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江海



摘? 要: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41-33區塊為典型的三低氣藏,低孔、低滲、低壓、低豐度導致儲層非均質性非常嚴重。研究發現,蘇東41-33區塊儲集層主要為白云巖,白云巖屬于致密巖石,非均質性嚴重,儲層四性參數分析低。截至目前,對于國內外來說,蘇里格氣田都屬于開發難度比較大的氣藏,沒有任何開采經驗,也沒有合適的控水措施針對氣藏大量產水。所以本次研究擬采用測井解釋方法展開儲集層巖性識別、流體識別、平面非均質性研究、地層劃分、地層對比、古地貌特征、沉積相、氣藏分布、生產動態分析等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理論方法,綜合評價下古生界氣藏儲集層。
關鍵詞:蘇東41-33區塊 氣藏儲層 綜合評價
1 前言
在中國,針對四川盆地高石梯油田,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以及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等多種儲層研究,與中國沉積地質的特點相結合,深入剖析碳酸鹽巖學科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并在碳酸鹽巖氣藏烴源巖產生氣、蓋層、運移和成藏等各個方面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總結出了一套識別碳酸鹽巖氣藏的方法。截至目前,我國碳酸鹽巖氣藏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孔隙,溶洞,構造裂縫特征與成因研究;
(2)孔隙結構發育與分布規律;
(3)儲集層“四性”綜合研究。
涉及各個領域、種類和學科的綜合研究是當下國內巖溶儲層研究的極其重要方法。通過地球礦場物理學、巖石學、油層物理學、礦物學、巖石物理學、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等學科的整合,從氣藏構造、成藏原因等方面出發,將大大促進巖溶儲層的研究。隨著國內外勘探開發開采特征一體化,將靜態地質資料、測井資料和動態開發資料結合起來,可以更接近巖溶儲層的賦存狀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2地質概況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東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和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境內,在南邊是靖邊氣田,往東接榆林氣。區域構造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中北部。目的層位下石盒子組盒八、山西組山一,兼探上石盒子組盒4、山西組山2及下古奧陶系馬家溝組馬五。
蘇東41-33區塊位于蘇里格東區西部(圖1),西邊為蘇5、西北部是蘇25區塊、西南為蘇6區塊,區塊南北長約50km,東西寬度為35km,總面積779km2,探明儲量762.72×108m3。截至2008年底,完成試氣井36口,其中在蘇東41-33井獲區塊內最高無阻流量26.83×104m3/d。目前研究區塊完鉆下古井為122口,生產井104口,完成試氣井87口,最高無阻流量190.33×104m3/d。
3 地層特征
地層的劃分,主要是依據標志層(區域性測井曲線巖石流體呈現不同的變化)、古生物特征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積旋回。地層劃分結果將奧陶系馬家溝組地層劃分為六個大的地層巖性段。
根據氣田下古生界地層劃分方案,以K1、K3兩套具有典型測井曲線特征的凝灰巖標志層為依據,開展地層劃分對比(表1)。通過前人十多年的勘探開發,已查明鄂爾多斯盆地下古馬家溝組的產層主要集中于古風化殼的頂部。根據研究區奧陶系地層特征,結合研究區完鉆井情況,將馬五段從上至下劃分為10個亞段,本次研究馬五1到馬五6五個亞段15個小層。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儲層受到加里東抬升剝蝕影響,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地區西北高、東南低,東部和南部受到的風化剝蝕作用強烈,西部北部地層參與厚度高,剝蝕不明顯。研究區塊主要是分布在剝蝕較為嚴重的殘丘里面,沿著剝蝕線自西向東,古風化殼層位逐漸變新。通過儲層成藏機理各構造特征研究,將奧陶系劃分為三套氣層組合。
(1)研究區中組合自東南向西北依次剝露,整體分布相對穩定(圖2);
(2)準同生與埋藏白云巖化是研究區中組合的主要成巖作用,而沉積時古地形的相對高部位是白云巖發育的有利區域。研究區主要為白云巖氣藏。
4 儲層特征
4.1巖性
鄂爾多斯盆地蘇東41-33區塊中部主要發育有沉積巖和受到后期成巖作用的碳酸鹽巖,這里的沉積巖指的是那些尚未完全沉積或者沒有經過后期成巖作用改造過的巖石。通過巖性識別和取芯分析,可以看出馬家溝組五段主要是白云巖或者含雜質的白云巖,包括細晶白云巖、粉晶白云巖等多種巖石類型,當然還有少量層位出現了蒸發巖,總之,研究區塊內主要分布碳酸鹽巖類型是白云巖和含雜質白云巖。
含雜質白云巖進一步細化為云灰巖、石灰巖、泥云煙、泥灰巖、灰云巖和白云巖。本次研究通過對區塊內的7口井24各巖石樣本的分析發現,白云巖中大部分的樣品或多或少地含方解石,20%的樣品完全不含方解石;12%的樣品完全不含白云石,78%的樣品或多或少地含白云石;硅質含量0.15%;黃鐵礦含量0.46%;伊利石含量1.29%;高嶺石含量0.12%??偟膩碚f,白云巖多于石灰巖,巖石顆粒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為主(表2)。
據馬五段碳酸鹽巖礦物成分分析,馬家溝組巖石組分自生礦物以方解石、白云巖為主,陸源礦物多為高嶺石,伊利石(表3)。
4.2物性
碳酸鹽巖儲層的巖石中往往發育有孔洞縫孔隙類型,巖石內部孔隙度和滲透率是研究油氣儲藏物性評價的關鍵要素。儲層儲藏油氣的能力需要使用孔隙結構的好壞來描述和判斷,而孔隙結構的好壞則主要依靠孔隙度來衡量。地層從上到下風化剝蝕程度逐漸減弱,孔滲飽參數隨地層加深均呈現減小的規律。研究區塊氣藏具有孔隙度低、滲透率低、非均質性強、砂體分布連續性和連通性差等特點,但是也有部分儲量豐富富集區域。
馬五段儲集層孔隙空間既有孔隙,又有裂縫,還有溶洞,儲集層致密,其非均質性較強。其中,最主要孔隙空間是晚期溶蝕形成的溶蝕孔洞,然后為晶間孔;孔隙類型主要以溶孔、晶間孔為主。其次,構造裂縫及成巖孔縫則作為流體滲流通道,為次要的儲集空間(表4)。
馬五段孔隙結構,主要通過毛管壓力曲線和巖心實驗分析,毛管壓力曲線能夠更好地反映巖石孔隙類型和吼道的大小及連同情況,極好地表征儲層巖石的孔喉配位情況。馬五段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6%區間(圖3)。
研究區塊馬五段滲透率介于0.0027×10-3μm2 ~0.755×10-3μm2 ,主要集中在0.02×10-3μm2 以下,表明儲層具有低孔、低滲的特點(圖4)。
孔隙度和滲透率是表征表征儲層的兩個重要參數。從典型井(圖5)孔滲關系圖看出,研究區孔隙度與滲透率分別主要集中在1%~6%和0.01x10-3μm2~0.04x10-3 μm2,顯示兩者呈指數相關,相關性較差,相關度僅0.045,且投點較為分散,而隨著孔隙度的增大兩者的離散性也越大,表明儲層為低孔、低滲型致密氣藏。
4.3 含油氣性
蘇東41-33區塊地層從上到下風化剝蝕程度逐漸減弱,孔滲飽參數隨地層加深均呈現減小的規律。馬五段巖性含氣、不含氣時候巖石物理參數不同,導致了波阻抗界面的差異,在測井資料上顯示不同的變化差異。不同含氣飽和度層位聲波時差測井,密度測井,電阻率測井,自然伽馬測井等呈現均勻變化,馬五段氣藏致密,多發育為石灰巖氣水層。馬五段含氣飽和度主要分布10~83%之間,平均56.9%(圖6)。
4.4 儲集層綜合分析
馬家溝組的地層發育各個小層的差別明顯(圖8),以z94井來說,z94井位于剝蝕面內,雖然產氣量比較大,但還是主要在馬五4亞段比較明顯。所以,馬五4亞段為馬家溝組儲層物性發育最好的亞段,孔隙度最小值為馬五42的0.90%,最大值為馬五41b的15.21%,平均值在2.91~5.40%之間,其中馬五41a的孔隙度平均值最大(圖7)。
滲透率最小值為馬五43的0.05×10-3μm2,最大值為馬五41a的202×10-3μm2,平均值在0.58~6.98×10-3μm2,其中馬五41a的滲透率平均值最大(圖7)。
4.5 平面非均質性
馬五段地層在微觀和宏觀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地質沉降作用,儲層逐漸發育,一開始發育為烴源巖和煤層氣,隨著地層逐漸沉降,碳酸鹽巖受到上覆巖層的壓實作用,變得越來越致密。埋藏成巖期,由于地層流體的作用,儲層受到了多次復雜的成巖溶蝕包括后期作用,造成了儲層的低孔低滲的特點,為典型的三低氣藏,以至于儲層非均質性較強(表5)。
根據各小層孔隙度(表6)和滲透率(表7)參數的統計結果,對比可以發現馬五段個小層間物性相差較大,級差系數和突進系數差值明顯以馬五41a小層最為明顯。相對而言,馬五41a、馬五5小層的平面非均質性較強。
4.6儲層分類評價
蘇東41-33區塊馬五段儲層分類評價標準主要采用巖性,孔隙度、滲透率、含氣飽和度3 項參數,其反映儲層沉積、成巖以及后期地質運動的全部內涵。根據各項參數分析,將儲層分為Ⅰ類Ⅱ類。總的來說,Ⅰ類Ⅱ類儲層發育程度良好,蘇東41-33研究區塊以Ⅱ類儲層為主(表8)。
5 生產動態分析
采氣曲線是氣井生產數據與生產時間關系曲線,利用它可了解氣井生產是否正常、工作制度是否合理、增產措施是否有效等,是氣田開發和氣井生產管理的主要基礎資料之一采氣曲線一般包括日產氣量、產水量、產油量、油壓、套壓、出砂等與生產時間的關系曲線。
蘇東41-33區塊召94井采氣曲線圖(圖9)可以看出開采前期產量逐漸增加,隨后關井,2011年12月重新開井,然后氣井達到最大產量巔峰。隨著開采的進行,地層壓力逐漸降低,產量開始下降,直到停產。2013年12月開始向井中注入甲醇,產量又開始有所回升,生產一段時間后,氣井開始大量產水。
召94位于蘇東59-05相對富水區的構造高部位,試氣無阻流量123×104m3/d,生產期間最大配產40×104m3/d,目前處于無水生產期,累產氣30003×104m3。召94井前期產水主要是凝析水,召94的儲層發育較好的孔縫洞,有比較優異的生儲蓋組合。生產井開采前期大量產氣,產氣水差異大,后期日產氣能力逐漸下降,日產水量在0.02~40m3之間;產水井產能下降慢,相對其他井穩產能力較好。綜上,蘇東41-33區塊z94井為比較良好的產氣井(圖10)。
6結論
(1)研究區馬五段地層遭受不同程度剝蝕,區塊中自西向東剝蝕,馬五段多個層位地層確實明顯,中部剝蝕最弱;
(2)蘇東41-33區塊儲層物性具有低孔低滲的特點,平面非均質性較高。馬五段逐層主要發育氣層、差氣層、氣水同層、水層及干層等多種流體類型。根據孔隙度,滲透率,含氣飽和度,孔隙結構,巖性識別結果,將研究區塊儲層分為兩類。Ⅰ類Ⅱ類儲層發育程度良好,蘇東41-33研究區塊以Ⅱ類儲層為主;
(3)在蘇東59-05、z94井區儲層物性好、構造發育,z94井區域內氣藏連通性好。其中,蘇東59-05井富水區域平均孔隙度6.9%、滲透率4.09md、含氣飽和度63.7%。z94,sd59-08井為研究區塊內比較典型的高產氣井。氣井的產能分布特征展示出氣藏油氣富集規律,高產井區是氣藏開發有利區。
參考文獻
[1]白慧 顏學成 王龍 吳小寧 馮敏 王立社 陳治華 黃丹. 蘇里格氣田東區奧陶系馬家溝上組合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 西北地質, 2015.
[2]蔡克漢, 高改, 許磊明. 鄂爾多斯盆地古隆起東側奧陶系古地貌預測[J]. 低滲透油氣田, 2014(2):37-42.
[3]陳娟萍, 高星, 劉曉鵬, 等. 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奧陶系馬五_4儲層有利目標評價[J]. 石油化工應用, 2017(03):112-116.
[4]郭春伶. 蘇里格氣田桃2、桃7井區下古氣藏開發潛力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學, 2011.
[5]廖銳全,曾慶恒等人.采氣工程[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年.
[6]劉丹, 馮子齊, 劉洋, 等. 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下古生界奧陶系自生自儲氣地球化學特征[J].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 27(10).
[7]劉行軍, 劉穎卓, 金仁高, 等. 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儲層分類及氣層識別[J].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5, 29(4):7-11.
[8]龍文駿. 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地區馬五_610沉積微相特征及其演化規律的研究[D]. 長江大學, 2017.
[10]陸正元,張銀德等人.油氣田開發地質學[M].地質出版社,2016年.
[11]馬振芳. 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古風化殼儲層特征[J]. 天然氣地球科學, 1994(6):28-36.
[12]梅仕軍 莫靜 林剛 黃麗鵑. 國內碳酸鹽巖儲層評價技術[D]. 內江科技, 2013.
[13]戚家振, 過敏. 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奧陶系馬家溝組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 特種油氣藏, 2017(4).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