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勇
摘? 要:青春期教育是與中學生自身成長關系密切的一門新興學科。處在青春發育階段的中學生生理上趨于成熟,但心理上卻半幼稚半成熟,這一階段是情感多變的階段,極易產生心理失控,是人生的危險期,因此,加強對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青春期教育;心理;初中生
一、初中生青春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青春期教育是根據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特點進行的人生觀、人格、性生理、性道德方面的綜合性教育,青春期是長身體、長知識且人生觀、世界觀逐步成熟的重要時期。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不健康的社會思潮也隨之涌入,因此,如果教育跟不上或不得法,就有可能導致中學生誤入歧途,甚至悔恨終生。然而,在進行青春期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庭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對性生理、性心理的錯誤認識
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必然涉及性方面的教育。而性教育一直是人們最敏感的問題,性知識的教育也一直是人們最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學生懂得了性知識,就會助長其性嘗試,導致性犯罪;也有人認為,對學生進行性知識教育,會玷污學生的心靈……這些錯誤認識阻礙了性知識的傳播和性科學的發展。使得學生面對自己生理上的變化渴望得到答案卻無法從正常的渠道獲得,于是便從流散在社會上的一些黃色書刊、影像制品中,從一些性意識不健康的人那里獲得不健康的性信息,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異性交往的敏感性
有些教師、家長看到學生與異性交往,馬上就會定性為早戀,或歸結為思想、作風方面的問題,而不去從生理上找答案,沒認識到有些問題是由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于是進行簡單粗暴地處理,極易使學生受到傷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違背教育的初衷。例如某校有一班級一女生對一男生比較崇拜,愿意與他交朋友,于是便寫紙條跟他借參考資料,不料,“紙條”由多嘴的學生透露給教師,敏感的教師立即將此事告知家長。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將此女生連打帶罵好好“收拾”了一番。此后,這女生自尊心深受傷害,性格變得憂郁孤僻,成績連連下降。這樣的事在中學生中并不少見,著實應引起我們教育者的深思。
(三)不注意觀察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從現象上看問題
有些教師總是習慣于把學生出現的問題歸結為思想問題,實際上,學生出現的許多問題并非思想問題,有的是由生理變化而帶來的心理問題。比如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導致有的學生形成了較強的自卑心理,他們膽怯,沒有自信心,缺乏競爭的勇氣,由于家庭教育的放縱、嬌慣,有的學生則形成了孤傲的心理,他們性情乖戾,脾氣暴躁,愛使性子,不團結同學……對于學生的這些個性特征,如果不注意觀察了解,掌握其癥結,幫助其排除內心障礙,那青春期的教育便不能全面并且很好地展開。
二、青春期教育實施策略
上述種種問題,如果不能切實解決,那根本談不上很好地幫助學生安全地度過青春期。對此,就班級管理中如何實施青春期教育,淺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進行性知識教育,打破對性的神秘感
中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特征逐漸顯露出來。由于不懂性生理知識,往往對自身的發育變化產生許多疑問,有一種性神秘感。作為教育者,應不失時機地把相關科學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這些性知識的講授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如初中所設“生理衛生”課就是很好的機會,也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講授,必要時,可男女生分講。在講授這方面的知識時,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普及有關衛生知識和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使學生在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淡化他們對性器官的好奇。
(二)開展青春期心理咨詢,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
健康,不應只指無軀體疾病,無心理疾病更是需要被關注的重點。祖國建設需要的就是身心都健康的人。青春期的學生心理較為復雜,解決心理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提供心理咨詢。因為心理教育不是一次談話、一次講解就能解決的,學生需要有試應、調適的過程。教育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準備隨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和心理指導。心理咨詢不一定限于課內,大多可在課外進行,采用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朋友式的談話,通過書信問答等形式,都是學生感到較為安全的方法。
咨詢教師如果能尊重、愛護學生,設身處地地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問題,就會得到他們的信任,從而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的真實心理,然后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正確交往
初中階段,出現男女學生交往的現象,我們應正確、謹慎地對待,發現特殊現象一定要細致觀察、對癥下藥。筆者在當班主任期間,一位男生班長,學習很好,長相也不錯,這引起許多初二女同學的崇拜,其中本班一女生對他特別著迷,上課下課時常瞄他,尤其出格的是看到其他女生跟他說話,她就會生氣,趴在座位上哭,導致其成績不斷下滑。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跟女生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談心。學生也袒露自己確實“早戀”了。在談話中,該女同學認識到初中生應該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才干,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慕。況且中學生還不具備談情說愛的資本,也難以得到真正的愛情,要學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通過這次心與心的溝通,讓學生從感情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可見,引導異性學生正常交往,需要教師的真誠和真情,同時也要方法得當。
(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安排好學生的課外生活。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平靜他們生理變化期間產生的恐懼、不安情緒;健康向上的文化內容則可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辨析能力,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學校還應取得家庭的配合,幫助家長正確對待青春期中學生的變化,與學校教育相一致,使孩子生活在尊重、理解、信任的家庭環境中。社會各方面也要努力開辟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娛樂場所,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占領學生的課外陣地,查禁黃色書刊、音像制品等不良出版物。
(五)不斷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
青春期教育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育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方能勝任這一工作。
首先,應當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教育理論,還得懂得諸如生理衛生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理論才能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導。
其次,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修養。成年人的言行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在對異性交往或談論性問題以及評價文藝作品中的愛情描寫時,一定要把握分寸、嚴肅認真,方能為學生做出表率,教育也才是有說服力的。
最后,要具有高超的教育藝術。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青春期教育就應根據這一規律把握準時機。學生生理、心理發展到什么階段,就要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給予相應的教育,過早過遲都會影響其效果。同時,青春期教育又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綜合性教育,既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顧慮社會的承受力;既要大膽地進行性教育,又要批判“性解放”,禁止把性教育引向另一個極端。每位教育者都要把握好分寸,因此,教育者要不斷提高教育藝術,使青春期教育適時適度又有效,使青少年學生能夠健康愉快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袁園,芮彭年,鐘向陽. 基于生命教育的學校青春期教育的實踐探索[J].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0,29(06):397-399.
[2]陳君臻. 青春期教育現狀問題探究[J]. 青春期健康,2011(02):39.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