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自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知識產權法院設立以來,有關三地法院管轄的一系列問題呈現在人們面前。理論上存在的專屬管轄與集中管轄之爭、“二合一”與“三合一”管轄模式之爭,以及知識產權上訴法院的設置問題等爭論均有深入討論的必要。實踐中,跨區域管轄與訴訟便利之間的沖突,以及專門法院與普通法院管轄之間的沖突都是案件管轄和審判時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范圍;專門法院;集中管轄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9-0192-03
早在2001年,吳伯明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了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提案[1],隨后得到了知識產權界諸多學者(包括梅術文、曹新明、曾琳、胡淑珠、張廣良、程雪梅、何培育等學者紛紛撰文提出了構建知識產權法院的構想)的積極響應。十余年來,在學界和實務界人士的大力推動下,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了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對于統一審判標準,剔除地方保護主義,實現知識產權審判的專業化大有裨益。
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后,得到了許多學者的大力贊揚。但設立后也不乏批評反對的聲音,例如劉銀良教授就認為,“在北京設置統一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的部分類型的知識產權二審案件,可以較低成本達到建設統一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之目標,設置知識產權法院并非優選?!盵2]
無論支持與否,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已成既定事實,繼續將討論的重點放在是否應當設立上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根據“四五綱要”[3],探討如何構建和完善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律的專門程序、管轄制度和審理規則顯得更加有必要,本文將著重圍繞《決定》,針對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
一、知識產權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
首先必須明確,知識產權法院作為特殊存在的法院,其管轄的案件有何特殊性?根據《決定》,知識產權法院管轄:(1)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2)不服國務院行政部門裁定或者決定而提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管轄。(3)所在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第一審著作權、商標等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
所以,知識產權法院管轄案件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案件的專業技術性強;(2)僅限于民事和行政案件;(3)一審案件多于二審案件,例如,根據2015年的《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工作報告》[4],截至2015年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862件,其中民事案件4843件,行政案件19件;一審案件2820件,二審案件2035件,再審案件7件。不同于其他的中級法院,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的一審案件要多于二審案件。
在《決定》確定的案件管轄范圍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31日發布了《關于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細化了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權。在一審方面,除了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案件外,還增加了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權、商標、不正當競爭等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行政案件以及涉及馳名商標認定的民事案件。在二審方面,除了第一審的著作權、商標案件外,還增加了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等案件。結合審判實踐,《規定》在《決定》的基礎上適當擴大了案件管轄的范圍。
二、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理論之爭
(一)專屬管轄與集中管轄
知識產權法院只管轄特定的幾類案件,其管轄兼具專屬管轄和集中管轄的特點。因此,知識產權法院對于案件的管轄屬于專屬管轄還是集中管轄尚不十分明確。少有學者對此問題進行過專門的討論,以吳漢東教授為代表的部分研究者明確提出了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屬于專屬管轄[5]。而以最高院周強院長為代表的實務界人士則認為,知識產權法院對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實行的是?。ㄖ陛犑校┯騼燃泄茌?,而非專屬管轄。
在進行討論之前,首先要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專屬管轄,指法律規定某些特殊類型的案件專門由特定的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管轄權,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法院也不得用裁定變更管轄法院。專屬管轄具有優先性、排他性與強制性。而集中管轄是指,將以往分散由各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管轄的涉外民商事件集中交由少數受案較多、審判力量較強的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管轄。為了預防地方政府對法院審判的干涉,行政案件也存在集中管轄的情況,即將部分基層法院管轄的一審行政案件,通過上級法院統一指定的方式,交由其他基層法院集中管轄。
首先,我國民訴法規定,對于不動產、港口作業、遺產繼承糾紛等案件實行專屬管轄。例如,不動產案件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專屬管轄,管轄的法院不限于特定的幾個法院。其次,從規定的目的看,專屬管轄主要是為了方便取證或者便利當事人訴訟,而集中管轄更多的是出于專業性、技術性或者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等方面的考慮。再次,知識產權法院對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實行的是?。ㄖ陛犑校┯騼燃泄茌?,但這并不排斥其他法院對這些案件的管轄權。綜上,雖然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也具有優先性、排他性與強制性等特點,但是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目的來看,主要是為了將專業性強的案件集中起來審理,確立統一的審判標準,避免“同案不同判”,而不是出于取證方便的目的,便利當事人的目的更加無從談起。因此,結合最高院的意見,知識產權法院目前的管轄并非是專屬管轄,而是把某些案件集中起來由某些法院管轄,且并非在全國范圍內(專屬管轄是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專屬管轄,并不區分地域)采取這樣的審理模式,僅僅限于北京、上海、廣東三地。
(二)“二合一”與“三合一”
隨著國際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加強,多國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專門法院,但是管轄案件的類型各有差異。根據管轄案件的不同可大致將知識產權法院分為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單一行政確權的專門法院,如德國、韓國等;二是民事、行政“二合一”的專門法院,如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三是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的專門法院,如泰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
如前所述,我國設立的知識產權法院僅管轄民事和行政案件。那么,為何單單將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排除在外呢?本文認為,可能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1)在知識產權糾紛中,民事和行政案件占大多數,刑事案件僅占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案件繼續由普通法院負責審理即可。(2)刑訴程序與民事、行政程序有較大的區別,刑事案件涉及到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三家相互配合的問題,且刑事案件集中管轄,對于抓獲犯罪嫌疑人、獲取犯罪證據等方面有較大不便。(3)知識產權法院實行員額制改革,人員極為精減。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為例,僅配置了十余名主審法官,如果主審法官還要抽取大部分精力審理程序較為復雜的刑事案件,那么必將影響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審判效率和審判質量。因此,在知識產權法院設立之初實行“二合一”的管轄模式是容易操作且可行性較高的,可以使法官將精力集中放在專業性強的專利類型的民事和行政糾紛中。
但是,“二合一”模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其忽視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特殊性。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涉及知識產權的犯罪需要以知識產權有效存在且受到侵犯為前提,知識產權是否存在且是否受到侵害常常涉及到相關的民事和行政訴訟,如果此時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分別由不同的法院進行審理,很可能出現各法院做出相互沖突認定的情況,導致在審判實踐中,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裁判的沖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判決的權威。此外,普通法院刑事庭的法官可能并不十分精通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處理專業性強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容易造成審判資源的浪費[6],如果能由知識產權法院中具備知識產權專業知識的刑事法官集中審理,對于提高審判效率是很有幫助的。而制約 “三合一”的因素也可以通過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如案件壓力問題可以通過增加法官員額加以解決;公檢法的協調也可通過異地協助、指定特定的公訴機關等加以解決。因此,為了維護判決的一致性,提高審判效率和審判質量,“三合一”管轄模式應當成為未來知識產權法院改革的方向。
(三)普通法院與專門法院間的銜接
根據《決定》,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只管轄特定案件的專門法院,其可以作為基層法院知識產權庭一審案件的上訴審法院,其二審案件則需提交到高級法院知識產權庭審理,這意味著許多案件是從“普通法院轉到專門法院”或者從“專門法院轉到普通法院”進行審理。區別于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鐵路運輸基層法院負責審理一審案件,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負責審理上訴案件,二者共同構成完整的、獨立的鐵路運輸法院系統,而知識產權法院沒有對應的作為專門法院設立的上訴法院。
那么,出于對審判標準和審判程序一致性的考慮,是否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呢?雖然目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三地”的高級法院知識產權庭也能較好地處理知識產權上訴案件,但是,隨著日后知識產權法院在其他地域的設立,各地域均有其對應的高級法院進行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難以實現判決標準的統一,在知識產權法院與普通法院專業水平的銜接方面也可能出現問題。因此,設置統一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是一個趨勢。
三、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現實障礙
(一)跨區域管轄與訴訟便利之間的沖突
按照《規定》,三地的知識產權案件均由知識產權法院集中管轄,廣東省其他中院(除了深圳中院)也不再受理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的案件。如此規定勢必會使人們產生這樣的疑慮:在北京、上海實行集中管轄是可行的,但在地理面積較為廣闊的廣東省實行集中管轄可能會導致訴訟上的不便利。如果案件發生在距離廣州路途遙遠的市縣,那么強制規定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對于當事人而言,可能導致權利得不到及時的救濟,以及因路途遙遠而使訴訟時間和成本大大增加,從而削減當事人通過訴訟維權的積極性;對于法院而言,調查取證的成本大大增加,法官要花費更多精力處理偏遠地區的案件,可能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因集中管轄而造成訴訟不便的問題,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后,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據了解,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目前是通過設立遠程訴訟服務處對訴訟不便利的問題加以解決。2015年10月21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中山市設立了遠程訴訟服務處,主要是因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后,當事人涉中山地區的案件數量非常多,約占該院一審案件收案總數的1/5[4]。隨著知識產權案件的不斷增加,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勢必會陸續在案件高發的地區設立遠程訴訟服務處,最大限度地化解跨區域管轄與訴訟便利之間的矛盾。作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全省首家遠程訴訟服務處,中山訴訟服務處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立案窗口的延伸,除了正式開庭時當事人需要到場外,其余的訴訟流程均可以在網上進行,包括立案、舉證、咨詢等,這樣就大大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時間和成本,節約了司法資源。
當然,集中管轄并不一定會降低當事人訴訟維權的積極性,統一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能夠最大限度地破除地方保護主義,這對于許多當事人而言是樂見其成的。設立遠程訴訟服務處也不是唯一的且有效的解決途徑,為了緩解因跨區域管轄而帶來的不便利,仍需要根據審判實踐制定更多的措施。
(二)知識產權法院管轄與其他法院管轄之間的沖突
《決定》提出了三地知識產權法院實行域內的集中管轄,域外的普通法院對專業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仍然有管轄權,這就可能造成,對于同一案件,知識產權法院與普通法院均有管轄權的局面。由于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審理專業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的專門法院,為了實現判決的專業性和一致性,由知識產權法院管轄更為合理,這樣也符合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初衷。如果當事人首先選擇向普通法院起訴,那么普通法院應當將案件移送給知識產權法院管轄,同時通知當事人。本文認為,普通法院向知識產權法院移送案件并不屬于移送管轄,普通法院本身是具有管轄權的,只是出于審判專業性等考慮,才優先讓知識產權法院進行管轄,至于這種移送案件的性質,還需日后出臺法規文件加以明確。綜上,知識產權法院應當實行域內集中管轄與域外優先管轄相結合的模式[4],從而解決知識產權法院與普通法院管轄之間的沖突。
知識產權法院自設立以來,在專業技術類案件的審判效率和審判質量上均得到了提高,不僅實現了專業問題專業解決,而且消除了“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頑疾,知識產權法院的法官真正做到了獨立行使審判權。因此,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統一了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標準,在員額制改革方面也為全國的法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過案件管轄和審判程序改革的不斷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必將在樹立法制權威,建設法治國家上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伯明.關于在我國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議[J].知識產權,2001,(3).
[2] 劉銀良.我國知識產權法院設置問題論證[J].知識產權,2015,(3).
[3] 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法發[2015]3號)[Z].
[4]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官網,http://www.gipc.gov.cn.
[5]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院的專門法院屬性與專屬管轄職能[N].人民法院報,2014-09-03.
[6] 朱理.我國知識產權法院訴訟制度革新:評價與展望[J].法律適用,2015,(10).
[責任編輯 李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