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涵
非裔美國文學是非洲文化和白人文化碰撞的產物,在融入和遠離白人文化的沖突中不斷發展壯大。非裔作家善于將真實的歷史呈現在作品中,將黑人的悲慘處境通過文學作品放大,透過豐富的喻指語言和喻指意象,賦予黑人扭曲的心靈和毀滅性的行為以非洲文化的歷史淵源。喻指的使用使非裔作家作品具有歷時與共時的文化價值。從非裔美國文學理論視角研究非裔作家作品的喻指,可以引發讀者對美國黑人生存及生活現狀的深刻思考,獲取作品中所呈現的人類共同心理與文化財富。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文論發生了語言和文化的雙重轉向。作為美國文學批評的重要代表,非裔美國學者小亨利·路易斯·蓋茨在《黑色的象征:詞語、符號和種族自我》和《意指的猴子:一個非裔美國文學批評理論》兩部著作中提出了以喻指理論為核心的非裔美國文學理論,即以非洲民間文化為基礎的,建立在白人意識形態和傳統范圍內的西方主流文學理論,為邊緣化的非裔美國文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解讀方式,揭露了非裔美國文學的深層次的思想來源,為研究非裔美國文學提供了新視點。
托妮·莫里森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非裔美國女作家,于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情感熾熱,簡短而富有詩意,并以對美國黑人生活的敏銳觀察聞名。國內外對莫里森作品的研究大多基于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原型批判理論、后現代和后結構主義批評理論,并主要針對小說思想主題和作品藝術特色兩個方面展開研究。而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從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視角探究莫里森作品的喻指性。莫里森的深厚文化底蘊使其作品中充斥著古老的非洲文化,使作品具有無限張力,從非裔美國文學批評視角出發更能發掘其作品對歷史的追問及對人文的思索。
二、文獻綜述
鄭光銳認為非裔女性作家扎根于自身文化的沃土中,并且非常契合拉美現實主義寫作技巧,能生動描述其心路歷程以及表述追求自我和民族解放的愿望。綦亮分析了埃西·埃多彥出版的兩篇小說,提出埃多彥的寫作文風和開闊視野為非裔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進而豐富了加拿大文學創作的版圖,也證明了其在加拿大文壇舉足輕重的位置。陳珺和吳阿敏研究發現,在近三百年的文學進程中,非裔文學領域涌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家與作品,并且已經逐步成為美國文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他們以《美國非裔作家論》為分析對象,對其進行了全面和系統的評價,認為作品內容豐富且新穎,論述嚴謹且充分,合理地呈現了非裔美國文學的發展全貌。梁艷和張影等以“母親”角色為研究對象,提出該角色本身蘊含的豐富意義在作家筆下增添了更深刻的含義,隨著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母親”角色受到了女性作家的由衷偏愛;進一步,他們研究了女性主義文學作品中不同的母親形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劉白對譚惠娟、羅良功等著的《美國非裔作家論》進行了系統的評述,提出在選題和材料梳理方面,該著作規模龐大豐富、材料充實;在結構羅列上,該著作描繪了非裔作家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紹、研究現狀、核心思想、主要貢獻等;在研究方法上,該著作注重微觀和宏觀自下而上的邏輯整合;在學術觀點上,該著作彰顯了問題維度和創新思維;最后,總結出該著作是一部學術魅力之作,在其他族裔文學研究中也頗有典范作用。張峰以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于2021年10月7日獲諾貝爾文學獎為選題背景,分析古爾納的作品,認為古爾納的作品“觸及殖民主義的影響和難民的命運,既反思歷史,又觸碰現實,強調歷史跟現實的聯系”,并且提出古爾納的獲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諾貝爾文學獎對難民這一邊緣群體的人文關懷。
三、蓋茨的喻指理論
蓋茨所定義的喻指是文學作品中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段,其在表達某種意義的過程中借助了轉義的手法,從而產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意方式,也是非裔美國人智慧和幽默的表現。喻指包含語言喻指、意象喻指及文本喻指。語言喻指是指基于非裔美國人的口語游戲而使用的語言方式,它通過替換同音詞、聯想俚語、修改權威語錄等方式間接達到諷刺和幽默批評的目的。意象喻指指對一些傳統的意象進行修改,應用于文學作品中,委婉地表達作者意圖和態度。文本喻指是指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對所描述的文本世界進行反映、呼應、比較、重復、修改或回應等。
喻指集合了非裔美國人的語言特點和智慧,成為美國文學發展的必然產物。莫里森對非裔美國人傳統的喻指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她的小說在揭露非裔美國人的許多禁忌和暴力行為的同時,仍然顯示出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其作品中喻指的應用,使得具有強烈痛苦和詩意美感的語言矛盾得到完美的化解和詮釋。因此從非裔美國文學理論視域去分析莫里森的小說,可以讓讀者更好地感受莫里森駕馭語言與文化的能力,對其作品的分析具有多維指導意義。
四、非裔文學作品中的喻指
(一)對《圣經》的喻指
《舊約》中的“替罪羊”:替罪羊的典故源自上帝對亞伯拉罕忠誠的測試?!妒ソ洝分杏涊d,為表忠誠,亞伯拉罕將其晚年得來的獨子向上帝獻祭,上帝被其忠誠感動,遂用一只公羊替代,成為承受以色列人全部罪孽的“替罪羊”,亦成為“祭祀羊”。莫里森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塑造“替罪羊”的形象,承受白人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厄運。
救世主耶穌:據《圣經》記載,耶穌作為神的兒子來到世上是為了拯救人類,他擁有純粹的神性。在傳道之前他經歷了一系列的考驗,克服了惡魔撒旦的引誘,堅守了自我。莫里森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勇于犧牲、奉獻,有責任有擔當的女性,她們以博愛者和犧牲者的耶穌的形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卻被賦予非正義人物的名字,借此反抗以白人為中心的主流文化。
(二)對自然界的喻指
植物:在非洲文化里,樹承載著祖先的靈魂與記憶,往往代表著美好、寧靜和救贖?!妒ソ洝防锎嬖谏畼浜徒畼?,因此文學作品中的樹既可以賦予自然界活力,又可以滿載邪惡之勢。
水:水在非洲文化中承載萬物,無色無形,是陰陽之隔,是生命之源。而《圣經》中的挪亞方舟故事卻將之視為懲戒和災難,是死亡的象征。因此,在文學作品中水兼備生命和輪回之意。
火:火象征著吉祥幸福,同時也代表著破壞與毀滅。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火喻指毀滅性的愛——洶涌熱烈,卻令人遍體鱗傷。
(三)其他喻指
眼睛:眼睛是心靈的外在表象。在黑人眼中,藍眼睛是白人獨有的特征,是美好與幸福的象征,對藍眼睛的渴望間接反映的是黑人內心對自我身份的否定,而深層次的卻是在洞察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對藍眼睛的向往是黑人對白人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探究了深邃的種族主題。
飛人:會飛的黑人是非洲傳統民俗中黑人對超人能力的一種執念。飛人可以超越一切限制,翻山越嶺,自由地在天空飛行。在莫里森的作品中,她將非洲飛人的神話與非裔美國人的宗教結合起來,折射出當代非裔美國人對現有處境的絕望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五、結語
喻指最基本的特征是借助非裔美國人所特有的傳統意象,間接表達隱藏在文字下的作者的真實意圖。喻指的使用是以口語化的英文表述為載體,而且喻指使用的大量意象也是通過民間傳述留存下來的。非裔文學作品的創作實則蘊含著一個由口頭性向書面性過渡的過程,而研究者需要在正統化的書面英語文字中逆向地還原出民間化口語所承載的喻指,再進行深人研究。非洲文化和歐美主流文化的結合造就了非裔美國文學,因此,對非裔文學作品的分析既不能無視歐美文化的影響,又不能脫離非裔文化根源。
在理論多元化階段,應該選擇一個與歐洲中心論相對應的理論作為理論指導,構建基礎研究框架,幫助非裔美國文學擺脫其非主流文學地位;通過對作品中喻指的分析,研讀作品深層次的思想價值,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懷,揭示文本背后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