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雷 武永清 張博
【摘要】國有企業在開展科研項目對外委托時,為了降低采購成本或降低審計風險而選擇采用招標方式采購。然而在實踐中,由于科研項目的特殊性,很多情況下并不適宜采用招標方式,若生搬硬套,難免會導致科研項目失敗。只有正確把握科研項目特點并以項目目的為導向科學選擇采購方式,才能為實現科研目的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
【關鍵詞】科研采購項目;招標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不斷加強,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競爭。國有企業為了提升科技水平、技術實力,除依托自身平臺和資源外,選擇依托外部力量實現技術實力的“破瓶”之旅已經成為了必然選擇。然而,在選擇采用何種采購方式來進行科研項目的對外委托時,迫于科研經費投入和企業合規審計要求日趨嚴格的兩重壓力,大多采用招標形式。誠然,招標采購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和降本優勢,但在追求合規、低價的同時,往往忽略了科研項目自身的特點和科研目的,導致科研失敗。
國有企業開展科研的目的和科研項目的特點
筆者認為,國有企業開展科研項目對外委托時不宜采用招標方式選擇服務商,根本原因在于開展科研項目的目的和科研項目自身所具有的特點。
國有企業開展科研的目的
在工作實踐中,國有企業開展科研項目的目的可能有多方面,但筆者認為歸納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是解決現實生產中遇到的難題,提升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二是通過基礎性研究,實現在某一領域的突破,力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國有企業開展的科研項目的特點
通過明晰國有企業開展科研項目的目的可知,我們開展的科研項目往往具有以下特點:
1.探索性。科學研究就是要打破常規,打破禁區,在不尋常的領域和禁區發現科技的“富礦”,為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插上翅膀,實現科技水平的躍升。如果只是在常規中謀求一些新意,雖然也能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但這并非科學研究所追求的真諦。科學研究要實現技術“質”的突破,而不是技術“量”的增加。
2.創造性。科學研究就是要謀求創造未來,引跑市場并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只有通過不斷地投入科學研究,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才能保證國有企業的不斷壯大和強大,才能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這是國有企業的根基所在和使命所在。
3.長期性。科研本身的價值就決定了要想實現突破和跨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科研活動在拼智力的同時也是對耐力的考驗。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日新月異,要想實現永立潮頭,就必須持續不斷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4.高風險性。科學研究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必然歷經大量的失敗,往往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才能鑄就一次成功,這就是科研的魅力。同時也決定了科研成果的寶貴價值。國有企業在科研過程中伴隨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最終獲得的只是一個否定的結論。有投入,有汗水,不見得一定有收獲,這就是對科研項目高風險屬性的最好注解。
科研項目不宜采用招標采購的理由
招標采購在工程建設、物質采購等領域已有廣泛應用,通過招標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服務商,有利于增加采購過程的競爭性,降低采購成本。因地制宜,就事施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國有企業要想通過科研項目實現科研目的,實現技術的真正突破,不宜采用招標方式尋找、確定合作的服務商,主要理由如下:
服務商的范圍有限甚至是唯一的,決定了不宜采用招標采購
科學研究更多地強調技術路線或技術方法,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的多與少決定了服務商范圍的大小。在不同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上,也許會有眾多服務商,但真正引領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的服務商往往只有一兩家甚至只有一家。不同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代表著不同路徑成敗的風險。
國有企業在開展科研項目對外委托時,往往由于資金等原因,會對不同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進行評估,并決策其傾向性的路線和方法。這也就決定了科研項目對外委托時能夠選擇的服務商少之又少。即使是資金充裕的項目,為了取得科研的成功,對不同路線和方法全部“押注”,也會最終決定在不同的路線和方法上選擇“領頭羊”進行合作,并且這只是路徑的增多,而非單一路徑上選擇范圍的擴大。基于此,也就決定了招標采購徹底失去了用武之地,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
評標方法的局限性
由于科學研究活動的復雜性、連續性、不易量化性等內生屬性的影響,決定了科研項目不宜采用招標方式采購。如果采用招標方式,無論采用哪一種評標方法都很難選擇“中意”的服務商。經評議的最低投標價法在強調滿足的共性時,更多的是注重價低,科研項目的特點決定這一活動就是要有摘得皇冠上的明珠的“絕活”,而價低者一般都不具有過人之處,最終選出的都是平庸之輩。綜合評估法能夠兼顧綜合性,但僅通過投標文件很難合理評估服務商的潛在實力。無論怎么分配價格、技術的比重,無論采用多少種量化的方式和方法,在實踐中總能讓人詬病,在兼顧綜合性的同時,很難做到科學性和解釋其科學性。說到底,科研項目的特點就給采用招標方式進行的評標工作增加了難度。
科研目的是不宜采用招標方式的決定性因素
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企業生產的難題,跨越市場主體同行們目前都無法邁過的技術門檻,以破局者身份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和越級,這決定了在市場上真正能幫助國有企業實現這個目的的服務商只有站在技術金字塔頂端的企業。而這樣的企業甚至在一定時期內是不存在的,必須通過長期的基礎性研究,經歷無數次失敗后,才能實現科研目的。這也就注定了采用招標方式是無法滿足和實現科研的目的。
科研項目不屬于法定招標項目
國有企業在科研項目采購方式選擇時首先要吃透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對《招標投標法》第三條、《招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二條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內容仔細研讀,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科研項目不屬于法定必須招標的范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強制要求必須進行招標,其可以不采用招標方式。在日常工作實踐中,之所以采用招標方式,更多的是決策者迫于體制形式而采取的選擇。
結語
國有企業科研項目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應當立足科研項目的目的并以此為指導,以政治過硬、敢于擔當的氣魄,結合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大膽決策對外委托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實現科研目的,有利于國有企業技術的真正進步,發揮科研項目資金的價值。
〔作者單位:劉英雷、張博,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武永清,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恭杰.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項目采購方式探討[J].招標與投標,2018(6).
(責編:梁晉)