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宴如
為切實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讓涉案未成年人“無痕”回歸社會,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的《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正式施行。
6月13日,重慶市巫溪縣人民法院對一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了犯罪記錄封存,并向這名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縣檢察院、縣公安局送達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這是《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施行以來,重慶發出的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
案例
重慶發出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
2017年,十六七歲的小明(化名)本著對槍械的好奇心,利用他人賬號在網上購買槍管、槍套等槍支組裝配件,非法組裝、制造槍支兩支。經鑒定,該槍支符合槍支認定標準,同時,小明因觸犯非法制造槍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一年二個月。
“在網絡監控到小明非法購買槍支配件的第一時間,網警就立即通知小明其行為已違法。隨后,小明立刻從主城趕回巫溪自首,并主動上交了違法槍支。”重慶市巫溪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工作人員說。
司法機關考慮到小明是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因法律意識淡薄走上犯罪道路,且已為自己的犯罪行為付出了代價,案件承辦法官本著“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原則,依據《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在該案判決生效后,依法向巫溪縣檢察院、巫溪縣公安局送達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同時,向小明及其法定代理人送達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權利義務告知書》,并對小明的犯罪記錄進行了封存,幫助其真正實現“無痕”回歸社會。
據記者了解,《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涵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定義及范圍、封存情形、封存主體及程序、查詢主體及申請條件、提供查詢服務的主體及程序、解除封存的條件及后果、保密義務及相關責任等內容。
“該案件,是巫溪法院首次適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程序,對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應封盡封,對所有的案件材料,應當執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加密處理,執行嚴格的保管制度,并且進一步明確了查詢主體,嚴格查詢程序,對于許可查詢的,嚴格遵守保密義務。”巫溪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黎勇告訴記者。據了解,這也是重慶發出的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
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不良習氣的影響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未成年人具有很強可塑性,在正確的引導、教育與矯正的干預下,改過自新的可能性很大,而犯罪記錄會導致其在就學、就業等方面處于不利境地。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失足未成年人能夠卸掉包袱回歸正途,巫溪縣人民法院從雙向保護未成人的角度出發,積極落實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加強對涉案未成年人的幫教,讓其在服刑后能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因犯罪前科而被歧視,防止其因無法融入社會而自暴自棄,再度沉淪。”黎勇說。
封存并非一筆勾銷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條規定:“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定的報告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這兩條條款規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基本原則,但由于規定的內容較為籠統,沒有具體的封存和查詢主體、程序的要求,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封存管理工作不當,存在泄露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風險,影響失足少年改過自新,重新回歸社會等問題。
過去絕大多數省份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應封未封或者違規查詢導致泄露信息的案事件,造成涉案未成年人在考試、升學、就業、生活等方面遭遇歧視,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因無法正常工作生活而無奈走上信訪維權道路。
據司法機關統計,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訴80855人、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157962人,共計238817人,如果這么大一批罪錯未成年人因犯罪記錄失密造成就業難、入學難,可能會再次滑向犯罪深淵,使辦案環節教育、感化、挽救的全部努力歸零,影響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
該制度的初衷是對未成年人的著重保護和特殊保護,確保讓犯下一時之錯的未成年人能順利回歸社會。
但值得注意的是,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并不是永久封存,也不是一筆勾銷,在滿足法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解封。《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規定了解封條件,包括未成年人時期又犯新罪(新罪與封存之罪并罰后決定執行五年以上刑罰的)、發現漏罪(漏罪與封存之罪并罰后決定執行五年以上刑罰的)、被改判五年以上刑罰、成年之后又犯罪等情況。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每一個犯錯的孩子,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教育權和就業權等合法權益,才能更好地幫助罪錯未成年人受到平等對待,順利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