,幫助解難題,共同抗疫情,助力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健康發展。”渝中區人社局人力資源流動管理科科長謝艾伶說,在大家的不斷努力下,我市推出的“重慶英才·職等您來”網絡直播招聘、藍金領“技能興業”在線培訓等,已成為集專業化、常態化于一體的全國知名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多年來,我市以完善政策為牽引,健全法制為保障,為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快發展保駕護航。”市人力社保局局長黎勇介紹,在《條例》出臺和實施前后,我市出臺了《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實施名企培育、中小企業提質、產業創新發展、產業平臺建設、領軍人才培養、高標準市場體系六大計劃,設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資金,扶持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快發展。
2021年1月1日起,《條例》正式施行,從發展和規范兩個角度出發,既創新提出設立人力資源產業發展資金、人力資源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等舉措,又明確了加強市場執法處罰、建設誠信市場等監管措施,推動全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市人才總量接近600萬人
“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人才集聚效應也越來越強,地方性法規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就越發重要。”曾參與《條例》起草的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董事長趙云中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快速發展,與深化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分不開,更與法律法規的實施分不開。”
趙云中認為,深入貫徹法律法規,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根本之舉。多年來,我市深化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職業中介許可和其他人力資源服務備案制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快速發展。目前推行的人力資源行業準入告知承諾制,使“證照分離”進一步深化,企業只要符合條件即可當場辦證,最大限度地優化了申請程序。
“近年來,重慶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迅速,但問題也不少。《條例》的出臺和實施,對行業發展進行了規范,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趙云中說,“比如,《條例》直接推動我市建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誠信積分制,這在全國亦屬首創。通過實施‘紅藍黑三色動態分類,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經營行為運用積分增減辦法加強評價管理,促進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守法誠信經營。”
據了解,《條例》施行后,我市全力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沿著法治化軌道行穩致遠。首先是深化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印發《重慶市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積分制管理暫行辦法》,運用誠信積分增減辦法加強評價管理,構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化管理系統,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守法誠信經營。通過建立定期開展誠信服務示范機構選樹活動機制,2021年新認定誠信服務示范機構30家,示范帶動行業規范發展。同時,強化市場秩序監督。依托《條例》持續強化行業日常檢查,深入推進“勞動中介專項整治”“人力資源市場持續清理整頓”等專項行動,累計檢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000余家次,有效凈化了市場環境。
“優化聯動監督也是我們在貫徹實施《條例》時創新開展的一項監督管理活動。”黎勇介紹,我市聯合四川省,統一兩地人力資源服務許可條件,推進兩地市場從業人員資質互認,強化兩地市場監管協作。同時,依托重慶“智慧人社”綜合數據共享平臺,建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信息直報、全市收集,持續提升主管部門行業管理和跨區域監管能力。
如今,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創新活力持續激發,“近悅遠來”的良好風氣已為人才引入、人才培養營造了良好的生態土壤。
“‘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出臺,‘高精尖缺人才紛至沓來。目前,我市的人才總量已經接近600萬人。”黎勇說。
建議創新機制提升服務水平
“在求職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問題?”
“到重慶發展,你們感觸最深的事是什么?”
“企業要健康發展,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
在此次調研中,調研組不僅聽取了相關部門的匯報,還前往人力資源服務業市場、相關企業,詢問和征求了求職者和企業負責人的切身體會和意見建議。
通過走訪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形勢的影響,市場主體的經營難題有所增多,部分群體求職難度加大。
雖然《條例》的施行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全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依然面臨挑戰。如,在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方面,就有業內人士建議,在《條例》實施時,要特別關注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可以從拓展靈活就業渠道、優化自主創業環境、加大對靈活就業保障支持等方面探索實踐,讓靈活就業人員無后顧之憂。
此外,《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覆蓋城鄉和各行業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系統,完善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實現政府有關部門、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的信息共享。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職能部門需要收集、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尤其是人力資源市場點多面廣,法律關系、人員結構復雜,各職能部門關注的信息差異較大,在處理有關問題時面臨信息不全、情況不清等難題,而各職能部門共享的主要基礎信息,對專業信息還存在一定壁壘,沒有完全打通共享渠道。為此,有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人士建議,及時建立協作機制,各職能部門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建立專項協作機制,從總體、技術、服務、安全、管理五個方面統一平臺數據庫標準,打通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各個環節,實現全市層面數據協同共享,以達到 “反應快、處置準、效果好”的目的。
此外,在打擊網絡“黑中介”、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增加預算編制、提高職業介紹補貼標準等方面,需要根據《條例》的相關規定,創新機制,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助力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