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張磊


成都近年來快速發展為新一代的“網紅”城市,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成都,地鐵、公交、出租車成為其首選的公共交通工具。而地鐵作為成都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之一,其運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在不斷滿足人們出行需求的同時,成為人流交匯的重要場所。因此地鐵具有文化傳播場所的屬性,采用豐富的地域文化元素賦予地鐵空間更深層次的意義勢在必行,這也是城市對自身文化形象的展現。當前地鐵站空間的文化建設已經較為完善,而車廂內空間文化元素有待提升。就目前而言﹐較為豐富的車廂文化是宣傳文化,硬件文化展示較少。作為城市中重要交通運輸工具的地鐵,其文化符號在人們認知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與政治、經濟的交融程度也越來越高,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地鐵具有傳播信息和運載功能,其中傳播信息媒介除了地鐵傳媒廣告以外,還有地鐵硬件,比如地鐵拉環。
一、地鐵拉環設計分析
地鐵拉環作為地鐵車廂的重要組成部分,安裝于地鐵橫桿扶手上,在地鐵行駛的過程中,乘客通過手抓握、拉握等方式,來保持身體的平衡,為自身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作為乘客直接接觸的車廂構件,需要在功能上提供抓握部件,在造型上提供美觀的視覺感受,在文化內涵上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和科學的指導才能在現有基礎上設計出更能滿足乘客需求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鐵拉環。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目前成都地鐵拉環主要以熊貓造型、方形、三角形、袋狀拉環等形狀為主。
以上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拉環的特點如下。
熊貓造型,主要是以成都代表元素——大熊貓為設計靈感來源,造型圓潤可愛,富有親和力,備受乘客關注和喜歡。
方形,主要呈現矩形的形態,造型簡潔,最大的特點是在提供抓握功能的同時留有廣告位。
三角形拉環有兩種,分別是外凸的圓弧狀三角形拉環,地鐵、公交普遍采用此造型的拉環,造價比較低,適合大批量生產使用;第二種是內凹式的銀杏葉形狀拉環,外觀也呈三角形,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寓意。
袋狀拉環分布較少,造價比較低,但是穩固性相對較弱,抓握的舒適性也較弱。
調研表明,成都的熊貓造型拉環和香港的米老鼠造型拉環比較受大眾喜歡,這兩款拉環的成功之處在于:一是造型符號語言獨特,區別于普通形態,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二是造型是當地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形象,能代表當地的特殊文化,與游客產生共情;三是圓潤的造型語言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深受廣大用戶喜愛。
綜上所述,城市地鐵拉環的設計尤為重要,是通過地鐵這一文化傳播場所展示城市文化風貌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拉環的實用性、舒適性、美觀性、文化性等。
二、三星堆金面具文化
成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是四川省的省會,其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元素眾多。近年來,成都最為知名的發現是三星堆陸續挖掘出的金面具,揭示了古蜀時代祭祀活動的昌盛、獨具一格的精神觀念以及崇尚神靈的文化心理,反映了古蜀人高超的開采、制作黃金的技術,進一步說明商周時代古蜀文明的繁榮。近來挖掘出土的金面具可以說是商周時期古蜀文明的經典產物,也是古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該半面黃金面具完整的重量預估超過500克。如果能發現完整的面具,將是國內所發現的同時期最大的黃金面具和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面具是人類文化的珍貴遺產,是研究人類文明的重要器物﹔在中國的文物研究中,屬于科學、藝術、文化、歷史價值最高、觀賞性最強的一類。三星堆金面具文化的發現震驚國內外,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資源來到成都,因此采用金面具形象進行拉環設計具有現實意義。
三、拉環造型設計
(一)成都地鐵拉環設計造型元素
造型元素要使產品富有創意,不能照搬原有的產品形態,不能直接復制粘貼造型,而要對原有造型元素進行提煉、概括,并賦予新的設計形式。不僅要打破原有造型形式,更要避免過分變形和夸張的設計,要用更加貼近現代生活的審美觀念、造型手法,同時對元素進行提煉和深化,使得造型語言符合產品使用功能。一方面造型可以展現出原有設計中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在設計制作時要追求原創性的設計準則,對傳統文化既尊重又發揚。通過再設計,使產品有全新的使用功能,使其更貼合用戶使用場景。將地域文化特點適當地融入地鐵空間設計中,為地鐵增加更多的文化亮點,使外地游客能夠在乘坐地鐵時感受到巴蜀文化,使當地乘客能夠在地鐵車廂中加深對巴蜀文化的印象,這是弘揚巴蜀文化很好的形式。
在地鐵拉環的造型設計處理上,提取三星堆金面具造型特征,既能夠很好地達到造型的審美性,又能夠確保使用的功能性。因此采用金面具外輪廓作為拉環的外輪廓,耳部輪廓作為裝飾性元素,嘴部輪廓可作為拉環手柄,忽略眼睛和鼻子的造型。可采用透明亞克力材質,中間留有2毫米的空隙做廣告宣傳位。最后結合拉環抓手部件形成具有巴蜀特色的成都地鐵拉環,最后采用3D打印的方式打印拉環模型并進行展示(圖1)。
(二)地鐵拉環的乘客情感化體驗
拉環作為地鐵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與乘客間直接接觸的關系,應當通過情感化的體驗,提升設計的實用性和乘客使用的舒適性。
圖2展示了成都地鐵拉環設計的乘客情感化體驗圖。唐拉德·諾曼將情感化設計分為三個層面——本能層、反思層、行為層。本設計研究中的本能層面,涉及乘客的感覺器官體驗,包括拉環造型、色彩、材質。行為層面包含乘客使用時的生理體驗和心理體驗。其中,生理體驗包括乘客抓握時的舒適性,通過人機工程學分析造型的合理性、舒適性;心理體驗主要通過色彩心理學分析色彩帶給乘客的心理感受;反思層面在這里指精神體驗,通過拉環的造型語言展示古蜀文化,與乘客參觀的三星堆金面具文化產生關聯,從而達到文化傳播效果。
(三)色彩材質分析
日本立邦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在同一空間中,成功的色彩設計將增加產品15%到40%的附加值。研究表明,暖色調空間中,室溫11℃時人們會感覺到冷﹔冷色調的空間中,室溫15℃時人們會感覺到冷,色調會影響人體對溫度的感知。拉環作為地鐵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掛在拉桿上,一節地鐵車廂約有80個拉環,一列地鐵約有1800個拉環,拉環的數量巨大,因此色彩占據視野的比例也高。拉環的色彩搭配協調,可以提升乘客的感官體驗,也能幫助乘客建立舒適、愉悅的心情,提升乘客對城市形象的好感度。綜上所述,拉環的主色采用低飽和度色彩,比如舒適的莫蘭迪色系,能夠讓乘客進入地鐵時視覺放松、心情放松﹑身心愉悅。
拉環材質主要是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TPU),它的應用領域很廣泛,可注塑成型,擠出線纜薄膜,常用油墨膠水,是比較有前景的塑膠材料,同時也是成熟的環保材料,具有較好的阻燃性、抗沖擊性、耐壓性,耐磨性較好,耐臟,皮膚觸感較為柔和。因此采用該材料作為拉環的材質是比較好的選擇。
(四)經濟效益
拉環作為地鐵公共設施的一部分,是乘客直接接觸的重要媒介,在提供安全性、舒適性的同時,也能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現有的多數地鐵拉環已承載著廣告宣傳功能。這款拉環的上半部分留有三分之二的面積作為廣告位,可以用作城市文化宣傳或者商業廣告宣傳,且卡片式廣告可以隨意切換,對城市文明的宣傳和商業經濟的發展都有較大的作用。
四、拉環的互動分析
(一)地鐵拉環與手的關系
當地鐵開動時,對于站立人群而言,會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此時拉環和扶手立桿成為乘客的主要支撐點。在擁擠的地鐵車廂中,無立桿抓握時,站立者會就近選擇拉環作為支撐點,站立者的手部與拉環直接接觸,手部拉拽拉環時對手會產生一定的刺激,且手部的神經在感受到刺激后會產生神經沖動,沖動由感覺神經傳導至大腦的中樞神經,經過分析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拉環的尺寸、形狀、結構、材質、紋理等都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握持強度、握持力及握持舒適性。
(二)手部肌肉與抓握
人體的手部肌肉主要分為小魚際肌、大魚際肌、指球肌、指骨間肌等。在手掌面,小魚際肌、大魚際肌的肌肉最厚,可以有效減輕外界對手部的壓力與沖擊力,極大減輕對手部的意外傷害。相反,手部掌心的肌肉是最薄弱的,它也是人體血管、神經離手掌面最淺的部分,一些外部的沖擊力更容易對人的手部造成一定傷害。因此,在設計拉環時,盡量讓拉環的接觸面最大程度分布在手掌肌肉較為豐富,血管、神經較少的區域,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手部。
在具備一定保護功能的基礎上,還要考慮抓握的舒適性。在拉環設計中要考慮使用人群的年齡、手掌大小、性別等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當手柄直徑在35至45毫米時,手指與指骨間所受壓力相對較小,手部所受壓力相對均勻,抓握舒適度最好。因此,拉環把手的抓握位置呈橢圓形,手部在拉拽的過程中各個部位受力較為均勻,手部與把手更加貼合,摩擦力適中,可以讓使用者感到更加舒適。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三星堆金面具文化內涵進行探析,認為采用三星堆金面具造型進行成都地鐵拉環造型設計具有可行性和現實意義﹔結合對拉環的情感化體驗研究,分析拉環材質、色彩和經濟效益,采用人體工程學理論對該造型進行論證分析,提出了一種新的拉環設計造型。新型的拉環既能弘揚巴蜀文化,又能夠在地鐵運行中發揮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周靜,四川眉山人,四川工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服務設計。張磊,山西興縣人,四川工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