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云
《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及相關規章文件對招標文件的獲取時間和開標日期都有明確規定,然而實踐中,各采購單位、代理機構發布的招標公告中關于時間設置的邏輯各不相同。筆者以幾類常見做法為例進行探討,分析如何合理設置招標文件的獲取時間和開標日期。
實踐中的案例
典型的幾種時間設定
項目一:某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于2021年2月25日發布,獲取招標文件時間為2021年2月25日至2021年3月3日,開標日期為2021年3月19日。
項目二:某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于2021年2月24日發布,獲取招標文件時間為2021年2月25日至2021年3月3日,開標日期為2021年3月19日。
項目三:某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于2021年2月24日發布,獲取招標文件時間為2021年2月24日至2021年3月3日,開標日期為2021年3月17日。
項目四:某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于2021年2月26日發布,獲取招標文件時間為2021年3月1日至 2021年3月5日,開標日期為2021年3月19日。
項目五:某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于2021年2月26日發布,獲取招標文件時間為2021年2月26日至2021年3月5日,開標日期為2021年3月19日。
2021年2月、3日日歷表如圖1所示。
與招標公告發布日、招標文件提供期限/獲取時間/發售期和開標日相關的法律法規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貨物和服務項目實行招標方式采購的,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p>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招標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87號,以下簡稱“財政部87號令”)第十八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或者投標邀請書規定的時間、地點提供招標文件或者資格預審文件,提供期限自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發布之日起計算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
財政部87號令第八十五條中規定,“本辦法規定按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當天不計入,從次日開始計算。期限的最后一日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的,順延到節假日后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此項規定前半部分和《民法典》中第二百零一條“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的規定一致。
結合法律法規對上述五個典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
項目一中,2月25日是“公告發布之日”,也是“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嚴格按照財政部87號令第八十五條中“開始當天不計入”的表述,招標文件真正的發售期應當從2月26日起算,數至3月3日只有4個工作日,實則不符合法律規定;等標期從2月26日起算,數至開標日3月19日,有21個自然日,符合法律規定。
項目二中,招標公告發布之日不發售招標文件,發售期為2月25日至3月3日,看上去滿足5個工作日的要求,但結合《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及財政部87號令第八十五條中“開始當天不計入,從次日開始計算”,嚴格來說,招標文件發出的第一日不計算在內,因此這里的5個工作日經不起推敲;等標期從招標文件開始發出的次日2月26日起算,數至開標日3月19日,有21個自然日,符合法律規定。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習慣采用項目二中的發售期設置方法。這種設置從情理上說得通,但根據財政部87號令第八十五條中“開始當天不計入,從次日開始計算”的規定,其實不夠嚴謹。對此,筆者建議將《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中的“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和財政部87號令第十八條中的“公告發布之日”統一起來,即在招標公告發布之日便開始發出招標文件。
項目三中招標文件提供期限的設置彌補了項目二的漏洞,無論是按照《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要求“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開始計數,還是按照財政部87號令第十八條的要求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計算,招標文件提供期限都滿足5個工作日;等標期從招標文件開始發出的次日2月25日起算,剛好為20個自然日,符合法律規定。
項目四中關于招標文件提供期限的設置和項目二類似,其實經不起推敲。其等標期設置,如果從公告發布的次日2月27日開始數,到開標之前,滿足20個自然日。但是《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是“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結合財政部87號令第八十五條“開始當天不計入,從次日開始計算”,也就是說招標文件發出的次日3月2日才是等標期的起算之日,如此算來等標期只有17日,不符合法律規定。
項目五和項目四的區別在于,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和公告發布之日一致,即2月26日發布公告,招標文件獲取期限為2月26日至3月5日。按照上述分析,項目五的時間設置,經得起各法條中“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公告發布之日”“開始當天不計入”的推敲,發售期滿足5個工作日,等標期滿足20個工作日,也支撐了筆者提出的建議。
因此,可得出結論,實務操作中,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不計入發售期限,且將“公告發布之日”和“招標文件發出之日”統一,在此基礎上,從下一個工作日起數5個工作日作為招標文件發售期,數20個自然日作為等標期,最快可在第21日開標,如此設置較為合理、周全,基本上沒有什么瑕疵。
當然,在政府采購中不止公開招標一種采購方式,還有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等。筆者僅以公開招標為例進行了分析,但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這種時間設置邏輯同樣可以適用于其他采購方式。
法定節假日對等標期的影響
關于設置等標期,筆者還遇見過一個特殊的問題。在《民法典》中,關于期間計算有這樣兩條規定,即第二百零一條“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第二百零三條“期間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日。”如果設置的等標期最后一日為周日,那么周一可以開標嗎?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法定節假日是否包括雙休。實際采購活動中,很多政府采購項目都是在周一開標的,如果周一不可以開標,實在有些不合常理。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一天)和中秋節(放假一天)。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雙休日并不包含在上述三類法定節假日中,雙休日為公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有所區別。因此,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應當厘清“工作日”“自然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概念。
按照以上分析,等標期最后一日為周日,周一可以正常開標。如果等標期為國慶節假期的最后一日10月7日,那么假期結束的次日10月8日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等標期的最后一天,應當在假期結束的第二日10月9日開標。
結語
回到本文的核心問題,實踐中如何合理設置招標文件的獲取時間和開標日期,筆者的建議是:招標公告發布之日即設為招標文件獲取期限的起始日T,提供招標文件期限為T至T+5工作日,最快的開標日期為T+21自然日,若T+20自然日為法定節假日的,則應在T+22日(法定節假日結束的第二日)再開標。
當然,以上建議都是在項目進展順利、無意外因素發生的情況下提出的,希望能夠急項目之所急而不出差錯。政府采購本身就是一項合規性強、嚴謹度高的工作,從業人員只有把握好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自己把“雞蛋”里的“骨頭”挑出,才能把項目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招標中心有限公司)
(責編:梁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