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 高明娜 范栩僑
【摘要】本文通過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從基礎資源、創新研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人才建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五個方面,定性與定量分析影響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主要構成要素。運用VensimPLE(系統動力學)軟件對構建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模型進行仿真分析可知,基礎資源、專業技術、人才建設三方面要素的投入對全咨服務能力的塑造起著直接作用,創新研究與組織管理對全咨服務能力的塑造起著間接作用。
【關鍵詞】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系統動力學
全過程工程咨詢通過打通行業壁壘,整合各專業咨詢,形成一站式的咨詢服務,是工程咨詢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應用全過程咨詢,可以促進咨詢企業的技術革新和組織管理模式的進步,減少工程全生命周期內各專業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各專業間的溝通成本。同時,全過程工程咨詢對咨詢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傳統的工程咨詢企業諸如造價咨詢企業、設計、建立企業等由于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從專項咨詢到全過程工程咨詢的轉型發展還存在諸多困境。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變化的過程,能力形成的諸多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存在著非線性的復雜關系,需要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結合,用系統的、動態的、發展的方法分析。本文利用系統動力學建模方法,解構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要素,對其各要素間的交互關系進行研究,在定性分析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要素的同時,定量分析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各要素之間交互影響程度,找出關鍵構成要素,更清晰地展示各能力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路徑,可為企業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塑造提供方法指導。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體系構建
系統構建遵循綜合性、科學性、適用性和系統性四個基本原則。筆者在廣泛收集國內外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企業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編碼、專家論證等方法,研究了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要素構成,最終從基礎資源、創新研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人才建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構建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1.基礎資源方面
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構成中,企業基礎資源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企業已有的資質資信、資金實力、項目經驗和戰略發展,這是企業塑造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基本“土壤”,只有企業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有戰略發展眼光、有市場準入的資質、具備一定的項目經驗,才能綜合塑造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
2.創新研究方面
創新研究是企業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的重要助推力,主要包括技術管理創新及相應的課題研究。咨詢企業必須革新技術勇于創新,如造價咨詢企業應根據國家造價改革趨勢,積極響應開展技術革新,研發相關造價指標體系,編制企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等,同時通過自主課題研發和政府課題研究促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提升。
3.專業技術方面
專業技術是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核心,一方面包括項目管理、投資決策、設計、招標、造價、監理等項目各階段專業技術能力的完備性,另一方面也包括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如搭建信息化協同平臺來統籌項目管理、搭建人工智能平臺融合設計與施工、搭建BIM建筑信息集成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等。
4.人才建設方面
人才建設是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關鍵,只有企業具備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才能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塑造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人才建設主要是人才的涵養,通過外部人才引進、內部人才培養等方式建設人才隊伍。
5.組織管理方面
組織管理是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重要保障。企業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須建立與業務相適應的專業部門和組織機構,并明確組織結構中各人員的責權利劃分,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務成果產出標準體系、服務過程標準規范及風險控制體系等。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動力學模型構建
1.服務能力因果分析
根據構建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要素體系,將模型分為基礎資源、創新研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人才建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模塊,各模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并利用系統動力學建模的方法,確定系統因果回路圖,構建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仿真模型。其因果關系如圖2所示。
由圖2中的SD模型(系統動力模擬模型)可以看出,各模塊之間存在著交叉促進的關系,如資金實力不僅是衡量企業基礎資源的指標,同時資金實力中預備研發費用對創新研究能力起著促進作用,顯然企業只有擁有雄厚資金實力,才能預備一定研發費用,間接促進了企業創新研究能力的提升,而創新研究能力的提升也進一步促進了專業技術的壯大;同樣,人才建設能力對專業技術也起著促進作用。
2.服務能力存量流量圖構建
流圖是在因果關系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變量的性質,用更加直觀的符號刻畫系統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系統的反饋形式和控制規律。[1]在構建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因果關系圖的基礎上,引入狀態變量、輔助變量和速率變量,利用存量流量圖對系統中各能力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
圖3中的系統涉及36個變量,其中個3狀態變量,6個輔助變量,3個速率變量,24個常量,總結如表1。


狀態變量是指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系統中積累效應的變量,某段時間內積累變動量等于這段時間內輸入和輸出流速之差與這個時間間隔的乘積,[2]例如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系統中,人才隊伍數量作為狀態變量,其衡量的標準即為某段時間內人才流入流出的流速與時間間隔的乘積。
流量是描述系統中積累效應變化快慢的變量,[3]也稱決策變量,例如人才流入流出的速率。
輔助變量是狀態變量和速率變量之間信息傳遞和轉換過程的中間變量,表達如何根據狀態變量計算速率變量的決策過程,是分析反饋結構的有效手段。[4]例如項目經驗、資金實力及資質資信即為狀態變量“基礎資源存量”和速率變量“資源吸收率”的輔助變量。
常量是較為固定的值,可以直接輸入給速率變量,或通過輔助變量輸入給速率變量。在全過程工程咨詢能力體系要素中,常量是構成能力的最小要素單元。
3.變量間的函數關系確定
模型中的參數主要包括狀態變量的初始值,輔助變量方程中的系數和常數值,常數數量較多。系統動力學建模理論提出模型基本結構是信息反饋,模型結構具有合理性的重要程度高于參數選擇的精確度,[5]本研究依據參數的性質選定不同類型的公式定義輔助變量,方程中的系數則主要根據變量之間的權重關系進行賦值,常數值的設定主要根據模型需要進行假設估計方式。
方程假設如下:
基礎資源存量=INTEG(資源吸收率+創新研究×0.7,50)
企業在現實生產運營中,創新研究所得并不會全部變為企業可用資源,所以將創新所得對企業資源存量的貢獻率設為70%。
資源吸收率=LN(資質資信×資金實力×項目經驗×戰略發展)
資質資信=0.1625資質資信等級+0.2916質量管理體系+0.5459企業信譽
資金實力=0.1923預備研發費用+0.8077財務可持續性
項目經驗=0.2083成果產出數量+0.7917成果產出質量
戰略發展=SMOOTN(0.1427聯盟合作+0.2144國際交流與合作+0.6428品牌影響力,3)
SMOOTN函數表示信息延遲,表示企業戰略發展的成果顯現需要時間的積累。
創新研究=IFTHENELSE(項目經驗>=30:AND:人才隊伍數量>=15,LN(0.2278課題研究×0.7722技術管理創新)+50,50)
采用選擇函數表示企業創新研究。當條件“企業的項目經驗在30單位以下或人才隊伍數量在15單位以下”為真時,企業的創新研究能力強度是50單位;當條件“企業的項目經驗超過30單位且人才隊伍數量超過15單位”為真時,課題研究和技術管理創新兩個因素可以進一步促使企業創新研究的實現。
課題研究=0.2604政府課題研究+0.7396企業自主課題研究
技術管理創新=0.4545技術革新+0.5455管理模式創新
人才隊伍數量=INTEG(人才流入速率,30)
人才流入速率=LN(總咨詢師×專項咨詢師)
專業技術能量=INTEG(專業知識更新率+人才隊伍數量×0.8,50)
專業知識更新率=LN(專業技術實力×信息化技術應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0.2106信息化協同平臺+0.2409人工智能平臺+0.5485建筑數據集成平臺
企業在現實生產運營中,人才對專業技術能量的貢獻較大,但人才并不能完全轉化為專業技術能量,貢獻率設為80%。
人才培養=0.3257學習與培訓+0.6743激勵考核
人才建設=0.3333人才隊伍數量+0.6667人才培養
組織管理=LN(0.4975管理體系×0.5025組織變革)+0.9管理模式創新
管理模式創新對組織管理的貢獻度為90%,即管理模式創新的成果有90%會增加組織管理能力。
管理體系=0.1015產出標準體系+0.1771過程標準規范+0.2509風險控制體系+0.4705合同管理體系
組織變革= 0 . 4 5 4 5組織結構+0.5455權責體系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0.0789基礎資源+ 0 . 0 8 2 8創新研究能力+0.2132專業技術能力+0.2379人才建設能力+0.3872組織管理能力
模型檢驗
模型檢驗采用理論檢驗的方法,注重檢驗模型的有效性、一致性和適應性。考慮到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過程時間較長,故仿真時間設定為36個月,步長設定為1個月。由于創新研究與組織管理作為輔助變量,其變化間接體現在專業技術能量的變化方面,本研究對基礎資源存量、人才建設、專業技術能量三個重要變量進行檢驗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通過以上系統仿真結果可知:
首先,企業基礎資源不斷增加,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基本呈線性增加,表明資質資信、資金實力、項目經驗、戰略發展這四個組成企業基礎資源的要素對企業基礎資源的增加呈線性正相關。顯然,以項目經驗為例,項目經驗的子要素項目數量和項目質量隨著時間不斷的積累,代表企業資源的不斷增強。
其次,人才建設不斷增加,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基本呈線性增加,這表明人才建設能力與人才隊伍數量和人才培養是線性正相關關系,即只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及人才的培養,建立良好的學習與培訓、激勵與考核機制,企業的人才建設能力就會不斷加強。
最后,專業技術能量不斷增加,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增長速度逐漸變快,這主要是因為專業技術能量中的組成要素專業技術實力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投入與效用的顯現需要一定時間,如企業創新研究的投入到成果轉化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組織管理的優化也需要一定的傳導才能顯現在專業技術提升方面,所以在形成一定積累后,各專項技術與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投入給企業綜合技術能力提升加速度是不斷增大的。
結語
本文通過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分析了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各要素間的交互關系,對其進行解構,研究表明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中基礎資源、專業技術、人才建設三方面的能力要素投入可直接促進能力的塑造,而創新研究、組織管理方面的能力要素投入對能力的塑造起著間接作用。這一研究成果,為咨詢企業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要素投入、能力塑造提供了思路。
(作者單位:胡欣、高明娜,北京精筑工程技術研究院;范栩僑,北京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注釋:
[1]劉可真,劉通,馮悅蔓,茍家萁,和婧,王騫.基于系統動力學模型的補貼政策對城市配送電能替代的影響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6(01):75-85.
[2]茅寧瑩,彭桂花.戰略地圖視角下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的協同作用機制——基于系統動力學方法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5):40-49.
[3]郭寧,郭鵬.突發事件下閉環供應鏈的契約協調——基于系統動力學方法[J].系統工程,2017,35(07):122-127.
[4]王淑英,晉雅芳.城市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收益研究——基于系統動力學方法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05):143-146.
[5]馮云廷,張娜.基于資源位的城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系統動力學建模與應用[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01):58-67.
(責編: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