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敖細平
綠色采購,是指在采購活動中,推行綠色低碳理念,優先采購和使用節能、環保等有利于環境的原材料、產品和服務的行為。一直以來,政府采購在踐行綠色采購上都起著示范引領作用。2004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財庫〔2004〕185號),標志著我國綠色采購制度的啟動。2006年、2007年,財政部、環保總局和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財庫〔2006〕90號)和《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國辦發〔2007〕51號),形成了以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為基礎的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2019年,財政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發布《關于調整優化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執行機制的通知》(財庫〔2019〕9號),對政府采購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實施品目清單管理,依據品目清單和認證證書實施政府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繼續加大政府綠色采購的力度。但在實際采購過程中,綠色采購還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執行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助力綠色發展的力度還不夠全面。基于此,筆者結合綠色采購的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進一步完善綠色采購制度,發揮綠色采購作用作了探索性的分析。
綠色采購存在的問題
綠色采購制度有待健全
一是缺乏頂層制度設計。我國目前的政府采購法律法規體系中只概括性地提出了“環境保護”,而對綠色采購的內涵、主體責任和綠色采購的目標等關鍵內容并無明確規定。二是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國家發布的關于節能產品和環保標志產品的實施意見僅僅對綠色采購作了方向性、原則性的要求,但實操性有待加強,導致各地的綠色采購政策執行不統一。三是綠色采購過程缺乏監督問責。現有的法律還未對涉及綠色采購的各行政職能部門分工進行明確,也沒有強制要求對綠色采購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綠色采購覆蓋面不夠廣
一是涉及的種類不全。綠色采購還僅僅局限在采購綠色產品上,與之相對應的采購服務和工程建設涉及較少。二是規范的主體不寬。現有制度僅僅對政府采購的實施主體有強制要求,而對于綠色采購大戶的企業采購卻無法律要求,不符合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三是關注的環節不全。僅僅關注到綠色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綠色效能,而沒有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效應,綠色產品應當有別于傳統產品,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加工、包裝到檢驗出庫,整個生產銷售流程都要符合相關產品綠色性能指標和環保標準。
綠色采購的理念不夠深入
一是采購人對綠色采購政策不了解,對綠色采購如何執行到位理解不深,采購人在進行需求調研時,往往只重視產品的價格和技術參數,忽略了項目的節能環保需求。二是企業進行綠色產品生產前,往往需要對現有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更新升級,導致產品成本升高,這類產品在采購項目中無競爭優勢,間接影響企業研發生產綠色產品的積極性。三是宣傳力度不夠。相關部門宣傳政策往往照本宣科,對綠色采購對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具體操作介紹的較少,綠色采購的理念還不能深入人心。
對策建議
加強政府綠色采購立法工作力度
在《政府采購法》框架基礎上,以政府采購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實施品目清單為核心,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的綠色采購經驗,結合我國綠色發展實際,制定《綠色采購法》。《綠色采購法》應當明確綠色采購的目標、主體責任、實施范圍、采購程序和落實細則。
健全綠色采購產品認證制度
一是在確定綠色采購指南或準則前,應當科學、客觀、公正地確定綠色產品的認證標準、認證體系和認證范圍,提高綠色采購產品認證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綠色采購產品的認證范圍應當不僅限于現有的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應當在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擴大到循環、再生、低碳等綠色產品。二是以現有的政府采購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實施品目清單為模板,制定所有綠色采購產品的認證標準,明確綠色產品的最低技術指標,為綠色采購提供依據。三是要嚴格綠色產品認證機構的監管,及時公布認證機構名單并實施動態管理,做到違法必究,確保認證的綠色產品質量有保證。
規范綠色采購全過程管理
一是要重視綠色采購的標前工作。要在采購需求制定過程中,在市場調研和專家論證過程中,確保綠色采購政策執行到位。可以采取價格折扣優惠或將供應商綠色采購管理水平作為評審因素等方式落實綠色采購政策,對于某些特殊項目如節能建筑采購,綠色采購政策也可以作為實質性要求,以確保項目綠色采購政策執行的強制性。二是加強綠色采購標中管理。綠色采購政策能否順利落實,和標中是否強化綠色理念息息相關,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當執行綠色采購政策。審核采購需求環節,將落實綠色采購政策作為受理項目的前提;采購公告發布環節,應當將綠色采購政策公開;項目評審環節,應當將強制綠色采購和優先綠色采購區分開。三是強化標后履約。在履約環節,要健全綠色產品檢測制度。可邀請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對綠色采購產品、建筑工程等進行履約檢查和專業檢測,對綠色產品、綠色建材、綠色包裝的技術標準和性能等不符合采購要求的,一律不通過驗收。
強化綠色采購監督管理
一是要加強綠色采購的預算管理。綠色產品相較于傳統產品,可能在初期會出現市場價格偏高的情況,預算管理單位要靈活編制采購預算,預算審批單位不要一刀切地實施財政評審,要根據實際情況審定采購預算,減少采購單位實施綠色采購的“高價”顧慮。二是要建立聯合監管體制。綠色采購涉及的不僅僅是財政部門,還涉及到工商、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可由上述相關部門組成聯合監督小組,負責對綠色采購進行全過程監管。三是建立強化執行機制。可強制規定采購單位年度綠色采購比例,并制定《綠色采購績效考核指標及權重》,根據綠色采購情況對采購單位和采購人員進行績效評價和管理,以此強化綠色采購的執行力度。
完善綠色采購配套制度
一是要加大對綠色環保企業的扶持力度,可參照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模式,鼓勵企業加大綠色環保技術研發的投入,激勵更多企業進入綠色采購市場進行競爭。同時要加大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節能環保資金轉移支付,減輕地區財政對綠色采購推進的“經濟”壓力。二是建立綠色采購數據共享平臺。對環保企業的環保指標進行在線公開,社會監督,對不符合環保要求或受到環保處罰的企業,禁止其一定時期內參與綠色采購,鼓勵綠色經營,淘汰落后產品進入綠色采購領域。三是要繼續強化綠色采購理念。利用好政府的宣傳平臺,加深民眾對綠色產品的認識,增強民眾的綠色消費意識,為綠色采購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同時要利用采購人培訓平臺,繼續強化采購人的綠色采購意向,如推動采購人在采購意向階段披露綠色產品使用偏好。
(作者單位:峨邊彝族自治縣委組織部、樂山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
(責編:彭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