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要】競爭性談判和競爭性磋商的具體程序在政府采購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如何提高談判和磋商效率,同時避免程序漏洞和質疑的發(fā)生,需要在制定采購文件時綜合考慮。本文重點圍繞競爭性談判和競爭性磋商的程序展開分析。
【關鍵詞】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
自財政部頒布的《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財政部令74號,以下簡稱“74號令”)和《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財庫〔2014〕214號,以下簡稱《磋商辦法》)實施以來,競爭性談判、競爭性措施在政府采購實踐中的應用日趨廣泛。最近兩年,中央及各省政府采購部門不斷提升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項目公開招標限額標準,2020年,多省公開招標數額標準已提升至400萬元。競爭性談判和競爭性磋商已經成為政府采購領域采用較多的非招標采購方式。但在項目實際操作中,資格性審查、符合性審查、談判(磋商)、推薦成交候選人的基本程序應如何認定,特別是符合性審查和談判(磋商)孰先孰后在業(yè)界中出現了爭議,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競爭性談判和磋商的流程差異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的,應當遵循下列程序:(二)制定談判文件。談判文件應當明確談判程序、談判內容、合同草案的條款以及評定成交的標準等事項。(三)確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名單。談判小組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名單中確定不少于三家的供應商參加談判,并向其提供談判文件。(四)談判。談判小組所有成員集中與單一供應商分別進行談判。在談判中,談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與談判有關的其他供應商的技術資料、價格和其他信息。談判文件有實質性變動的,談判小組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五)確定成交供應商。談判結束后,談判小組應當要求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最后報價,采購人從談判小組提出的成交候選人中根據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原則確定成交供應商,并將結果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未成交的供應商。
上述要求的具體程序中明確談判小組成員應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參與供應商中明確最少三家參加談判,即談判程序應先執(zhí)行資格性審查,通過資格性審查的供應商方能參加談判,這一點并無爭議。關鍵是評審程序中還包括一項符合性審查工作。那么,談判(磋商)小組應該完成符合性審查后再談判(磋商),亦或是先談判(磋商)后再完成符合性審查的程序,最后按照談判的報價排序或磋商的綜合評分環(huán)節(jié)?業(yè)界對此觀點不一。
針對上述環(huán)節(jié)區(qū)別,客觀分析如下:
如果先完成符合性審查再談判(磋商),就存在談判(磋商)小組已經清楚響應供應商中有部分不能通過符合性審查,那談判(磋商)小組是否應提醒相關供應商在談判(磋商)環(huán)節(jié)中對可以補救的符合性審查事項進行補救呢?是否能接受在依法規(guī)定時間內遞交響應文件后供應商主動遞交的補充材料呢?
如果先談判(磋商)再完成符合性審查,談判(磋商)小組在審閱供應商響應文件時,也有可能出現上述情形。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由于參加談判(磋商)的供應商太多,造成談判(磋商)效率低下。資格審查完畢,在供應商的符合性審查環(huán)節(jié),談判(磋商)小組能否接受供應商的補充材料或同意供應商提供的主動補充材料?
鑒于此,以上情形無論如何處理,均可能導致談判(磋商)小組的專家和采購組織單位面臨被動接受質疑的風險。
國家和地方政府針對政府采購非招標方式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
根據74號令第三十條規(guī)定,談判小組評審時應按照談判文件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標準等事項與實質性響應談判文件要求的供應商進行談判。未實質性響應采購文件的響應文件按無效文件處理。同時,74號令第十六條中要求磋商小組成員應根據磋商文件規(guī)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標準進行獨立評審。在上述兩個法規(guī)條款中均未明確符合性審查是應該在談判前或談判后執(zhí)行,也未明確談判(磋商)小組是否能接受供應商被動提供的補充材料。
在地方層面,部分省市也探索出臺了涉及談判(磋商)流程的地方性規(guī)范要求。如,《湖南省政府采購工作規(guī)范》中明確,談判小組在供應商資格審查結束后,談判小組所有成員集中與單一供應商分別進行談判,不過,該規(guī)范未明確符合性審查的具體程序?!端拇ㄊ≌少徳u審工作規(guī)程》要求,談判(磋商)小組與供應商談判(磋商)結束后,供應商的響應文件仍未實質性響應采購文件的,談判(磋商)小組應當對其響應文件按無效處理,明確了符合性審查應在談判(磋商)后執(zhí)行。原《廣東省政府采購評審委員會工作暫行規(guī)程》明確評審專家應當遵循以下程序開展工作:(一)報價文件初審。初審辦法按第十一條規(guī)定執(zhí)行。(二)開展談判。其中初審分為資格性審查和符合性審查。由此可見,各地對符合性審查執(zhí)行的具體時間點有著不同理解和要求。
結合現行政府采購法規(guī),投標(響應)文件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提交。超過遞交截止時間后,除非評審專家依法要求澄清和補正,否則不得接受供應商主動補正和澄清的材料。
高效組織實施談判、磋商的策略
綜上所述,在政府采購實際操作中如何做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執(zhí)行談判(磋商)工作,可從以下三點入手。
首先,要明確談判(磋商)均系資格性審查完畢后,方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其次,當地監(jiān)管部門有明確細化規(guī)定的,依照監(jiān)管部門的細化規(guī)定執(zhí)行。如果沒有,則按照《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八條及《磋商辦法》第九條的要求執(zhí)行。結合項目實際需求,在編制的談判(磋商)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符合性審查的開展時間和流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與供應商的談判(磋商)結束后,談判(磋商)小組發(fā)現還有需要與供應商多進行一輪談判(磋商)或對采購需求依法進行實質性變更時,需要考慮新變更的談判內容是否會影響原來符合性審查未通過的供應商。
針對談判(磋商)小組是否能接受供應商提供的補充材料的問題,建議參考財政部國庫司2021年4月在官網的該類問題回復內容:在通過資格審查后,是否可以要求供應商補充材料,應當按照具體項目采購文件有關約定執(zhí)行。如果采購文件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從提高采購效率的角度,可以要求供應商補充相應材料。
結語
綜上所述,競爭性談判和競爭性磋商在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項目中得到了廣泛使用。但在項目實際操作中,有些流程存在爭議。為堵塞漏洞、防范風險,采購單位在編制采購文件時,要嚴格遵照政府采購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要求執(zhí)行,還要結合采購需求考慮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約定的情形,在采購文件中作出明確的表述。
(作者單位:四川五洲招標代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高國民,徐剛.競爭性談判中的“競”與“談”及“判”[J].招標采購管理,2019(5).
[1]閆振林.淺談競爭性磋商[J].企業(yè)導報,2015(19):19-20.
(責編:梁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