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雙 李月仙
摘 要: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盆地內擁有豐富的鉀、鈉、鋰、鎂等輕金屬資源,礦藏豐富,儲量巨大。作為青海省重點經濟支柱企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合理開采資源,創造了更大的效益,陸續建設了綜合利用項目一二期工程、金屬鎂一體化工程、PVC一體化工程等一系列項目,合同管理工作從建設之初的茫然無序,經過十余年的管理經驗總結,現在已實現了合同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既維護了國家財產安全,又保護了從事合同及項目建設的同志們。
關鍵詞:項目建設;合同管理;加強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9-0185-02
在公司的合同管理中,因為管理人員參加工作時間短,專業水平不高,且缺乏相關合同管理經驗,所以存在諸多問題,使項目建設及生產管理經營風險增大,經常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負面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設完整的合同管理體系,包括完善合同管理機制、全面實現系統化、專業化、一體化的合同管理體制。
一、合同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1.加強企業合同管理是企業正常運營的必然要求。企業合同是指企業在指定買賣合同時,對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有效約束,讓買賣雙方在執行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更好地執行買賣訴求。合同一般分為技術合同和商務合同兩種,技術合同對商品的技術規格及詳細技術參數進行規定,是產品到貨時驗收貨物的憑證,商務合同明確商品的價格、發貨時間、運輸及包裝方式、違約的賠付責任等內容。
2.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使合同當事人受到有效的保護。自2000年公司全面開展項目建設以來,特別是2005年以后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一二期工程的上馬,每年都有上千份合同需要簽訂,若合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合同的執行及制定沒有統一的標準,作為項目執行經理或是合同執行人及合同辦理人員,在項目合同審計時將面臨著巨大的審核壓力,及時地完善合同的簽訂及審批流程,更好地保護了項目管理人員,項目建設資金的使用真正達到了合理合法化,經得起審計部門的考核。
二、當前企業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1.合同簽訂階段的問題:一是應當簽訂正式合同前應該進行合同會簽,因沒有會簽,使企業存在風險。二是合同主體責任、執行責任不夠明確,導致合同執行存在偏差。三是合同文字不嚴謹,容易發生歧義和誤解,導致合同難以履行或引起爭議。四是合同技術規定不明確,導致到貨商品與實際物資不一樣,因無法使用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五是合同制定沒有按照更新后的合同條款進行約定,不能夠及時掌握更新后的法律法規。六是存在套用過期的合同版本的問題,材料的合同套用設備版本導致規定內容不相符。
2.合同履約階段的問題:一是到貨物資與技術協議不相符,在合同招標及技術協議談判過程中,技術部門能夠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去談判,而實際到貨時驗貨又流于形勢,導致產品質量不相符。二是合同簽訂后供需雙方缺乏溝通,不能及時修訂設計缺陷及執行設計變更。三是合同執行不夠嚴謹,因項目建設周期及加工等原因未能及時到貨,大多數都不能按照合同規定進行追責。四是合同供需雙方都沒有按照約定行駛權利。五是到貨長時間沒有使用,導致設備在規定的時間未能及時進行性能考核,設備的使用效果無法保證。
3.在合同審查、監督和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合同招標及簽訂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能夠嚴格的把關,但是合同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沒有監控機制。二是對于違約合同及責任追責不夠嚴厲,存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壞合同,國有資產蒙受損失。三是合同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四是合同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監督力度弱,考核不嚴格。
三、解決合同管理問題的主要對策
1.建設企業合同管理體系。完善的合同管理機制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是分工明確。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明確采購單位及監督部門的責任,采購單位只負責走程序,真正合同的合法性及可執行性由各職能部門進行審定。二是流程清楚。合同簽訂及執行過程中,無論是審批程序還是驗收程序均要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上一個部門為下一個部門審定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三是嚴考核應兌現。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相關責任的責權利進行有效的規定,因個人工作原因按照規定進行嚴格的處理。
2.構建合同管控制度。構建切實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既有效保證了合同的執行,又能夠讓工作人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健全企業合同管理機構。合同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
4.制定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版本的制定,目的是規范流程及減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企業合同管理是全過程的、系統性的、動態性的。成功的企業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權利義務按職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門,由各部門去履行屬于自己職能范圍的責任。只有這樣,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責任才能真正落實。合同管理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領域,它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動,正因為如此,它具備了企業法務人員對其進行持續研究的價值,以期為提升企業競爭能力,防范企業經營風險而有所作為。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