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苓
【摘要】中標通知書發出,合同沒有簽訂時中標通知書的效力,學界有三種觀點。法院普遍傾向于把中標通知書為認定為承諾,招投標雙方需在中標通知書發出的30日內簽訂書面合同,招投標合同才能發生法律效力,未按照中標通知書簽訂合同需要承擔相應的締約過失或違約賠償責任,兩者可按照行為發生時間來區分。
【關鍵詞】中標通知書;承諾;合同責任;損害賠償
《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下列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必須進行招標。招投標過程中,無論是邀約招標還是公開招標,中標后,招標人應當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中標通知書對招標人和中標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招標人改變中標結果的,或者中標人放棄中標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但并沒有對中標通知書的性質給與明確的鑒定,因中標合同在中標通知書后簽訂,實踐中對招投標程序中合同何時成立的問題存在爭議,導致了同案不同判的情況,對于中標通知書性質認定的不同也導致了合同當事人的利益會被區別對待。
實踐中,法院普遍傾向于把中標通知書認定為承諾。即根據《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招標公告屬于要約邀請,投標人的投標文件是要約,那么中標通知書就是承諾,并且承諾需要適時到達要約人。
學界的三種觀點
關于中標通知書發出,合同沒有簽訂時中標通知書的效力,學者對此時效力認定有三種理論。
1.中標通知書發出時合同成立但不生效。該理論認為即使將中標通知書與招投標合同進行捆綁,根據《招標投標法》,雙方需在中標通知書發出的30日內簽訂合同,因此只有雙方在正式的合同上簽字,招投標合同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2.簽訂書面合同時,合同成立并且生效。贊成此觀點的原因在于《招標投標法》已經明確了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招投標雙方需要簽訂書面合同,且根據《合同法》第32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為書面合同成立的依據。
3.中標通知書具有預約合同的效力。該理論認為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相當于預約合同,因為中標通知書雖不是簽字蓋章的書面合同,但違反中標通知書又會承擔違約責任,那么中標通知書肯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將中標通知書視作預約合同,既對促成本約合同進行了一種意思表示,又可以維護招投標過程中的交易安全,一舉兩得。
改變、放棄中標合同的損害賠償范圍
根據《招標投標法》規定,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招標人改變中標結果的,或中標人放棄中標項目的,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招標人改變中標結果,就是改變雙方合同中的權利與義務,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投標人放棄中標項目,放棄的一方須承擔其應負的責任,權利性質上屬于期待權。其主要特征是:
1.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中標通知書發出后,雙方都負有根據中標合同與對方簽訂合同的義務,相對方有要求對方簽訂合同的權利,只有雙方履行義務,才能使得相對方權利得以實現。
2.簽訂合同是法定程序。中標通知書發出后,簽訂合同是法定程序的一部分。法律明確規定,中標合同發出后30日內簽訂書面合同,中標使得雙方締結合同實質性內容已經確定,履行簽訂合同的程序,就可達成合同關系。雖然雙方當事人就非實質性內容可繼續協商,但因為其基礎條件已經達成合意,所以中標形成的簽訂合同的權利是有基本確定法律結果的程序性權利。
3.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根據中標通知書簽訂合同具有強制性。中標通知書發出后,雙方的權利義務已經成立,一方或雙方不履行義務,則會導致已定的權利義務喪失。因此,法律對中標通知書發出后簽訂合同的行為具有強制性的,以維護招投標的法律秩序。
《招標投標法》第45條明確:“中標通知書對招標人和中標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招標人改變中標結果的,或者中標人放棄中標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钡匆幎ㄟ@種責任是締約過失責任還是違約責任。
《合同法》規定的締約過失責任是一項前合同責任制度,因為一方因違背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使得對方的信賴利益受損,從而法律規定要求其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根據《合同法》第42條規定,違約責任是一方違反雙方合同約定從而導致要求違約方承擔的民事責任,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所承擔的責任?!逗贤ā返?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边`約責任必須簽訂有效合同,并且合同當事人不履行或缺陷履行合同導致侵犯了合同相對方權利而產生的責任,其為了彌補或賠償因為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
中標通知書發出后的法律責任性質是締約過失責任還是違約責任,一直是社會各界討論的焦點。締約過失責任因為信賴利益的損失,導致賠償責任的產生。違約責任是因為違約方違反合同約定,導致守約方造成損失,從而要求違約方根據合同或者守約方實際損失賠償的責任。法律對違約責任的賠償作了一定限制,我國法律對違約賠償的一般支持補償性賠償,懲罰性賠償的必須法律明文規定。
可根據形成條件和產生時間予以區分
從形成條件區分,違約責任是因為違反合同而產生的責任,以合同有效存在作為前提條件。締約過失責任是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因一方的締約過失造成另一方由于信賴相對方從而導致利益受損,適用條件是合同訂立中或合同不能成立、無效或被撤銷的情況下。因此,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合同關系是否有效成立。合同有效的,則適用違約責任;無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可以考慮適用締約過失責任。
從賠償責任產生的時間上區分,締約過失責任是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前,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就是違約責任。合同未成立或者合同成立,但被確認為無效或被撤銷時,締約過失方才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合同成立,合同一方的過失而致另一方損害承擔的是違約責任而不是締約過失責任。不按招標文件約定的實質性條件簽訂的合同,只要雙方合意,是否屬于合同自治范疇?法律對此有明文規定。在招投標過程中,法律給予當雙方充分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中標正是雙方意思表示的合意。在中標后再對中標的實質性條件更改,違背了招投標文件實質性內容,損害了其他投標人的利益,被法律所不允許。
違反招投標法的行為,除了要承擔民事責任之外,還須承擔行政責任。行政監督部門也有責任對招投標中的各種違法行為進行糾正,采取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單位直接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等行政處罰。
(作者單位:浙江杭宸律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法制辦財金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釋義[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2.
[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釋義[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責編: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