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苗
摘要: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撐。文章以張家口市萬全區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比較分析、調查等方法,對地方政府推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總結了其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主要經驗和做法,通過對其現狀進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存在園區發展不平衡、產業能級不夠高、創新氛圍不夠濃等問題,并結合地方實際,提出了深化園區協同發展、著力提升產業能級、有序推進產業集聚、大力促進產城融合、持續深化創新驅動五方面建議,以期推動萬全區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關鍵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萬全區
文章編號:1674-7437(2022)12-0066-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22? ? ? 文章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要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贏得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關鍵是抓住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牛鼻子”[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的精神,張家口市萬全區堅持“項目為王”、培強主導產業,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需揚長優勢,凝聚合力,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場景在當地變為現實。
1? ?萬全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主要經驗和做法
萬全從2016年1月撤縣設區、2019年5月脫貧出列,底子薄、欠賬多,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重。自黨的十九大以來,萬全區聚焦發展、聚集資源、聚合要素、聚力創新,全力構建“一核六園”空間布局,科學規劃“五大產業”發展路徑,著力打造“重商親商”制度環境,促進全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擴模提質增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1? ?謀全篇,全力構建“一核六園”空間布局
萬全區集中精力構建以主城區為核心帶動、以西豪麗景高品質宜居新區、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萬全經濟開發區、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逯家灣創新融合園區、西北部鄉村特色生態旅游片區為有力支撐的“一核六園”發展布局,把抓投資、上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未來經濟增長極。
西豪麗景高品質宜居新區,與張家口市主城區接壤,區位獨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2022年以來,西豪麗景高品質宜居新區正在加快建設城市驛站、公交場站、便民綜合市場和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大力實施總投資5.17億元的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網等基礎提升工程,啟動占地約為5.6hm2的同心廣場項目,綜合承載力日益增強。
河北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區。2022年,河北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在重點推進“四園”建設: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生命科學園、可再生能源裝備產業園、汽車零部件產業園。2022年,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簽約引進項目16個、總投資32.59億元,完成營業收入93.45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7.38%。
萬全經濟開發區為省級經開區。2022年,萬全經濟開發區正在著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高端服務業“3+1+1”主導產業;圣榮醫藥中藥材初加工等18個項目全部開工。2022年,萬全經濟開發區共簽約引進項目13個、總投資8.73億元,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3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50.13%。
逯家灣創新融合片區的目標是形成高層次、綜合性、開放式的產學研相結合現代化園區,打造張家口市的“雄安新區”。2022年,逯家灣創新融合片區全面啟動總投資6億元的“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一期);成功引進國家華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信息中心、文獻中心三個國家級項目;開工建設占地約為64hm2的張家口京張體育文化公園。
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的目標是依托衛城文化遺產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重點展示區。2022年,總投資4.7億元、占地約為13.33hm2的萬全衛城保護與開發一期項目工程已過半,長城衛所博物館一期已竣工試運營,城墻保護修繕、老電影院修復項目也在加快推進,萬全衛城正在重現京畿雄關風采。
西北部鄉村特色生態旅游片區的目標是依托特色生態資源和緊鄰草原天路優勢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2022年,西北部鄉村特色生態旅游片區逐步盤活郭磊莊鎮煤炭物流市場;積極對接北京貨運中心張家口營業部落戶萬全;日運量3 500t的“公轉鐵”煤炭專線正式運營;洗馬林歡樂果親子農場、榆林溝越野部落建成營業;成功舉辦首屆鄉村旅游季。
1.2? ?定賽道,科學規劃“五大產業”發展路徑
在“一核六園”空間布局基礎上,萬全區緊緊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業、文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牧業、健康養生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堅持活化存量、優化增量、注重質量、突破總量,加快培育創新型產業新動能,不斷提升城市經濟活躍度。在先進裝備制造業方面,萬全區緊緊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新型產業落地擴模、培育壯大兩篇文章,不斷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中煤機、中糧裝備等機械制造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推進張煙技改搬遷、明陽智慧新能源、冶金環保設備、地通三期等項目;中煤機裝備制造數字工廠項目入選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培育項目,萬豐冶金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中煤機、萬豐冶金同時入選河北省首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在文化旅游業方面,萬全區立足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全面推進萬全衛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右衛城長城主題文化園、長城衛所博物館、盆窯藝陶小鎮、林語山谷滑雪等項目,加速推進萬全實現全時、全季、全境旅游。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萬全區加快推進郭磊莊鐵路貨運物流園項目,高標準建設綜合性農產品物流交易集散地;積極開展外經貿企業服務工作,謀劃成立張家口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加快推進同心匯商務中心等項目,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金融服務和文化創意等綜合服務業。在特色農牧業方面,萬全區以建設5大特色農牧產業片區、3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3個特色農牧高端精品區為抓手,做大做強鮮食玉米、燕麥加工、設施蔬菜等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萬全區被稱為“中國鮮食玉米之鄉”,借助萬全鮮食玉米被列入農業部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優勢,謀劃中國萬全鮮食玉米文化綜合體項目。在健康養生業方面,萬全區結合西北部鄉村特色生態旅游片區發展規劃,成功落地安家堡藥博園示范項目,并統籌推進擴模提升,持續打造集中藥材試驗、示范、展示、中醫藥康養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農業示范園區;依托高新區生命科學園,引進澤生科技等生物醫藥優質項目,致力發展旅居康養、運動康養、膳食康養、醫療康養新業態。
1.3? ?優服務,著力打造“重商親商”制度環境
為保障“一核六園”空間布局和“五大產業”發展路徑落實落地,萬全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市場活力,打造“重商親商”制度環境,提振企業干事創業信心,為全區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全面落實招商引資政策八條、引進人才若干措施,健全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點對點精準招商工作機制,重點聚焦北京地區,瞄準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全面發力。2022年組織參加線上線下招商活動193次,深入對接洽談項目107個,入庫項目96個、總投資183.36億元,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44.64億元。二是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萬全區扎實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審批至簡、服務至優,加快完善企業服務中心功能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公開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1 782項,實現涉稅事項網上辦理233項、“最多跑一次”事項193項,不斷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萬全區還設立區委書記、區長優化營商環境投訴舉報電話,扎實開展助企幫困,建立重點需求清單臺賬,對市場主體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精準包聯。2022年為市場主體延期還本付息6.6億元,退減緩各項稅費3.6億元。三是持續加強項目建設跟蹤保障。萬全區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行動,牢固樹立“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責任清單化”理念,持續完善項目建設洽談、簽約、立項、開工、竣工“五個清單”,狠抓簽約即落地、組卷即設計、拿地即開工、遇事即解決,在全市首創“項目管理APP”。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著力強化土地、融資、基礎配套等項目要素支撐,積極協調降低水、電、氣等生產要素價格,建立政銀企保擔對接長效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切實為企業營造便捷的生產生活環境。2022年共運作實施重點項目279個、總投資612.76億元。
2? ?萬全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總體來看,萬全區把“一核六園”作為項目建設主戰場,把“五大產業”作為產業發展風向標,把“重商親商”作為服務企業新標準,奮力推動各項重點工作,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對標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人民群眾美好期待,萬全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2.1? ?園區發展不平衡
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萬全經濟開發區分別為省級高新區、經開區,開發建設進度較快、入駐企業數量較多,對全區經濟貢獻度較高;西豪麗景高品質宜居新區、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逯家灣創新融合園區、西北部鄉村特色生態旅游片區雖同樣規劃落地了許多大項目、好項目,但與其它地區的園區項目相比,營業收入差距較大、經濟效益尚未凸顯。
2.2? ?產業能級不夠高
萬全區一直將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先后引進國家華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張家口卷煙廠易地搬遷、明陽張家口風電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招商成果。但是整體來看,園區高端產業較為欠缺,科技含量不夠高,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成長不夠快,需要進一步推動產業層次優化和新舊動能轉換;綠色創新的大項目仍然較少,工業帶動能力較弱,服務業功能不夠強,結構支撐不夠堅強有力,發展后勁有待進一步增強。
2.3? ?產業集聚不夠強
萬全區雖為不同園區定制產業發展規劃,但因各園區均處于發展早期,更多追求項目規模、企業數量,對行業門檻、產業關聯等要求少,因此,園區企業呈現出空間上緊密集聚的狀態,而非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緊密聯系,距離“互動與結網”的產業集群差距較大,未能實現上下游集聚式聯動發展,強有力的整合支撐作用發揮不夠。
2.4? ?產城融合不充分
萬全區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精力參與園區規劃、土地平整、廠房建設等項目,生產相關的水、電、氣、廠房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實現“筑巢引鳳”“拎包辦廠”。但是,產業園區與居民區在空間上大都處于分離狀態,同時園區內居住、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和金融、技術、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產”與“城”的分離阻礙了“樂業”與“安居”的融合。
2.5? ?創新氛圍不夠濃
各園區主要停留在投資拉動發展階段,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支持的手段和力度不夠,企業自身創新意識不強,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不密切,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的平臺作用發揮不充分,導致園區各類創新載體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原創性較差,阻礙了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4]。
3? ?萬全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下一步工作建議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下一步,萬全區要更好地推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還需興園區抓產業、上項目促投資,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更大突破。
3.1? ?深化園區協同發展
要從宏觀政策、區位特征、產業基礎等方面入手,精細化“一核六園”整體和單體設計,為各園區編制發展規劃、突出主打產業,促進各園區合理分工、科學布局,既實現協調互補又做到錯位發展。明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并結合階段性招商成果和市場反饋,通過規劃調整和政策引導,實現園區產業布局動態優化。各園區要在整體推動的基礎上做好重點扶持,通過培育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增加園區對全區經濟的貢獻度。
3.2? ?著力提升產業能級
要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圍繞“五大產業”開展多層次、多樣化招商,做大項目儲備基本盤,在此基礎上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精準性,認真甄別項目前景、嚴格把關項目質量、科學研判項目可行性,按照項目優先級合理安排工作力量和工作節奏,花更大精力招引大項目、好項目。同時,持續營造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提高地區招商引資工作競爭力。
3.3? ?有序推進產業集聚
要進一步細化各園區主導產業定位,聚焦優勢特色產業開展靶向招商,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持續推動產業特色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最終形成自我配套、自我循環的鏈式發展格局。發揮龍頭企業“以商招商”作用,既要讓企業認識到產業集聚對自身降本增效的重要意義,又要通過“招商賞金”等外在激勵政策鼓勵企業“揭榜掛帥”,從而借助企業信息渠道、人脈資源“呼朋引伴”,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實現“延鏈、補鏈、強鏈”,打造“落戶一個、引來一批、輻射一片”的招商引資新模式。
3.4? ?大力促進產城融合
要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園區公共服務配套[5],精心打造人才公寓、休閑設施等生活設施,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類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完善園區城市功能、提升園區宜居水平,吸引更多企業投資、人才落戶、資本匯聚,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進程,實現產業與城市空間整合、功能融合,以產促城、以城興產,構建產業與城市持續向上發展新模式。
3.5? ?持續深化創新驅動
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在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面全面創新,深化與京津高科技領軍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完善北京研發、萬全轉化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建立多元化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健全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加大科研人才工作生活支持保障力度,營造惜才、聚才、用才良好環境,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4? ?結束語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撐。萬全區要更好地推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就必須深化園區協同發展,著力提升產業能級,有序推進產業集聚,大力促進產城融合,持續深化創新驅動,不斷推動萬全區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EB/OL].(2022-10-16)[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史丹.新發展階段走好新型工業化之路[J].智慧中國,2021(04):27-29.
[3]晉城新聞網.【牢記囑托 山西答卷·晉城篇】扭住項目建設“牛鼻子” 構筑高質量發展新支撐[EB/OL].(2022-08-03)[2022-08-03].
http://www.jcnews.com.cn/xw/jcxw/202208/t20220805_984839.html.
[4]胡睿懿.統籌規劃 創新發展 推動長沙園區產業轉型升級[J].時代金融,2015(06):83-84.
[5]張晶.產業集聚與園區經濟發展研究綜述[J].北方貿易,2020(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