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近期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形勢。總的來看,一季度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較大事故同比均明顯下降,多數行業和地區形勢平穩,但重特大事故明顯反彈。
重特大事故明顯反彈,既有建筑領域違法違規建設施工、礦山行業違法違規開采等原因造成的惡果,也有交通運輸領域危險貨物運輸與客運安全風險突出產生的極端情況,可以說,“灰犀牛”和“黑天鵝”都現形了。所謂“灰犀牛”,比喻大概率高風險事件,該類事件一般指問題很大、早有預兆,但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從而導致嚴重后果的問題或事件;所謂“黑天鵝”,比喻小概率高風險事件,主要指沒有預料到的突發事件或問題。
從一季度事故特點來看,礦山行業違法違規開采及瞞報、盜采等問題突出,在礦產資源價格持續高企情況下,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一再觸犯安全底線,造成“灰犀牛”突如而至,后果嚴重。面對“灰犀牛”,盡管我們有所準備,有所防范,但稍有不慎,發生事故仍然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大概率事件。
借用“灰犀牛”的寓意,防范、馴服安全生產上的“灰犀牛”,還要把風險設定擴展一些,把后果想得嚴重一些,把事件可能發生的時間節點拉近一些。就是說,適度放大“灰犀牛”,有利于切實提高防范意識、及時清除隱患、遏制事故發生。
適度放大“灰犀牛”,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對“灰犀牛”的認識。我們雖然難以預料“黑天鵝”何時來,但對“灰犀牛”的威脅是可以防范的。適度放大“灰犀牛”,更加主動作為,有利于充分做到有備無患,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而且,適度放大“灰犀牛”,也有利于防住“黑天鵝”,因為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灰犀牛”不但兇猛,還會演變成“黑天鵝”,讓人猝不及防。當然,適度放大“灰犀牛”,不是夸大風險造成不必要的緊張,而是有的放矢,更加主動更加專注和重視“灰犀牛”。這種更加主動作為和適度放大,把握的尺度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嚴格遵循安全生產制度、規律的基礎上,科學預判、精準施策。
適度放大“灰犀牛”,還要樹立系統思維,完善工作機制,層層壓緊壓實責任,細化應急預案。“灰犀牛”之“灰”,有時可以說一是不夠清晰或不夠逼近,二是容易視而不見或掉以輕心。各類重特大事故,都是看似不大的“小事故” “低風險” 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總爆發。事實上,所有危機都有一定的醞釀過程,危機之前總是有不同程度的失衡現象的出現,“小事故” “低風險”的堆積,就可能釀成“大事故”“高風險”。因此,面對“灰犀牛”,不但要克服熟視無睹的現象和僥幸心理,還要主動去放大它。“放大”,是為了更清晰更靠近。更清晰更靠近,才能對潛在的風險更加了然于胸,才能騰出時間空間,更全面地排查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應急管理部發布一季度安全生產形勢后指出,二季度,高溫、暴雨、雷電等極端天氣開始增多,相關行業生產經營活動趨于旺盛,加之受外部環境沖擊、疫情反彈加劇、供應鏈不穩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我們要深刻吸取近期典型事故的教訓,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細化求真務實的措施并確保措施精準、落實到位、見到實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馴服“黑天鵝”,防住“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